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三课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教学设计
《让小灯泡发光》教学案例黄作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并用语言描述小灯泡。2、知道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接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2、能对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进行预测,并能严格按照预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究。3、能自主探究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情感态度:1、愿意与他人合作,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让小灯泡发光的方法,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让小灯泡发光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台灯、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纸、剪好的电池、小灯泡模型。学生准备:彩色笔、固体胶教学内容: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2课《点亮我的小灯泡》第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分析: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灯泡和电池以及导线都比较的熟悉,但对于小灯泡的各部分的结构还是模糊的,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灯泡亮,但不懂得简单电路的组成。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作适当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猜想、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引导他们科学地观察实验和思考,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去,不断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课前,我布置学生在家对干电池、小灯泡、电线进行认真的观察,并画图。学生在家观察这些材料,首先,保证了观察的时间。其次,保证了观察的效果,遇到问题,学生可以请教身边的人,让他们主动去学,发现问题,完成了第一次学习。先引导学生认真地对电线、电池和小灯泡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弄清了材料的特点后,提出怎样让灯泡亮起来这个问题,让学生画出猜想到的能使小灯泡发亮的方法,并将这些想法贴到黑板上。接着,进行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将实验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规律。并思考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教学过程:(出示台灯,创造场景。)师:同学们知道今天研究什么吗?和它有关的。我让它亮起来了。(故意动作)不行了?可能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让谁来修?你敢?就算你敢我也不敢让你来修理的,研究科学需要勇敢但不能莽撞。家里的电灯不亮了,你们会请谁帮忙修理?我们小学生是不能随便修理电器的,否则会发生触电的危险。不过在这堂课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操作没有危险的材料,都有机会来当一回小电工,有信心完成任务吗?板题:让小灯泡发光。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手头上的电池和灯泡的各部分,看有什么发现?生1:电池一端写着“-”号,另一端写着“+”号。师:电池的这两端有什么不相同吗?生2:写着“-”号的那端是平的,写着“+”号的那端是凸出来。生3:写着“-”号那端是负极,写着“+”号是负极。师:小灯泡可以分成几部分?生4:三部分。一部分是灯泡,里面还有灯丝。第二部分是中间金属,第三部分是最下面黑色的部分。生5:灯泡里面除了灯丝还有两条细杆。播放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及名称的课件。师:通常我们将灯泡的这些部分叫做: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螺纹、连接点。要使灯泡发光,需要些什么材料?生6:电池、小灯泡、电线。出示电池、小灯泡、电线。师:怎样使小灯泡发光呢?(学生据生活经验都想踊跃发言)师:每一位同学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请你们先交流一下,将你们的想法画在纸上,有几种想法就画几种。为了方便,这儿有剪好了的灯泡和电池模型图,直接贴到纸上再用黑色笔连接起来,并贴到黑板上。(分小组活动,画模型图,并贴在黑板上。)师:你们是怎样连的?是怎么想的?(让小组长汇报)生7:我们组觉得应该把灯泡的螺纹连着电线的一头,灯泡的连接点连着电池的正极。电线的另一头连着电池的负极。生8:把灯泡横着来放接触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用电线连着灯泡的连接点。生9:还可以把电线的两头连着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然后灯泡连着电池的正极。生10:我不同意他们组的意见,电线至少有一头要连着灯泡才能点亮灯泡。师:同学们请按照刚才的这些想法来连接小灯泡,做实验后如果小灯泡亮了,就在图上用红笔打“√”;如果没有发光,就在图上用红笔打“×”。(小组活动,连接电路,并在图上做记号。)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获得了很多信息,科学家们在实验后往往也会得到很多信息,这时候,他们会坐下来,共同整理获得的信息,看看这些实验结果都告诉了我们什么?观察这些让灯发光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发光的方法和不发光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小结:要使灯泡发光,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师: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生: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灯泡的连接点、金属架、灯丝、螺纹、电线,再传到电池的负极。教学反思: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而不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亮的实验中,我创设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由于开放教学时间,让学生能从容的进行研究;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究;开放思维空间,使学生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因此,探究是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面参与创造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感受到丰富的科学世界,也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在学生观察完电池和小灯泡结构后,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动手连接,而是让学生猜想怎样连接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想多种连接方法。汇报时每组学生都能想出两种以上的连接方法,并能根据灯泡和电池的特点来进行猜想。学生在动脑时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时再让学生动手连接小灯泡,学生的探究变得热情高涨。最后让学生总结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就理解了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本文标题: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三课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9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