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研究方法专题名词解释知识点第一部分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方法(思辨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建立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假设——得出理性结论研究步骤:资料收集——分析定性材料——分析程序(分析归纳、建立理论)——得出定性报告具体方法:话语分析、文本分析、民族志方法、焦点小组访谈法、投影技法研究特点:用语言文字进行相关描述。凭借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资料收集的方法问卷法社会研究中搜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形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用以测量人们的特征、行为和态度等现代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应用在:1.调查研究。巴比:问卷是社会调查的基础2.实验研究。用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与后测问卷的类型:自填问卷(邮寄问卷、发送问卷)、访问问卷(访谈调查、电话访问)问卷的结构:封面信(介绍调查者身份、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范围等)、指导语(填表说明)、问题和答案(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其他资料问卷设计步骤:探索性工作(问卷设计者进行一定时间的非结构式访问,以从中获得对各种问题的提法、实际语言、可能的回答种类等)、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框图法)、试用和修改(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对未回答问题的分析、对填错答案的分析)问卷设计具体方法:问卷形式(填空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矩阵式、表格式)、答案设计要求(穷尽性、互斥性、根据研究需要确定变量测量层次、“其他”)、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语言简单、简短,避免双重含义,不带倾向性,不用否定形式提问,不直接问敏感问题,问题的参考框架要明确,问题要清楚,受访者必须胜任回答且愿意回答)、问题的数目和顺序(受访者熟悉的、简单的问题在前面、受访者感兴趣的问题在前面、开放式问题在后面、先行为后态度再个人背景资料、逻辑顺序)相倚问题/关联问题(受访者是否需要回答该问题取决于他对前面某个问题的回答结果,该问题成为相倚问题,前面那个问题称为过滤问题或筛选问题)问卷法的优点:节省时间、经费、人力;匿名性;避免偏见,减少调查误差;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适于描述大样本特征问卷法的缺点:标准化要求常常导致削足适履;难处理社会生活的情境;缺乏弹性;效度较弱,信度较强;人为因素(对受访者文化水平有要求、难以保证问卷的环境和填答的数量质量)访问法社会研究中搜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通过访问者和被访问者之间面对面的交谈互动收集资料。结构式访问又称标准化访问,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访问对象按照同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采取概率抽样。过程高度标准化,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问者回答的记录方式都是完全统一的。采用事先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访问。优点:(与非结构相比)访问结果便于量化,可作统计分析;(与自填问卷相比)有效控制调查过程,最大限度降低来自被调查者方面的误差;回收率高;应用范围广;能够获得非语言信息缺点:费用高,时间长,调查规模受限;对于敏感问题不如前者;对访问员的素质要求高;难以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及其变化过程,容易表面化无结构式访问又称非标准化访问,是一种半控制或无控制的访问。事先不预定问卷、表格和提问的标准程序,只给调查者一个题目,由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就这个题目自由交谈。调查者事先拥有粗线条的问题大纲或要点,但所提问题是在访问过程中边谈边形成的。优点:弹性大,充分发挥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积极性,常用于探索性研究,提出假设和建构理论;访问者能对问题作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仅是调查问题的过程,也是研究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评价解释资料的过程;不仅能获得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社会背景资料,而且能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生活的环境的生动的感觉缺点:费时,规模受限;难以定量;对访问员要求更高分类:重点访问:又称集中访问,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默顿。选择情境——进行访问,调查情境中的主观经验。假设:透过某种刺激,调查对象会在情境上产生特殊反应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常用于个案调查、个人生活史等客观陈述法:又称非引导式访问,让调查对象对自身及其环境作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调查者获得的不仅是资料,还有对资料的某些解释。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团体的客观事实和对象的主观态度。座谈会:调查会,无结构式集体访问。不仅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社会互动,也是调查对象之间的社会互动。5-7人为宜。程序:访问准备;进入访问;访问过程的控制;结束访问实验法一种能够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特别适用于假设检验。更适合于解释,而非描述。对研究小团体互动也很合适。原理:以一个理论假设为起点,该假设是对一种因果关系的陈述,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操作步骤:1.实验开始时对因变量进行测试(即前测)2.引入自变量,让它发挥作用或影响3.在实验结束前再测量因变量(即后测)4.比较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值是否显著以检验假设通常将受试者分成两个组:实验组(受到自变量的影响);控制组(未受到自变量影响,其他方面与实验组一样)实验程序:(一)准备1.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查阅文献,确定研究课题的价值和可行性。2.提出理论假设。选择和分析各个有关变量,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建立变量间的因果模型。3.