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科学的最新进展——总科学和种子科学刘敬华中国贵州省盘县教师进修学校Ljha68@163.com553500摘要:为了总结科学,使科学更进一步,需要对总科学和种子科学的能量来源展开广泛地讨论。最新研究表明:现代科学的能量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太阳,另一个是少数人了解的宇宙暗能量。作者用暗能量这个基本粒子和波的共同体为工具并用中国国家天文台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多年的观测数据为证据,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亲自到中国的东、南、西、北数万公里的地带,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多方面地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暗能量的来龙去脉和整个自然科学的能量来源。因为任何自然科学的形成、发展及开花、结果都需要一定的能量,无论是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还是地理学、生物学,乃至气象学、水文学和地貌学,它们的形成、发展、开花、结果,离开太阳和宇宙暗能量都无法完成。科学研究应该把整个自然科学的能量来源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1998年首先发现暗能量的人。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FrançoisEnglert和PeterW.Higgs两位,以表彰他们提出的有关粒子如何获得质量的理论。该理论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核心部分——该模型描述世界是如何建成的。通过标准模型,从花、人类到恒星、行星,这世间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粒子组成的。200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给了三位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开创贡献的科学家。而超导产生的能量来源就是宇宙暗能量。12年内就有3次将最高奖授给同一个暗能量方向,真是少见的。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所有传统学科的教材都应增加暗能量的内容、作用和单位,这样才能反映今日科学的进步,也说明了宇宙学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总科学。是现代科学的最新进步。能使地球信息、太阳信息和宇宙暗能量信息很好地吻合起来进而推动整个科学的进步。2016年元月也刚证实发现了引力波。而引力波就是暗能量波。这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宇宙的结果。是观察和描述的同一事物。关键词:宇宙大爆炸,能量的重要性,宇宙暗能量的来龙去脉,总科学和种子科学,整个自然科学的能量来源,科学研究的重点,宇宙学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总科学。1.什么是总科学、种子科学和现代科学的最新进步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总”和“种子”的问题。科学也不例外。总科学就是所有科学的综合、总和。包刮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及地貌学等自然科学。种子科学是所有科学形成的能量来源的总称。宇宙中任何事物的形成——发展——开花——结果都需要一定的能量。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作者经过五十多年到祖国的东、南、西、北数万公里的地带调查研究,再细细想来,不断推理,才得知:宇宙大爆炸是所有事物的形成、发展、开花、结果的能量来源。宇宙暗能量也不例外。能量的重要性就表现在其中。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宇宙大爆炸后由于惯性的作用,经过近150亿年的自然衰减后,暗能量才衰减成今天这个样子:约1个基本粒子每立方厘米(10000个基本粒子每立方米)。1—20亿年前暗能量的密度肯定比现在大得多。就有能力塑造奶头山这类典型漩涡地貌(如后面照片22)。作者从2006年7月在《中国科教博览杂志》上公开发表“数字宇宙及宇宙假说——有别于霍金的宇宙”开始提出暗能量理论,先后给国家级的理论刊物投稿数十篇,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的杂志,包括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乃至气象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但都因找不到审稿人而退稿。到现在又过去了十年,终于有英国的自然杂志认真阅读了我的文章并提出修改建议,作者十分感谢!总科学和种子科学及暗能量理论是到了进入所有传统学科的教材的时候了。