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祝本灯从韬光养晦到积极有为的外交新战略最新14
序号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报告题目:从韬光养晦到积极有为的外交新战略学校名称:湖南师范大学小组成员:祝本灯康杰辉张诚至郝达傅胤焜专业班级: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指导老师:黄丽喜老师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2015年5月从韬光养晦到积极有为的外交新战略一:选题原因因为一个国家的外交情况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注重外交不仅可以使国家更快发展,也能使人民受益。其一,新外交打破了以往一边倒的外交倾向,为我国赢得了相对和睦友好的国际环境,从而有利于改革开放。其二,有利于国家之间充分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资本的流动,从而为改革开放奠定基础。其三,有利于地区之间的政治平衡,为后来建立多边关系的政治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金融圈,提供了前提。毕竟一个国家发展,不可能仅靠自己的力量。搞好多变外交。研究出更合适的外交战略,才能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进入新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世界森林中的一棵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累,这棵树如果想长成参天大树,现在必须积极主动地争取阳光和雨露。二:目前情况综述:由“弱势外交”向强势外交转变。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多邻国国家,同时也是领土争端问题较多的国家,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存在较多的领土争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等到了大幅度提高,已经不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清政府,我们有能力也有实力保护我国领土不受侵犯,在领土问题上,毫不退步。三:从韬光养晦到积极有为的外交新战略继承发展,积极有为新战略: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在积累厚重的经济基础之上,为了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以及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2013年10月下旬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有了方向性和原则性调整甚至是吹响了中国外交全面改革的号角。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主基调由此前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调整为“奋发有为”。从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具体政策等方面看,目前中国外交进入“奋发有为”新季柔缎。新外交战略的特点:(一)继承发展,开拓创新:新的背景下,我国实行新的外交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会否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等外交准则,而是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同世界各国交流与互动;(二)树立正确义利观: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非洲期间和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外交工作要树立正确义利观。他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习近平主席强调,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习近平主席关于正确义利观的论述,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又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国际精神,表明我国在对外实践中崇尚正义、主张公道、以义为重、利在义后的价值取向。对正确义利观的阐述和践行,贯穿于当前中国所有重大外交行为之中。在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前,习近平主席就在塔知名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绝不牺牲对方利益谋求一己私利,而是坚持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在今年7月对韩国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首尔大学演讲中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习近平主席出访非洲和拉美,多项合作协议和项目主要涉及的是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中国积极落实有关承诺,坚决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帮助各发展中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有力驳斥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在非洲等地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简而言之,利,是中国与各方开展经济合作的基本驱动力;义,是合作共赢的感召力。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互利共赢的正确义利观表明,中国不但把自己视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更视自己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繁荣的负责任大国。在处理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时,勇于进取以自身发展带动各国共同发展,敢于担当,在重大问题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愿意更加积极有为地承担起国际义务。正确义利观成为中国特色外交的一面“新旗帜”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指导原则。(三)建立在新型大国关系上的外交:新型大国关系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并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提出中美应当建设“21世纪的大国关系”,努力避免误读、防止误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6月,在安娜伯格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有三点: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大国关系直接影响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则前无古人、福佑后人。纵观当今世界,就国家综合实力而言,中美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目前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利益。其中,美国能够凭借强大的实力使其自身的意志成为全球的共同意志。俄罗斯则是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低迷,但仍然是欧亚大陆的军事强国与能源基地。中美俄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最根本的利益莫过于三国之间长期交往的不可选择性,今天的国际会议如果没有三大国参与就不叫国际会议,没有三国共识很多问题就难以解决。此外,中美俄之间具有较强的资源高异质性和互补性,进行战略合作可以弥补各自资源与能力的不足和空白。因此,构建中美俄战略大三角,是我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而中美俄之间保持政治、经济、安全的稳定也是维护我国外交战略总体稳定的基石。自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俄之间由之前的暗斗逐步转为明争。俄罗斯以公投的形式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但也因此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交恶,与欧盟关系跌入谷底。有学者认为美俄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中国面临的是在美俄之间选边站的问题。但如同三角形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图形,国际关系中的三角关系也是最稳定的多边关系。因此,稳定当前中美俄三角关系,不在两国之间选边站,最符合当前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最有利于全球的和平发展。另外,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我们不应该把美俄之间的局部问题全局化、偶发问题必然化、双边问题全球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和平是可以预期的,“斗而不破”是中美俄大国博弈的底线与红线。因此,我们在美俄斗争中要摈弃冷战思维防止被“选边站”、被小国“拉下水”。稳定中美俄战略三角,与大国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战略的基石,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等传统国际关系定势,从而将中国智慧与国际需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四)服务与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军事、政治、文化和国际地位在内的综合性目标,它要求中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至少也是两个最强大国家之一。假设我们实现了“两个一百年”目标,但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有提升,甚至有所下降,那么就不能认为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伟大复兴是一个更高更复杂更困难的奋斗目标。这就给我们的外交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更平衡的要求,可谓外交服务对象的升级版,即把外交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升级为服务于民族复兴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终点。无论外交战略如何调整,服务与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基本点,不能改变。外交新战略下取得的成就:(一)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意义:1:“一带一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2:“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j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3: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止2015年4月15日,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南非、波兰等国先后已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57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亚投行成立的意义:亚投行之于中国的意义:发挥中国资金和基础建设优势,为中国基础建设、材料、制造业等企业开拓更大的市场,消化中国工业产能过剩,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为中国庞大外汇储备和资金提供融资机会,为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亚投行的成立,必将促进中国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使中国成为亚洲中心,提升中国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亚投行之于亚洲的意义:在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两个金融机构之外,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的金融平台,加快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亚洲的互连相通,提高亚洲各国发展水平,加快亚洲经济一体化建设。亚投行之于世界的意义:亚投行的成功运作,不仅对于亚洲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未来还会扩展到其他区域,如美洲、非洲,这就是美国日本极力反对阻挠亚投行成立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亚投行将慢慢取得国际金融话语权,改变目前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格局。(三)多边关系:中美关系:美国对我国安全存在着综合性的威胁。美国的安全战略对中国的影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国直言不讳地把中国说成是它的潜在威胁和巨大挑战,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全球称霸战略的基点之一。虽然美国与我国不接壤,但从美国的战略目标、政策走向来看,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上升为世界强国地位的速度。为此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鼓动、唆使我国周边国家与我国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
本文标题:祝本灯从韬光养晦到积极有为的外交新战略最新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7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