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磨综[2011]83号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2011年-2013年发展规划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文件磨综字[2011]83号签发人:朱峰关于印发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2011-2013发展规划的通知所各部门:我所2011-2013年发展规划已经所班子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特此通知附件: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发展规划(2011-2013)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主题词:所发展规划上报:国机集团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2011年12月24日印发2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发展规划(2011~2013)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2011年11月3目录一、现状及发展环境(一)基本情况51、概况52、组织机构63、主要业务构成74、主要经济指标7(二)发展环境分析81、宏观环境82、超硬材料制品93、专用设备与检测仪器104、行业服务105、贸易11(三)竞争力分析111、比较优势112、主要问题12二、总体发展战略(一)战略定位131、愿景、使命和价值观132、分阶段战略表述14(二)业务定位1541、超硬材料制品研发与制造152、专用设备及检测仪器研发与制造153、贸易与服务154、行业服务16三、发展目标(2011~2013)(一)经营目标16(二)主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目标17(三)组织结构调整目标17(四)技术进步目标18(五)质量保证目标18(六)财务控制目标181、资产负债率控制目标182、投资控制目标18(六)安全生产目标19(七)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目标19四、重点战略(一)持续创新战略21(二)品牌提升战略21(三)精益生产战略21(四)人才强企战略22五、主要战略措施(一)主要战略行动措施221、充分发挥科技优势2252、积极推进精益生产233、打造专业化制造与服务平台244、积极发展贸易业务255、强化行业服务优势25(二)主要战略保障措施1、系统提升管理能力27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273、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强化安全生产284、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295、建设文化塑造品牌30六、2020年发展展望(一)2020年远景规划30(二)2020年经营指标316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发展规划(2011~2013)一、现状及发展环境(一)基本情况1、概况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成立于1958年,现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807万元。我所是中国磨料磨具行业综合性研究机构,是我国超硬材料领域内超硬材料制品、专用设备与检测仪器等产品专业领域研发及制造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我所本部设有六个管理部门和十八个生产经营及行业部门,正式员工人数326人,资产总额21082万元。我所本部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7万元,进出口额133万美元,利润总额4041万元。本所还拥有子公司4家,其中全资子公司2家。从2010年集团内公布的排名来看,本所在集团内设计研发企业板块中(22家企业)经济指标排名为:主营业务收入1.23亿元排名19名利润总额4041万元排名12名出口额133万美元排名10名经济增加值3428万元排名12名资产负债率33%排名22名72、组织机构本所设综合办公室、财务资产部、质量工作部、科技发展部、营销部和物流部等6个管理部门和18个生产经营及行业部门(制品一部、制品二部、制品三部、制品四部、制品五部、磨盘制造部、修整工具部、弹性磨具部、专用设备部、高压装备部、检测仪器部、制造加工部、产品集成部、质检中心、行业信息室、外贸部、科技工贸部、条件保障部);拥有2家全资子公司(郑州三磨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试验工厂)、1家控股子公司(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和1家参股子公司(郑州博德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如图1所示。图1组织机构图制品二部检测仪器部制品一部弹性磨具部修整工具部磨盘制造部制品五部制品四部制品三部高压装备部条件保障部专用设备部科技工贸部产品集成部外贸部行业信息室质检中心制造加工部综合办公室财务资产部质量工作部科技发展部营销部物流部郑州三磨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试验工厂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郑州博德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所长副所长83、主要业务构成本所主要业务构成为超硬材料制品、行业专用设备及检测仪器、行业服务、贸易等。2010年各类业务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加强。2010年本所各主要业务构成见表1。表1:2010年主要业务构成表业务分类业务收入数量(万元)比重(%)超硬材料制品854059行业专用设备及检测仪器184213行业服务7535贸易11008其它227815合计145131004、主要经济指标本所主营业务收入从转制之年(1999年)的77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2257万元,增长了15倍;利润总额从1999年的26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4041万元,增长了154倍;资产总额从1999年底的4168万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1082万元,增长了4倍;进出口额从1999年的7.2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33万美元,增长了17倍。总体来看,企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综合指标稳定健康,发展势头较好。2008年-2010年本所主要财务数据见表2.9表22008年-2010年本所主要财务数据年度200820092010主营业务收入(万元)7329719512257净利润(万元)477423113238进出口额(万美元)5948133资产总额(万元)139191394221082净资产(万元)96551119313934净资产收益率(%)54.1621.6825.77总资产报酬率(%)44.9418.7122.3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23.16125.45128.93年度科技支出总额(万元)8949902922技术投入比率(%)12.1913.7623.84(二)发展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受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稳定增长走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2011年美国经济已出现逐步走出低谷、并开始步入复苏回升的趋势。但欧元区部分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对欧盟经济的整体拖累仍在继续深化。同时,2011年,国际间部分区域的不稳定性增加,部分国家动乱,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起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仍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从国内环境看,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四万亿元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等,在政策影响下,经济运行环境趋紧的局面有所松动,银行信贷也开始大幅攀升。