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高一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思考: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理解。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生产力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资本主义势力从敌视、遏制到颠覆,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适应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苏东剧变,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受挫;中国在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社会主义正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材料二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2材料二中,“后来苏联的模式”指什么?有人说“是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等。3中苏俄两国在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最终的结果却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它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8?19”事件1991年8月18日下午16点32分,苏联再过数十小时就将因为《主权国家联盟条约》的签署而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之际,由苏联克格勃警卫局局长普列汉诺夫中将,苏共中央书记舍宁等5人来到总统度假的福洛斯岛上的总统官邸并切断总统官邸与外界的所有联系.戈尔巴乔夫接见了舍宁等4人。大约半小时的谈话结束之后,舍宁等人立即返回了莫斯科,而“8??19事件”也随即震惊了世界:以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等8人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从8月19日4时起在苏联个别地方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与此同时,停止戈尔巴乔夫履行总统职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全部政权。相同:1背景:改革都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2指导思想方面: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3内容措施:主要都涉及了经济领域;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或允许在公有制形式外私人个体经济的存在。4结果:改革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同:1指导思想: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主张对苏联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2具体内容:三次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的改革的重点在农业领域也是首先从农业开始的;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还涉及政治领域。3结果:赫鲁晓夫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勃列日涅夫改革造成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苏联解体。【主题】苏联模式的失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研读】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竞争,但是这些都是需要好的社会制度来维系,所以说世界的竞争也是社会制度的竞争,谁的制度更适应国情和时代的需要谁就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苏联东欧的剧变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证明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十几年来,中国依旧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所谓前车之鉴,研究苏联衰败的原因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8?19”事件1991年8月18日下午16点32分,苏联再过数十小时就将因为《主权国家联盟条约》的签署而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之际,一支由5辆黑色伏尔加组成的神秘车队,突然驶抵了正在黑海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位于克里米亚度假胜地福洛斯岛上的总统官邸。由于从车上下来的5位高官中包括有苏联克格勃警卫局局长尤里??普列汉诺夫中将,因此,负责总统官邸安全工作的克格勃警卫人员不仅立即放行了这个车队,而且还立即开始执行了普列汉诺夫中将的另一道命令:切断总统官邸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这些警卫并不知道,正是这道命令拉开了历史上的著名的“8??19”事件的序幕。从黑色伏尔加上下来的不速之客当中,除了普列汉诺夫将军之外,还有其他4位高官:苏共中央书记奥列格??舍宁,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奥列格??巴克拉诺夫,国防部副部长瓦连京??瓦林尼科夫,总统办公厅主任瓦列里??博尔金。接到自己卫士长弗拉基米尔??梅德韦杰夫少将的通报后,陷入长时间沉默的戈尔巴乔夫,最终仅接见了舍宁等4人。大约半小时的谈话结束之后,舍宁等人立即返回了莫斯科,而“8??19事件”也随即震惊了世界:以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农民联盟主席斯塔罗杜布采夫等8人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从8月19日4时起在苏联个别地方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与此同时,停止戈尔巴乔夫履行总统职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全部政权。不过,到20号上午时,舍宁就已经明白了:事情并没有朝着他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一切在他看来都荒谬极了:由于准备时间仅有短短的3天时间,因此,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组织工作明显未能跟上形势的变化,不仅各人分工不明确、指挥体系不清晰,而且,在关键时刻,谁也不想负责任地下达命令。此外,他们对苏联民众的感情变化也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因此,据舍宁事后透露:“20号晚,我看到所有的领导人都陷入了困境,他们感到恐惧,发抖了:‘什么也干不成了,街上到处是人群!’”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联的强大”也成为了被俄罗斯人所怀念的历史。2005年,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公开表示,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灾难。这在前苏联《真理报》著名评论员亚历山大??戈洛文科看来,其实就是在政治上为舍宁等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分子恢复名誉“8?19”事件1991年8月18日下午16点32分,苏联再过数十小时就将因为《主权国家联盟条约》的签署而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之际,由苏联克格勃警卫局局长尤里??普列汉诺夫中将,苏共中央书记奥列格??舍宁,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奥列格??巴克拉诺夫,国防部副部长瓦连京??瓦林尼科夫,总统办公厅主任瓦列里??博尔金来到总统度假的福洛斯岛上的总统官邸并切断总统官邸与外界的所有联系.戈尔巴乔夫接见了舍宁等4人。大约半小时的谈话结束之后,舍宁等人立即返回了莫斯科,而“8??19事件”也随即震惊了世界:以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农民联盟主席斯塔罗杜布采夫等8人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从8月19日4时起在苏联个别地方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与此同时,停止戈尔巴乔夫履行总统职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全部政权。到20号上午时,由于准备时间仅有短短的3天时间,因此,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组织工作明显未能跟上形势的变化,不仅各人分工不明确、指挥体系不清晰,而且,在关键时刻,谁也不想负责任地下达命令。此外,他们对苏联民众的感情变化也做出了错误的估计。舍宁事后透露:“20号晚,我看到所有的领导人都陷入了困境,他们感到恐惧,发抖了:‘什么也干不成了,街上到处是人群!’”原因:苏联改革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启示: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不可能aname=baidusnap0/a一帆/B风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采取正确的对策。言之有理即可。“8?19”事件苏共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未能得到人民、包括1000多万苏共党员的积极响应,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发生倒戈政变的发动者本想挽救苏联这个濒临解体的超级大国,而政变失败的结果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选哪个呢?1、赫鲁晓夫在任期间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进行了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D.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选哪个呢?2.2009??广东文基,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开创了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成效甚微,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按新联盟条约规定,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有权决定本国大事。这意味着各共和国独立倾向大为增强。**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福清东张中学:滕跃文max.book118.com高考考试说明: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他的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原因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序幕)(1894―1971)赫鲁晓夫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问题: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存在什么弊端?体现在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弊端:没有突破旧体制,脱离实际,盲目性大,缺乏正确指导思想,没有结合国情。措施与结果: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的相对落后;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愈演愈烈;21953年,斯大林逝世――提供契机;3赫鲁晓夫上台。2、内容:2工业:(教材P142页)措施:改革管理体制,扩大了地方权力;结果:企业没有独立自主权3思想政治:(教材P142页)措施: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秘密报告”);平反冤假错案。结果: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使个人崇拜死灰复燃。1突破口----农业(内容:教材P141-142页)结果:找准了突破口,农业形势有所好转;但未改变农业落后的状态原因:未结合国情(冒进思想);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瞎指挥);恶劣气候个人崇拜(迷信)作为一种畸形的精神现象在苏联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及社会原因:首先,私有制和个体小生产,是产生个人崇拜的主要社会根源。第三,干部任用制度存在缺陷所致。第四,政治高压政策导致的结果。“心甘情愿”地充当其“马屁精”与“应声虫”以自保。最后,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其次,从历史上来看,俄国是一个具有东方专制主义统治传统的国家,有崇尚皇权的历史
本文标题: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高一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8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