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美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及启示(公民教育品德教育,4H教育)
美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及启示[作者]丁连普(中国驻美国使馆教育处)[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09.5当前中国的素质教育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问题,是人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是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可通俗地理解为让孩子既要成人,又要成才。①美国基础教育中没有与中国倡导的素质教育内涵完全对等的概念,但是从培养孩子“成人”方面反观美国在青少年成长中实施的教育,美国式的“素质教育”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在美国青少年教育中最具影响的“公民教育”(CivicEducation)、“品格教育”(CharacterEducation)和“4-H教育”(4-HEducation)是其“素质教育”的典型代表。本文拟从上述三种教育形式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表现出来的历史和现实特点,结合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状况简要分析它们给中国当前和未来素质教育改革带来的启示,供参考。一、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受到重视,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有所发展。美国公民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符合美国式宪政民主政治(ConstitutionalDemocracy)需要的有能力、负责任的社会和政治参与者,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政治教育。目前,美国公民教育或公民学(Civics)科目有全国通用的参考标准,贯穿幼儿园到高中十二年级学校教育。1.美国公民教育缘起与发展美国在建国之初就意识到公民教育的重要性,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和第三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都曾强调过对公民进行教育的重要性。②进入19世纪以来,公民教育课程在公立学校中逐渐开设。为适应大量移民进入美国的需要,当时的公民教育主要向学生灌输美国民主信念、美国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等知识,帮助新移民尽快适应和参与美国政治生活。19世纪末期,不少美国教育人士认为以政治为内容的公民教育失之褊狭,不足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1916年,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提交报告,主张公民教育应有更广泛的内容,提出建立“社会科目”(SocialStudies)。该报告影响深远,不少学校逐步采用了这种学科设置。1921年,全美社会科目发展委员会(NationalCouncilfortheSocialStudies)成立,更加丰富了公民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研究认为,1916年全美教育协会报告是美国现代公民教育形成的标志。此后,公民教育在美国一直受到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影响,美国教育界把注意力转向了国防和自然科学教育,一度忽视了公民教育。20世纪60~70年代,很多青年染上了毒品,无视社会规则和公德,行为表现堕落等。这些反叛行为使美国民间和政府再次重视起公民教育。1965年,美国公民教育中心(CenterforCivicEducation)③成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民主政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公民参加投票人数下降,青少年远离政治,普通公民对政治心怀冷漠。这些情况,促使美国新任政府不断提出改进国家公民教育现状的教育改革方案,并逐步把公民教育写进了法律。1985年,为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民主教育法》(EducationforDemocracyAct)在里根政府时期获准通过。政府据此委托“公民教育中心”开发推广《我们人民:公民与宪法》(WethePeople……TheCitizenandConstitution)④系列课程。1991年,“公民教育中心”发布《公民教育纲要》(CIVITAS.AFrame-workforCivicEducation)。1994年,克林顿政府颁布的《2000年目标:教育美国法》(Goals2000:EducateAmericaAct)明确提出制订全国性中小学公民教育标准,并列出具体公民教育目标。同年,“公民教育中心”在美联邦教育部等资助下制定发布了《公民学与政府全国标准》(NationalStandardsforCivicsandGovernment)。2001年布什政府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NoChildLeftBehindAct)再次把公民教育作为一项单独条款写进法律。至此,美国公民教育在两党派各级政府和民间教育机构的支持下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美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2.美国公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符合美国宪政民主政治所需的有能力、负责任的公民,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在先后发布的《公民教育纲要》和《公民学与政府全国标准》中提出了三方面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围绕五大问题根据认知规律,分别设定了幼儿园到4年级(K~4)、5~8年级、9~12年级,三个阶段不同层次的标准要求。(1)公民知识(CivicKnowledge)以K-4年级公民教育标准要求为例,《公民学与政府全国标准》设定了五个方面的公民知识内容:①什么是政府?政府应做什么?②美国宪政民主制度基本价值和原则是什么?③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政府是如何体现美国宪政民主制度目的、价值和原则的?④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及世界事务的关系是怎样的?⑤在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中,公民都有哪些作用?5~8年级和9~12年级阶段公民知识标准要求是K~4年级知识内容的深化、扩展和延伸,主题仍然集中在对于宪政民主制度的了解和理解上,并着重介绍了政府的权威和责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2)公民技能(CivicSkills)《公民学与政府全国标准》提出要训练包括智力技能和参与技能两种公民能力。