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问答题:1.简述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公共政策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公共利益;社会政策研究的关注点是公民福利研究的内容不同:公共政策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福利方面追求的目标不同: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社会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追求社会公平提供物品和服务性质不同:非排他-排他增进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福利到个人福利-个人福利到社会福利研究路向不同:公共政策主要是实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主要是价值关联方向2.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福利国家的批评。20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从社会行政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此后,社会政策的研究重心转向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也受到重视。率先对福利国家体制进行反思的是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他们对福利国家理论大肆抨击,指责福利国家福利开支巨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了西方经济的衰退;政府过多包揽福利事业导致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垄断,剥夺了人们选择福利的权力;同时,政府部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在经济效率方面也受到质疑,而且可能造成了社会公德的沦丧。左派方面,指责保守党政府使福利国家衰退了;下层阶级,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的大家庭仍陷于贫困之中。右派方面,福利国家体制想向所有人提供普遍性的福利服务去消除贫困只是幻想,而应该运用选择性福利模式,将福利帮助更多地对准穷人。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阶级剥削的问题,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女权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并没有保证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相反,它的许多所作所为使针对妇女的传统歧视性价值和态度合法化了。3.简述布来萧的需要类型分类及其意义。类型:第一,标准的需要;第二,感觉的需要;第三,表达的需要;第四,相对的需要意义:布来萧的这个分类是指出界定需要时所包含的因素,区分出需要的类型。比如个人感觉到的需要不一定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需要也不一定是个人真正感觉到的需要,专家或专业人员对他人需要的认定也可能与当事人自己感觉到的需要有很大的不同,同样,个人感觉到的需要与相对的需要之间有时也难以区分。所有的需要或多或少的都带有主观的性质,即使是标准的需要,所建立的标准也是人为的,涉及到价值的判断,因而也是社会的、文化的。4.对社会需要的理解差异如何影响社会政策行动?对社会需要的认识不同,会导致政策选择上巨大差异。当把个人的某些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满足个人的需要就是社会政策追求的最终目的,当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分离,社会政策满足个人的需要就变成了手段,而满足社会需要才是其最终目的,很显然,只要目的实现了,手段运用的充分与否就无关紧要了。社会政策是满足个人的需要还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成了制约社会政策行动的关键因素。社会唯实论:社会作为整体有其自身的需要。这种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并不完全一样,也不等于个人需要的总和。如多亚尔和高夫看来,保证社会成员最低水平的生存和基础、养育和教育后代、学习必要的生产和服务的知识和技能等是社会文化要持续和发展所必须实现的,于是它们也就成了社会的需要。关信平从社会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必备的要素来界定社会需要。从这一角度看,社会需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社会整合、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第二种观点则直接把个人的需要就看作是社会需要。如蒂特马斯认为,当个人的某些需要被公众认可,并可以以社会服务的方式来满足,这时它们就变成了社会需要,个人的某些需要实际上就是社会需要。5.简述政府组织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作用。福利功能:代表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向困难者提供必要的福利性服务历史变迁:济贫法时代政府介入公民福利的程度较低,社会保险的出现开启了政府大规模介入公民福利的先河,福利国家将政府的作用推向极致。扮演角色:福利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提供资源支持;直接提供社会服务;政策行动的监督者。为什么提供:责任意识;公民权利优势:拥有强制性;覆盖率高;转移支付力度强;资金稳定和安全;规模效应;劣势:灵活性差;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官僚作风,效率低下,反映迟缓,缺乏创新动力;有争议的福利项目难以顾及;政府失灵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性组织,它对福利领域的全面介入是现代社会政策产生的基础。它是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最主要的部分,也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主要:1、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发起者和实施者。2、政府为社会政策行动中提供资源支持。3、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尤其是向苦难者提供必要的福利性服务。4、政策行动的监督者。6.简述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作用。福利功能:向困难者提供无偿或低偿的服务历史变迁:公民社会理论兴起后,NGO组织被认为是公民社会建构的中坚力量;在公民福利供给领域,它一是充当中介组织的角色,筹集和分配社会服务所需的资金,二是直接提供社会服务。为什么提供:互助精神,慈善主义,人道主义优势:更大的灵活性;最具创新性;提供多样化服务;贴近基层;经济效率高等劣势:慈善供应不足;服务的业余主义;志愿失灵一是充当中介组织的角色,筹集和分配社会服务所需的资金,如各种慈善协会、基金会,可以从民间捐赠者那里筹集资金,或从政府或得资金,然后将其分配给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二是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如各种非营利的民办学校、民办医疗服务机构、私人养老院等,或者通过自筹资金,或者通过政府公共资金或民间中介机构的支持,或者通过综合性的资金来源渠道,直接提供针对各类社会成员的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它们能为志愿者提供活动场所,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一个平台;它们与政府机构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们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以使公众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它们最具创新性,可以根据一般人的不同“口味”提供略有差异的服务,比如针对不同群体在宗教、文化、种族、政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按照他们的偏好来提供服务;它们更贴近基层,它们集中关注社会弱势人群,它们的经济效率最高?7.