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实验场所、设备、测量工具、确定实验进程、控制方式、观测方法等。(二)实施4.选取实验对象。把所有研究对象作为抽样框,从中抽取两组样本。或:招募受试者,将之分配到控制组或实验组,分配方法有随机法和配对法(考察受试者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将一对相似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5.实施实验。控制情境、引入变量、仔细观察、测量(问卷、量表或仪器)记录(三)资料处理6.整理分析资料。对观察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检验假设,提出理论解释和推论7.撰写研究报告实验研究的模式:(一)简单实验设计单次研究设计(one-shotcasestudy):只有一组受试者,在接受实验刺激之后直接接受有关因变量的测量单组前后测设计(one-grouppretest-posttestdesign):实验组加上前测,但没有控制组。弊:自变量以外的某些因素可能引起前后测之间的变化静态组间比较(static-groupcomparison):有实验组和控制组,但没有前测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典型实验设计(double-grouppretest-posttestdesign):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值,不仅可以确定自变量的影响,而且可以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可以排除前测造成的干扰影响。缺点:受试者经过一次前测,可能会对自变量的引入产生敏感,虽然不会影响内在效度,但是可能影响外在效度两组无前测的实验设计/仅有后测的控制组设计(posttest-onlycontrolgroupdesign):所罗门四组设计的后两组组成。如果真正做到随机分派,真正的实验只需要这两组即可应付内在无效度问题以及实验与刺激之间的作用问题交互作用效应:实验刺激(自变量)的影响(E)、外部因素的影响(U)、以及前测干扰(P)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以及之间的交互作用(I=IPE+IPU+IEU+IPEU)简单实验设计未考虑交互作用效应,所以实验结果是不太精确的。(d:差异值)单组前后测:d=E+P+U+I两组前后测:d=E+IPE++IEU+IPEU两组无前测:d=E+IEU(二)多组实验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solomonfour-groupdesign):第一组:前测+刺激+后测;第二组(控制组):前测+不刺激+后测;第三组:无前测+刺激+后测;第四组(控制组):无前测+无刺激+后测——第一组和第二组构成古典实验,第三组和第四组排除实验本身与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受试者随机分派到各组,且各组的偏见程度相等多因素设计:检验多个自变量(或一个自变量的多种取值)对因变量的影响。对典型设计的扩充,有三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或实验组各个组的自变量强度有明显差异,或考察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子设计FactorialDesign)多因素设计组别前测引入自变量后测差异值实验组(1)Y1X1Y2Y2-Y1实验组(2)Y2X2Y4Y4-Y3实验组(3)Y3X3Y6Y6-Y5控制组Y4X4(无)Y8Y8-Y7(2*2)因子设计组别前测引入自变量后测差异值实验组(1)无X1X2Y1Y1-Y2=I12+E2实验组(2)无X1Y2Y2-Y4=E1实验组(3)无X2Y3Y1-Y3=I12+E1控制组无Y4Y3-Y4=E2重复测量设计:对每个组都给以不同的实验刺激,实验结果不是以不同组的观测值差异来表示,而是通过每个组对不同刺激的差异来反映。是一种轮换的方法,每个组都先后接受不同的测量,然后通过比较每一组不同测量的平均值就可以检验不同刺激造成的不同差异,一般在无法进行随机抽样而只能进行整群选择时采用优点:不用随机抽取实验组和控制组,只需选取几组实验对象,不必担心组间特征值随机误差的影响;只需较少的受试者;实验假设可以有多个缺点:对易于引起受试者敏感或产生较大交互作用效应的实验变量不能进行重复测量拉丁方格设计:也是一种多因素设计,但是与因子设计不同,不是考察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而是考察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可以引入多个不同的自变量,但是自变量只有一个取值,实验组的数目取决于引入的自变量,有多少个自变量就有多少个实验组(三)准实验法准实验法就是没有严格地进行指派和严格控制实验刺激的实验方法,通常不是在纯粹的实验环境中,而是在研究现场进行特点:实验假设不一定是因果关系的假设,也可能是相关关系的假设;很少采用严格的随机抽样;通常缺乏前测和控制组相关设计(connectionaldesigns):交互分类设计,形式近似于两组无前测设计,但是实验组和控制组不是随机分派,而是根据自变量的要求选派的时间序列设计(time-seriesdesigns):对相关设计的补充,也是一种交互分类设计。也称为趋势研究,一般用于较长时间内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它的前测和后测包括多个时点,组成了一个较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值,从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过程非等组前后测设计:与典型设计相似,但是其实验组和控制组不是等同的。例如调查加入共青团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可以以青少年违法率为因变量,以团员为实验组,以非团员为控制组现场实验设计:结合研究目的对实验变量和现场环境加以控制的实地实验或现场实验。隐蔽性、真实性、概括性。实验法的效度与信度:与其他搜集资料的方法相比,实验法的信度和内在效度都较高。测量工具的标准化,精确程度,重复实验内在无效度(internalinvalidity):实验结论没有正确地反映实验本身。只要实验以外的因素影响了因变量,就会造成内在无效度。影响因素: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复杂,对变量难以实施控制;对社会因素很难明确界定和测量外在无效度(externalinvalidity):实验结果是否能概化到现实世界,即实验结果正确地反映了实验过程,又真的能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百态吗?影响因素:实验情境的人工化;实验样本缺乏代表性。解决办法:“所罗门四组设计”解决实验情境与实验刺激产生交互作用的情况实验法相关的一些名词:[霍桑效应]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o)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此概念。霍桑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后来发现研究者对他们的注意引起了他们的反应,从而工作得更好。[双盲实验]不论受试者还是实验主持者都不知道谁属于实验组或控制组,那些了解受试者分组的研究者则不参与实验的实施。[镜中我]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他1902年《人类本性与社会秩
本文标题:社会研究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6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