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
卷六院感管理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一、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1、患者自身因素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并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常需要长期治疗,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治疗过程中由于应用化疗药物或使用激素等导致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并发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较年轻患者易患院内感染。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感染的概率也逐渐增加。感染病例多以呼吸道感染多见,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肺顺应性下降,支气管纤毛活动亦减弱,尤其是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低下,肺容量较小,咳痰无力,排痰困难,因而更加容易合并院内感染。2、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态度、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医护人员的技能、技术熟练水平及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执行情况是决定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接受过侵袭性操作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接受者;患者化疗或放疗期间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某些疾病不合理应用激素治疗等也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环境因素提高病房环境质量。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注意:病房空气净化和消毒、呼吸道治疗器械的消毒、建立病房良好的心理环境。二、改进常见的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0.2%的洗必太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2.如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度。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4.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卷六院感管理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5.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无明显漏气6.建议连续或间断的进行声门下吸引,避免分泌物通过气囊造成误吸。7.呼吸机螺纹管无污染时每患更换,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8.吸痰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9.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10.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一)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巾;置管人员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5.用洗必太(≧2g/L)醇(70%)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3遍,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直径﹥15cm(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二)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1.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立即卷六院感管理更换。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即更换。5.患者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建议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10.管床医生、护士每天评估保留导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管。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导尿管置管前准备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根据年龄、性别及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成年男性宜选用16F,女性宜选14F。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4.留置导尿管患者,除持续膀胱冲洗外,均采用密闭式引流。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二)导尿管置管时措施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使用0.1%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一只棉球只能使用一次。卷六院感管理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尿管。(三)导尿管置管后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5.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洗必太液消毒尿道口。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每周留取尿液检测,导尿管2-4周更换一次;普通尿袋每周更换2次、精密尿袋每周更换1次。若导尿管阻塞、不慎脱出或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病原学检测。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本文标题: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9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