评述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福利多元主义主要指福利的规则、筹资和提供由不同的部门共负责任,共同完成。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亦称为混合福利经济福利多元主义认为福利的来源应该多元化,它企图冲破国家和市场的二元对立,寻求福利国家未来发展的最佳路径。但政府责任降低之后可能会出现公民福利的弱化,还可能强化社会阶层结构,拉大两极分化。8.福利供给过程中的中央集权有哪些特点?中央集权是指国家权力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地方行政区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如中、英、法等国。地方分权是指国家权力依法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行使,如美、德等国。福利供给过程中的中央集权制指中央政府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政策制定,并直接向各地派驻全国性分支机构以负责政策实施,全国实行统一的申请资格标准和支付水平,具有统一的管理机构,筹资和管理的责任都由中央政府负责。中央集权的优点:中央政府拥有较多的资源,便于开展全国性或大范围的社会项目;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地区间再分配或中央财政补贴等措施实现地区间平衡。中央集权的缺陷:难以照顾不同的需求和偏好;政策影响大,难以开展政策试验。9.福利供给过程中的地方分权有哪些特点?福利供给过程中的地方分权制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工负责一部分的管理工作,中央政府实施政策指导和一般监督,地方政府负责具体操作,筹资由地方负责或者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申请资格标准和支付水平由各地负责制定。地方分权的优点: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能更好地评估地方社区的需求和偏好,从而达到因地制宜的目的;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小单位,便于进行政策试验。它是“辅助性原则”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即虽然不同级别的政府适合承担不同的公共职能,但具体的行动应该由能有效实施该项职能的最低级别政府来承担。地方分权的缺陷:地方主义模式具有狭隘性和压制性,少数派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地方政府支配资源数量常常相当有限,无法应对一些大范围的问题;管理权下放也会导致各地福利发展状况的不平衡。10.简述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的好处与弊端。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组建公立学校、公共医院、国办养老院等服务机构,由这些机构直接向应该获得服务的人提供相关的服务,是付费方与服务供应方合一的模式。好处是:能够保证有稳定和充分的服务供给,能够按照纯福利的方式提供服务,并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服务的公共性,避免政府的公共资金流入私人机构。弊病是:可能导致服务机构的高开支和低效率,进而加大政府公共开支的膨胀,同时还可能导致降低服务质量。服务的接受者没有自由选择服务机构的自由,服务机构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论述题:11.以我国的城镇廉租住房政策为例,比较现金福利与实物福利的特点。廉租房是由政府提供、面向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性住房。1999年,建设部出台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提出由政府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以保障公民基本居住权利。此后,京、津、沪等地相继以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为收入和住房都困难的“双困户”提供住房保障。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现金福利:如公共救助和社会保险计划,提供了没有任何限制的购买力,税式支出也属于间接的现金福利。优势:现金给予使用者最大的选择权,可以最大化它们的效用,更能给接受者带来幸福感;现金援助使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自由,进而能够促进服务机构优化服务;现金福利节省了大量的行政资源;现金福利可以消除实物福利会带来的污名,为穷人有尊严地自主生活提供可能。劣势:现金福利在消费时无法控制。物品是具体的商品,如食物、衣物和住房,它是以实物的形式供给。优势:规模经济效应(由政府大规模生产和采购物品成本更低);实物救助完全集中在目标人群上,便于管理和控制。劣势: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自由;标准化的社会福利品供给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12.以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例,比较普遍性福利供给与选择性福利供给的特点。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社会最低保障制度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一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而生活发生困难时,都有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福利供给称之为普遍性福利供给,体现的是“普遍性社会权利”原则,即享受福利服务是每个人的权利。优势:1、保障人群更广泛,能够防患于未然;2、操作比较简便,行政成本较低;3、能够降低“贫困烙印”,避免给个人带来污名;4、能够促进社会整合,降低社会矛盾。劣势:1、福利开支巨大,加重了政府的公共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领域的扩大再生产;2、效率和效果都很难保证,会导致福利资源的浪费;可能造成福利依赖;3、很难避免福利供给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以选择性为基础的福利供给称之为选择性福利供给,它体现的是“特殊性社会关照”原则,即社会首先应该关照那些特殊困难的成员。优势:1、提高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避免或降低福利资源的无效使用;2、降低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能够保证经济上的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3、可以降低普通人对福利的依赖,减少免费搭车的问题;4、专门针对困难者的福利供给,可以收到较好的再分配效果。劣势:1、行政成本较高;2、可能导致福利资源的无效使用,及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排除在外;3、较难避免“贫困烙印”现象,给福利接受者带来污名。普遍性指社会政策行动的目标群体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是某一类社会群体,视福利为人人都可以享有的基本权利。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福利供给称之为普遍性福利供给,体现的是“普遍性社会权利”原则,即享受福利服务是每个人的权利。福利计
本文标题: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6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