但由此也带来了通胀压力的巨大影响。2011年,国家已连续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曾达到了创纪录的21.5%,信贷环境急剧趋于紧张,加之各种资源性原材料的上涨压力,对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综合来看,在2011-2013年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依然看好,如能妥善解决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中存在的诸10多问题,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相当长时间内的持续增长。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在“保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调结构”、“促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既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应成为我所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与依据。2、超硬材料制品超硬材料制品行业是装备制造业中的细分行业,对机械加工体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经过4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较快成长,我国超硬材料制品行业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产业调整、机制创新、技术研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受惠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优惠政策,我国装备制造业近年来进步明显、发展较快。从中长期来看,受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超硬材料制品行业同样如此。但就目前而言,我国超硬材料制品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行业集中度低,缺少领军企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与国外差距明显,国内企业间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等等。从长远来看,成功的超硬材料制品企业将向产品专业化、品种系列化、产业规模化、产品资源整合配套化、制造服务化和管理系统科学化的方向发展。3、专用设备与检测仪器专用设备与检测仪器主要服务于磨料磨具行业和超硬材料及制品行11业。如前所述,从中长期来看,磨料磨具行业和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专用设备与检测仪器领域相应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从当前行业专用设备与检测仪器的发展现状来看,存在同超硬材料制品行业同样的类似问题(如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与国外差距明显,国内企业间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等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行业专用设备与检测仪器领域将向提高行业产品生产效率、加工精度、制造质量及节能降耗方向发展。行业专用设备与检测仪器领域未来竞争的焦点将主要集中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可靠性、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吸收应用等方面。4、行业服务随着近年来行业企业的发展,行业企业在人员素质、研究开发、检测、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其对行业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行业内部分单位涉足行业工作的积极性也逐步提高,行业服务的竞争性也不断增强;同时国家及地方技术监督部门所属检测机构的不断发展,也对行业检测工作带来相应的冲击。将来行业服务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资质的增加与提升及如何充分适应行业企业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流、市场交流与开拓的新要求方面。5、贸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容量日益增大,但竞争日益激烈。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是主旋律,国际贸易市场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未来企业贸易业务能否在行业内取得领先,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品质保障能力、产品增值能力、规模经营能力、营12销管理能力和国际市场渠道开拓与管理维护能力等。(三)竞争力分析1、比较优势总体说来,与行业企业相比,我所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科技开发资源与能力、作为行业研究所拥有的综合平台资源和团结进取的干部员工团队等方面。(1)科技开发资源与能力作为一个有50余年历史的研究所,科技开发工作一直为全所上下所重视。转制以来,我所在科技开发上的主要体现是:面向市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加大投入、加大激励。这些体现使我所近年来科技成果的水平、效益均有明显提高,我所超硬材料超薄切割砂轮、陶瓷结合剂CBN砂轮、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磨盘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平台综合资源作为中央大型企业集团的研究所,我所所拥有的政府资源、合作伙伴关系、品牌优势、行业影响力及其所带来的整体信用共同凝聚成了我所的平台综合资源。建所50余年来,我所开创了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并在这一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50余年来的技术积累和发展,使我所在磨料磨具行业、超硬材料行业中技术、检测、标准、信息、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3)干部员工团队我所近年来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我所的干部员工团队。正是由于我所干部员工团队务实、肯干、敢于接受创新、敢于迎接挑战、积极进取的心态和能力,和我所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大同、包容的企业13文化,使得我所形成了今天和谐发展局面和较好的发展势头。2、主要问题(1)科技能力不足虽然我所整体科技实力在国内同行业领域处于前列,但与我所发展需求及国外水平相比,我所的科技能力显得亟待加强。当前,在超硬材料制品领域的众多产品中,我所尚未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完全显示王者之尊的产品。不容赘言,我所产品是对国外产品的跟踪与模仿,但如何在跟踪与模仿的过程中实现超越,实现我所在超硬材料制品领域进入世界之强,需要大力提升我所的科技能力。(2)产业化实力不足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我所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不仅与产品的技术水平有关,更有赖于企业的营销能力、生产组织能力、质量保证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员工积极性发挥能力等诸多方面因素。产业化水平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表现。当前,我所的产业化规模与水平不高,说明我所在系统管理和能力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与努力空间。二
本文标题:磨综[2011]83号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2011年-2013年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5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