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聊城阿尔卡迪亚会所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聊城阿尔卡迪亚会所建筑基坑位移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山东省华鲁工程总公司二0一二年七月目录1工程概况2基坑周边环境3监测目的及监测内容4编制及测量执行规范5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6位移监测精度及方法7沉降观测的周期8监测报警值9内业数据处理10成果整理11人员配备12仪器配备13安全措施14附图一、工程概况聊城阿尔卡迪亚会所基坑,位于聊城阿尔卡迪亚小区内,北侧为B区,南侧为A区,西侧为规划路。基坑南北长约34.30米,东西宽约101.40米。基坑开挖深度约为4-7米。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二、基坑周边环境:基坑北侧为学校、东侧为平房,均需布设观测点。基坑南侧、西侧为道路。三、监测目的及监测内容: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一定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危害。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变形的变化情况,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必须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沉降、基坑位移观测。本次基坑位移监测主要有以下内容:1、支护体水平位移监测,支护体竖向位移监测;2、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坡顶竖向位移监测;3.基坑坡顶建(构)筑物的位移。另外,在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还应对基坑进行巡视检查,其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基坑周边有无明显的沉降裂缝;基准点、观测点完好状况等。本次监测,平面坐标系统使用任意坐标系;高程系统使用为假定高程。四、编制及测量执行规范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国家二、三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5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图纸;五、基准点和监测点的布设基准点是计算监测点位移量的依据,是位移观测数据准确性的保证,应选埋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或检验。基坑根据拟建建筑的布局特点和现场的环境条件,拟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设置3个位移基准点,并应能使其中的两个点相互通视,便于使用和检测。3个基准点形成一个闭合的水准线路,测出其之间的相对高差,作为沉降观测闭合水准路线的起算依据。在沉降观测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测它们之间的高差,判定它们是否相对稳定,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情况布设便于观测的工作基点,与基准点形成闭合环。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出工程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位移情况,观测点埋设在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来说设置的观测点应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观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20―30米,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结合本基坑工程特点,以及基坑设计要求,沿基坑边按大约30米间距布设监测点,共布设了10个监测点,(详见附图),现场实际布点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该布点示意图执行。观测点标志使用长70公分、直径为14螺纹钢筋,镶入土体内50公分,地上约留20公分,以便于置尺测量和安放棱镜。此外,埋设的观测点也考虑到了应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本次基坑监测共布设3个水准基准点和3个位移基准点,10个观测点,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3个基准点布设成单独的闭合水准路线,将观测点和基准点也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按三级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为提高观测成果可靠性及精度,观测基准点线路设成环形闭合线路,观测点的观测采取固定的闭合水准线路观测。地面Φ14钢筋混凝土观测点埋设示意图六、位移监测精度及方法1、竖向位移对竖向位移观测拟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进行施测,其主要技术指标为:等级附合或环线闭合差视距长度前后视较差前后视累积差基辅分划读数较差基辅分划测高差较差三等≤3.0√nmm75m5m8m1mm1.5mm监测方法:1.基准点之间、监测点之间、基准点和监测点之间都设置成偶数站;2.奇偶站观测顺序为: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3.设置三角架时,使其中两只脚与水准线路平行,第三只脚轮流置于路线的左侧和右侧;4.尺垫不能安置在沟边来增加标尺读数;5.在观测过程中,若出现仪器、脚架、尺垫绊倒,应重测;6.严格按照规范和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2、水平位移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施,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5mm,全站仪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七.沉降观测的周期基坑工程监测工作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定于基坑开挖前进行首次观测,观测数据为原始初始值。基坑开挖过程中,变形观测每天1次,基础底板施工完毕后,7天内两天一次,8-14天内4天一次,15-28天内5天一次,28天后10天一次。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面积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为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可靠,位移观测自始至终遵循“五定”原则:基准点和监测点固定,所用仪器、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固定,观测路线、立尺位、程序和方法固定。八、监测报警值由于基坑已经部分开挖,并且有坍塌现象发生,故把报警值降低使用。1、水平位移累计值≥30mm或变化速率≥3mm/d;2、垂直位移累计值≥30mm或变化速率≥3mm/d;九、内业数据处理外业完成后,将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用专业平差软件对外业进行精度评定,并计算每个监测点本周期相对于前一周期监测的相对位移量和相对于第一周期的总位移量,绘制时间――沉降曲线图和荷载――沉降曲线图,作出每一期的技术分析总结,在发现较大或异常的位移量后,分析其原因并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十、成果整理1每周期观测完成后,整理归档该期的观测成果资料,包括该期监测点数据、监测点相对位移量、监测点总位移量等;2全部周期观测完成后,整理归档技术总结报告,包括水平、垂直位移量成果表、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变形分析报告、全部沉降观测技术总结等。十一、人员配备为做好本次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专门的位移观测小组,具体组成为:项目负责人,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工程师;观测人员,助理工程师两人;另外,配备四名专职立尺人员。十二、仪器配备1水准仪:美国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每公里往返水准观测精度达0.3mm,最小显示0.01mm,测距范围1.5~100m,精度20mm,15′内自动补偿。⑴水准尺:2.0m铟钢精密条码水准尺。⑵、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软件及电脑。2全站仪本水平位移观测使用徕卡TS06全站仪,本仪器已按时检定,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十三.安全措施1所有测量人员在施工现场都必须佩戴安全帽进场;2观测时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请他们予以配合协作;3测站上专人负责仪器安全;4每次外业结束对所有仪器设备详细清查。十四.附图
本文标题:聊城阿尔卡迪亚会所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7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