这样才能反映今日科学的进步,也说明了宇宙学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总科学。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人将宇宙暗能量作为现代科学的能量来源,因此本文是21世纪初现代科学的最新进步。能使地球信息、太阳信息和宇宙暗能量信息很好地吻合起来进而推动整个科学的进步。2016年元月也刚证实发现了引力波。而引力波就是暗能量波。这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宇宙的结果。是观察和描述的同一事物。2.关于宇宙暗能量理论:宇宙暗能量理论最早可追朔到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近代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这个能源影响较大,看得见,摸得着,数值上大约是82000焦耳每平方米.分。暗能量这个能源影响较小,且看不见,摸不着,数值上大约是1个基本粒子每立方厘米。“宇宙的成分是暗能量占73%,暗物质占22%,平常(重子)物质占4.4%”[1],一个太阳只占这4.4%的平常(重子)物质的若干亿分之一。数量是决定质量的。暗能量占宇宙的成分的73%,占了绝大部分。它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我们人类和整个地球就是处在暗能量这个“极稀的粒子汤”中的。暗能量具有波-粒二象性,是一个平均周律是11.1年的很慢的脉冲波,(由太阳黑子的周律性变化推断而来)。2016年元月也刚证实发现引力波。引力波和暗能量波是同一事物。暗能量波是宇宙大爆炸后经过一百多亿年的自然衰减演化出来的产物。太阳黑子的旋回性变化就是暗能量旋回性变化的产物。由此可见,在一个半径是137亿光年的宇宙球中,基本粒子汤的浓度是不均匀的。在7年多的短周律中,基本粒子汤的浓度是:不到1个基本粒子每立方厘米。而在16年多的长周律中,基本粒子汤的浓度是:超过1个基本粒子每立方厘米。随着科学的进步,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1998年首先确定暗能量的人。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FrançoisEnglert和PeterW.Higgs两位,以表彰他们提出的有关粒子如何获得质量的理论。该理论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核心部分——该模型描述世界是如何建成的。通过标准模型,从花、人类到恒星、行星,这世间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粒子组成的。200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给了三位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开创贡献的科学家。而超导产生的能量来源就是宇宙暗能量。12年内就有3次将最高奖授给同一个暗能量方向,真是少见的。暗能量理论的具体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可见,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所有传统学科的教材都应增加暗能量的内容、暗能量的作用和暗能量的计算单位。这样才能反映今日科学的进步。那么,人类如何才能观察到暗能量呢?请大家看图1.就会明白一切。图1.是2009年作者根据下面这张照片的图像形成的原理绘制出来的,它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形成、发展,开花、结果都起作用,是整个自然科学的能量来源,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因为任何物质的的形成、发展,开花、结果都需要一定能量。自然科学也不例外。照片1.暗能量波在地球中纬度的负压力效应(照片来源:人民网2009年1月17日报道:拉脱维亚上空出现神秘彩色光柱)由图1.和照片1.可见:暗能量的基本粒子流从宇宙空间到达地球的中纬度地区,由于靠近地面的基本粒子流越过地球的30度纬线后到达60度附近其流速会加大,因为这时的基本粒子流遇到了下滑的下垫面的结果(就是弯曲的地球表面)。流速大,压强就小。这就会吸引上空的基本粒子下沉从而形成上大下细的“基本粒子漏斗柱”(口象一个喇叭,反复地想这幅照片影象的形成原理就会明白一切)。不同颜色的“基本粒子漏斗柱”(红色、蓝色)则是由于是不同的基本粒子流所产生的。(蓝色的是氢原子、分子流。红色的是氦原子、分子流。)这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不同原子的自然分类。用“拉脱维亚光柱观察暗能量”的原理图就是作者根据这张照片的形成原理才绘制出来的。2016年元月也刚证实发现了引力波。而引力波就是暗能量波。这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宇宙的结果。是观察和描述的同一事物。请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进一步考证。作者非常欢迎指正。作者的邮箱是:ljha68@163.com。