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禽腺病毒感染禽腺病毒感染: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亚临床性传染病,多数为长期潜伏带毒,引起症状不明显的潜伏感染,少数可致病。禽腺病毒可以分为三群:第Ⅰ群:包括传统的腺病毒和从鸡、火鸡、鹅和其它禽类获得的腺病毒分离物,它们具有一种共同的抗原群;第Ⅱ群: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雉鸡(zhi俗称野鸡)大理石脾和鸡大脾病病毒(有人认为,鸡大肝大脾病的病源为:鸡戊型肝炎病毒,是戊肝病毒科戊肝病毒属的一个成员),这些病毒共有一种与Ⅰ群病毒不同的抗原群;第Ⅲ群:是与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有关的一些病毒和从鸭获得的相似病毒,它们只是部分含有Ⅰ群病毒的共同抗原在此,主要介绍“鸡包涵体肝炎”:《鸡包涵体肝炎》一、流行病学:鸡包涵体肝炎:是由鸡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有人称之鸡(Ⅰ群)腺病毒感染。其主要特征是:病鸡在发生肝炎的同时,伴有出血性变化和再生不良性贫血。种鸡发生感染时,本身可能无任何临诊症状,但所产种蛋的孵化率下降,孵化的雏鸡死亡率显著增高。试验感染证明,出生雏鸡可感染发病,并且雏鸡的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但在自然条件下,则以3—15周龄的鸡发生较多,成年鸡也可感染,但一般没有可见的临诊症状。该病的病原体为禽腺病毒科Ⅰ群禽腺病毒属中的“鸡腺病毒”。目前,分离到的Ⅰ群禽腺病毒共12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大多具有较一致的抗原关系。目前认为鸡腺病毒2型、3型、4型、5型、8型等血清型是鸡包涵体肝炎的主要病原体。病毒可以通过病鸡的粪便排出,健康鸡直接与病鸡接触或接触病鸡的粪便而感染,并且可以经蛋传染给下一代。二、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翅膀下垂,羽毛蓬乱,双脚麻痹,排灰白色或粉灰色水样粪便等,临死前有的发出鸣叫声,并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鸡群一旦感染本病,大部分鸡在7—10天内相继发病,发病3—5天死亡达到高峰,持续3—5天后突然停息。病程10—16天,死亡率一般为10%左右,经蛋传递时,雏鸡的死亡率克高达40%。剖检症状:1、皮下、胸肌和腿部肌肉有明显的出血;2、尸体表现贫血、黄疸;3、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质地脆弱,呈黄褐色,肝被膜下有较大面积淤血和出血灶,出血点或出现斑常呈线状或芒状,在出血点之间有灰黄色坏死灶,使肝脏外观呈斑驳状;4、脾脏肿大,常见有灰白色斑点;5、肾脏肿大、苍白,表面有出血点,肾小管有尿酸盐沉积;6、长骨骨髓呈黄白色,有的呈灰白色胶冻状。7、组织病理学的特征性变化是肝细胞发生广泛性的脂肪变性和坏死,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三、临床诊断:根据本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但要作出确切诊断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测。四、鉴别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传染性法氏囊病”、“脂肪肝综合征”、“弯杆菌性肝炎”等相区别:1、传染性法氏囊病:同样有严重的肌肉出血和其他类似的症状;但法氏囊具有肿胀或萎缩或有胶冻样水肿的特征性病变;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新鲜的出血带;2、脂肪肝综合征:虽然表现有突然死亡,营养良好,肝脏肿大,被膜下也有出血点等,但多是由于饲喂高能量饲料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多为零星发生,无传染性。3、弯杆菌性肝炎:也称“禽弧菌性肝炎”,被膜下有大的血疱,并常破裂而发生腹腔积血,俗称“血水病”。在胆汁压片上可以看到呈螺旋状运动或直线运动的弯杆菌。急性病例腹水和心包积液;雏鸡病变主要是肝脏小点状坏死和卡他性出血性肠炎,心脏松软灰白,心包积液。五、预防措施:1、目前,对本病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和免疫措施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和鸡舍环境卫生的管理,并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2、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传染性贫血病毒可以增强腺病毒的致病性,因此,种鸡场做好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净化和免疫工作、商品代鸡场加强法氏囊的免疫是控制鸡包涵体肝炎流行的必要措施之一。六、有效治疗:1、“中科康肽20ml”+“福星250ml”混合,供1000只中、成鸡一天饮用,连用3—5天;同时,“龙胆泻肝散”+“蜂胶维力肽”混合拌料,连用5—7天。2、“泰能100”100ml,供500只鸡一天量饮用;“鱼腥草注射液”10ml/支×5支/盒,供50只鸡一天量饮用;同时,VC·博士100g+鱼肝油+强力多维,拌料,连用4—5天。以上治疗方案,已经多个病例试用,疗效甚好!请放心使用!河南博士药业集团“医博士”禽药公司——尚庆瑞2015年9月1日
本文标题:禽腺病毒感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9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