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及心得记录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及心得记录表姓名时间学习内容“爱国”即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与“敬业”“诚信”“友善”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是从政治生活上提炼的价值要求,“敬业”“诚信”是从经济生活上提炼的价值要求,“友善”是从社会生活上提炼的价值要求。“爱国”是我国现行宪法提倡的公德之首(“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首(“爱国守法”),社会主义荣辱观之首(“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爱国”作为行为准则,调整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十六大报告:“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情感提升到一定高度,具有了系统性、整体性,就叫做“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热爱和忠诚祖国的思想、感情、行为的总称,是公民对于祖国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的总和。十五大报告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弘扬爱国主义:把情感与理性统一起来。湖南大学博导柳礼泉:“爱国主义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情感犹如发动机,产生前进的动力;理性犹如方向盘,把握发展的方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弘扬爱国主义:把信念与行动结合起来。习近平:“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2014年1月16日,习近平给全体在德留学人员回信:“你们在来信中表示要坚持爱国、坚持理想、坚持学习、坚持创新,希望大家把这些信念付诸行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刻苦攻读,积才广学,早日用所学所得报效祖国和人民。”学习心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及心得记录表姓名时间学习内容“敬业”是“爱国”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只有当每个公民都“敬业”——在自身岗位上辛勤劳动,“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一、敬业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确立的奋斗目标、达到的职业境界。胡锦涛:“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具有行业特点和个人特点。各行各业的职业理想也有共性,即“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二、敬业要有愉悦的职业情感职业情感指的是从业者对职业的愉悦体验,包括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敬业”的前提是“爱岗”。如果不“爱岗”,在岗位上感觉不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何谈“敬业”?有位教师在博客中写道:“今天的课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除了课间有不少同学追着跟我讨论问题,课堂也有随时举手提问的。这让我惊喜不小。”三、敬业要有勤勉的职业态度习近平:“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切从政者要“勤政”,所有从业者要“勤业”。四、敬业要有精湛的职业技能“敬业”必须对职业技能精益求精。五、敬业要有美好的职业道德“敬业”要有廉洁光荣、诚信至上的职业操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职业习惯,树立“情系群众”的行业新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应像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把职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不要把职业变成“为人民币服务”的工具。学习心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及心得记录表姓名时间学习内容“诚”说的是不要自欺,“信”说的是不要欺人。“诚”要求心口一致,“信”要求言行一致。“诚”的对立面是言辞“虚伪”,“信”的对立面是行为“欺诈”。对个人而言,“诚信”既是一时一事可以做到而又应该做到的道德底线,也是一生一世难以一以贯之而又必须一以贯之的道德目标。对社会而言,“诚信”既是道德建设方面紧锣密鼓的重点工程,也是制度建设方面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人无诚信不立”孔子:“言必信,行必果。”韩非:“小信成则大信立”“巧诈不如拙诚。”“家无诚信不和”西晋傅玄:“父不信以教子,子不信以事父,夫不信以遇妇,妇不信以承夫”,则“父子相疑于家,夫妇相疑于室矣”。“业无诚信不兴”江泽民:“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国无诚信不稳”邓小平:“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不是我们这一代才有的。这也体现出我们古老大国的风度,泱泱大国嘛。”“世无诚信不宁”习近平:“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诚信律己、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奉职,是践行诚信价值观的几个重要环节。努力成为“诚信风尚的引领者”,这是矫正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学习心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及心得记录表姓名时间学习内容“友善”的含义是什么?“友善”与“爱国”“敬业”“诚信”组成有机的整体。爱国是前提和基础,敬业是爱国的具体体现,诚信是敬业的道德基石,友善是形成诚信的土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个人层面居于基础地位;而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友善”又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友善”是我国古来注重的美德。《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友善”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美德。毛泽东:“我们主张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双方互相靠拢,和和气气过光景。”“友善”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强调的美德。2001年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友善”列入其中。2005年胡锦涛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友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价值观。在对象上包括:友善对待他人、友善对待社会、友善对待自然;在态度上包括:待人以真(真诚)、待人以宽(宽厚)、待人以让(谦让);在环节上包括:心善(心地善良)、言善(说话和气)、行善(施行义举)。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古人云:“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为。”学习心得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及心得记录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5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