智力技能(IntellectualSkills)包括:辨认能力(Identify),描述能力(Describe),解释能力(Explain),评判能力(uateaPosition),坚持立场能力(TakeaPosition)、为自己立场辩护能力(DefendaDosition)。参与技能(ParticipatorySkills)包括:与人合作影响别人的能力(ToInfluencebyWorkingwithOthers),清晰表达观点能力(ClearlyArticulatingInterests),协商与让步能力(Negotiating,Compromising)和冲突处置能力(ManagingConflicts)等。(3)公民道德品性(CivicValues)《公民学与政府全国标准》论及的公民道德品性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两大方面:①明辨个人责任。做到举止文明,有道德责任感和同情心;有自律精神,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有批判精神,坚持不懈,富于谈判和妥协的精神;懂得利用好受教育机会,支持家庭。②有公民责任感。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容忍多元文化;懂得尊重个人财产和人性尊严,遵守公德;要留心社区需要,关注当选领导人工作情况;要与所在学校和政府中代表联系,投票,纳税,做陪审员,服役等。3.美国实施公民教育的方法(1)正面引导美国公民教育学界认为,因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他们缺乏判断力,那种模棱两可、貌似中立的做法,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因此不能全盘否定直接传授正确道德观念的作用,必要时要定性讲授,发挥先入为主的德育功能。(2)启发诱导美国公民学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注重启发诱导,避免使正面教育变成强迫灌输和死记硬背概念,要采取谈话法,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开展讨论等形式的教学。(3)现场教学美国公民教育特别注重结合事例进行现场教学,重应用和实际效果。如到法庭旁听案例审判活动并讨论,再让学生以法官身份下判决;或者自制法规,让学生根据校园情况编写学校治安法规,或对当前社会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等;还可以评断法规,通过分析讨论,寻找法规漏洞,进行增补删除。二、品格教育美国青少年“品格教育”(CharacterEducation)是以学生“道德品质教育”(MoralEducation)为中心内容的品德教育,是目前在美国社会最受欢迎,发展最为迅速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1.“品格教育运动”发展历史背景美国是宗教性很强的国家,建国之初的青少年品格教育是通过严格纪律、教师榜样和课程内容来进行的,《圣经》是当时的参考书。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排斥在公立学校教授圣经。威廉•麦古费(WilliamMcGuffey)1836年撰写的《麦古费读本》(McGuffeyReaders)因教授日常生活中社会公认的美德,如诚实、刻苦、善良、爱国等内容大受欢迎。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道德相对论”(MoralRelativism)等思潮的兴起和前苏联卫星上天等因素影响,品格教育被忽视,国家主义教育占据主流。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品格教育在美国重新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术语经历了“人格教育”(CharacterEducation)→“价值教育”(ValueEducation)→“道德教育”(MoralEducation)→“人格教育”的脉络循环。与美国“公民教育”在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相似,由于当时青少年道德大滑坡等原因,80年代后期,美国的品格教育进入全面复兴时期。此后,美国品格教育倡导者纷纷著书立说,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各种研究推广机构纷纷涌现。1984年,“长颈鹿英雄计划”(theGiraffeHeroesProject)品格教育项目启动⑤,1993年,全美范围的“品格教育联盟”(CharacterEducationPartnership)和“重视品格同盟会”(CharacterCountsCoalition)研究推广机构成立。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品格教育运动”(CharacterEducationMovement)在90年代迅速扩展全国。目前,美国品格教育不但受到公众的欢迎,还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国会及各州政府的支持。2.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90年代以来,许多品格教育研究机构提出了关于品格教育的理论和内容。目前,全美最具代表性的是“重视品格同盟会”提出的“品格的六大支柱”(theSixPillarsofCharacter)和“品格教育联盟”倡导的“有效品格教育11项原则”(ElevenPrinciplesofEffectiveCharacterEducation)。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1)品格的六大支柱青少年道德品格赖以建立的六大支柱于1992年提出,是“重视品格同盟会”推广的主要内容,分别为:①信赖(Trustworthiness),包括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爱惜名声,忠于家庭、朋友和国家;②尊重(Respect),包括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语言文明,顾及他人情感,心平气和地处理愤怒、羞辱与分歧;③责任(Responsibility),包括做好本职工作,自控自律,谨慎可靠,持之以恒,尽力而为,行动前考虑后果,为自己行为负责;④公平(Fairness),包括照章办事,不存偏见,倾听别人意见,不占别人便宜和轻易指责人;⑤关怀(Caring),包括善良,热情,感恩,宽恕,助人;⑥公民意识(Citizenship),包括参与学校和社区事务,合作,好知,睦邻,投票,遵守法纪,尊重权威,保护环境。⑥(2)有效品格教育11项原则“品格教育联盟”倡导的“有效品格教育11原则”最早于1996由联盟理事会成员ThomasLickona提出。后来,品格教育联盟据此制定了《品格教育质量标准》(CharacterEducationQualityStandards)。11项原则分别为:①把核心道德价值作为良好品格基础;②要把品格界定得更加广泛,包括思考、感受和行为;③采取有意识、积极、综合有效的方式促进品格发展;④创建满怀关爱的学校社群;⑤给学生提供道德实践机会;⑥提供有意义、充满挑战且尊重所有学生的课程来帮助他们成功;⑦激发学生内在动机;⑧全体教职工参与把学校建设成讲学习,讲道德,承担品格教育责任的社区,坚持使用同一核心价值作指导;⑨教职工和学生要有道德领袖以促进品
本文标题:美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及启示(公民教育品德教育,4H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5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