那么,暗能量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暗能量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后夸克汤的自然衰减过程中,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亿年了。(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请见图片2.。由此可见暗能量的密度是逐渐降低的直到今天这个数值:1个基本粒子每立方厘米。暗能量的质量占宇宙成分的73%,约为58*10的53次方千克。暗物质的质量为17.5*10的53次方千克。平常(重子)物质的质量为3.5*10的53次方千克。图片2.暗能量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后的自然衰减过程中[1],p177。暗能量的化学效应就表现在其中。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候变暖和变冷,冰川的进退,湖泊的水位升降,则是以数十年计,有时以数百年计”[2]。这说明暗能量还有数十年旋回变化和数百年旋回的变化,这是太阳系穿过宇宙中暗物质区域的记录,所以周期变长了。数十年的旋回变化发生在暗物质区,数百年的旋回变化发生在非暗物质区。具体情况请见图3.就会明白一切。图3.观测到的银河旋臂结构(本图是作者从互联网上搜索的,作者应致谢意!)暗能量波的波形是一组正弦曲线。构成暗能量波的基本单元,是“弦理论”中的一个个闭弦,每个闭弦就是一个旋涡。下面的图象4是暗能量的波形图。是暗能量作用于太阳才使得太阳黑子相对数、日最大相对数、日最大射电流量、10cm射电流量产生如此明显的正弦变化(sina)的结果。图4.从1996年到2008年一个暗能量波的波形图,就是一个正弦波(sina)的变化曲线。(一组正弦曲线)。暗能量波如何作用于地球呢?反复阅读图1就会获得所有答案。暗能量的基本粒子流这样影响地球已有几十亿年了。在地质历史年代(约数亿年前),由于那时暗能量的密度比现在大得多,在低纬度地区从上至下漩涡运动的基本粒子流就塑造了奶头山之类的地貌,这类地貌从中国的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兴义市到云南省的陆良县,再延长到埃及的奶头山直到西半球美国的“双塔”纪念碑。这个低纬度圈如图5.所示,都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奶头山”。图5.中国贵州省兴义市贞丰县附近的奶头山十分明显。照片出处:ZOL论坛数码摄影论坛旅游摄影论坛带大家去看双乳峰/图1。到今天暗能量的数值是:1个基本粒子每立方厘米。从地球形成开始直到所有气候类型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究其能量来源,除太阳之外就是宇宙暗能量了。暗能量的单位是:xlz/立方米。即每立方米总共有多少个基本粒子。由此可见暗能量是基本粒子和波的共同体、是质量和能量的共同体、是势能和动能的共同体、是宇宙大爆炸后没有凝聚成普通重子物质和暗物质的余留物不断演化进化来的。暗能量波和光波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暗能量的来龙去脉是十分清晰的。暗能量理论和自然科学有什么关系就十分清楚了。在太阳和宇宙暗能量的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整个自然科学。宇宙信息、太阳信息和地球信息是完全统一。三者都有温度效应、负压力效应和次生的自然灾害效应。暗能量的太阳效应信息是用199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去破译的。因为“万物皆数”。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就断言:“万物皆数”。在人类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21世纪的时候,这个论断得到了进一步地证明。暗能量和暗能量的太阳效应、地理效应就存在于“数”中。由于地球和太阳都是处在宇宙暗能量中,都会受到暗能量的作用,所以都会产生暗能量效应,这些效应都是用多年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取数建模”从而显现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又称沃尔夫黑子相对数。表示太阳黑子活动程度的一种指数。由瑞士苏黎世天文台的沃尔夫(J.R.Wolf)于1849年提出,其定义为:R=K(10g+f),式中R为黑子相对数,g为日面上观测到的黑子群数目,f为观测到的单个黑子的总数,K为转换因子。沃尔夫取K=1。K值可随观测者所在地点、所用仪器、观测方法、观测技术和天气能见度而异。任一观测者用他自己的观测值与苏黎世同期的观测值比较可得到:K=R2/(10g+f)式中为苏黎世的黑子相对数。黑子相对数仅仅表示太阳可见半球的黑子情况。由于作者已经证明“太阳黑子是暗能量的产物”。而且任何时候观测太阳黑子,总是东半边的黑子比西半边多,可见暗能量是从从西向东扫描进入太阳系并推动整个太阳系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的。所以,太阳黑子相对数年累加值的年变化信息,就反映了暗能量波强弱的年变化。笔者目前只能得到13年的
本文标题:科学的最新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9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