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五代十国形势图北宋建立---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只是五代十国范围的统一,非全国性的统一教材研读学案一、兵虚财匮1.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局面。①冗兵:北宋政府每逢灾年就把大量流民编入军队,还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_____;同时,为了应付___、夏的侵扰,在边塞大量屯兵,以至兵丁的数额不断增加。禁军辽②冗官: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每年又通过科举考试和______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造成北宋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③冗费:庞大的军费官俸,北宋大兴土木,皇室开支不断增大;每年向辽和______交纳“岁币”。恩荫西夏结果:三冗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到英宗时期已入不敷出。2.军事上(1)为加强中央集权,军事部署实行“_________”政策,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造成边境相对空虚。(2)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形成“兵不识将,_________”的局面。守内虚外将不知兵结果:北宋军事实力大大下降二、内忧外患1.内忧(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__________兼并。他们变相增加苛捐杂税,压榨农民。豪强地主(2)结果: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北宋统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2.外患(1)北部边境:宋太宗时两度对辽用兵失败。此后采取了被动防御的方针。1004年,宋军在澶州打了胜仗,后来却订立了屈辱的“__________”,每年给契丹银10万两,绢20万匹。(2)西北边境:在抵御西夏的战争中大多失利,最后北宋政府被迫议和。给西夏“岁币”白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澶渊之盟结果: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图文探究从图中事件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提示:北宋面临严重的边患危机,澶渊之盟后每年送给辽大量的“岁币”,进一步加重了北宋的财政危机。归纳综合读课本找答案•1、庆历新政的背景•2、代表人物•3、基本方案•4、中心问题•5、结果•6、影响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1)北宋在对西夏的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2)范仲淹、韩琦、富弼、________等有名望的大臣纷纷要求宋仁宗改革弊政。(3)宋仁宗采纳了范仲淹等人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提出的大部分改革建议。2.概况(1)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______。欧阳修吏治(2)激进的改革措施,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宋仁宗也逐渐动摇,于1045年下诏罢废新法,改革夭折。3.影响:改革虽然夭折,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点拨:“庆历新政”是王安石变法的前奏曲。“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财政危机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一场更大规模、更为深刻的改革呼之欲出。1.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3)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启示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信心,改革才能成功。要点轻巧突破关于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2)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深化。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立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针对训练1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解析:选D。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表现为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民族矛盾突出,表现为中原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很明显,主要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矛盾。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何在1.根本原因: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加强的弊端。2.积贫(1)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统治政策造成冗官冗兵,官俸、军费开支越来越大,政府财政困难。(2)封建制度的弊端,土地兼并严重,一些官僚地主为逃避赋税,纷纷隐瞒土地数目,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封建制度下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有多种特权,他们花天酒地,挥霍浪费了国家大量财富。3.积弱(1)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降。(2)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西夏和金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统治者对农民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针对训练2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因素包括()①“冗官”“冗兵”导致“冗费”,出现严重财政危机②北宋中期军队数量有所减少③北宋军队带兵权与调兵权分开,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④北宋大力削弱武将军权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B。“②北宋中期军队数量有所减少”应是有所增加;①③④正确。针对训练3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北宋王朝的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北宋王朝十分腐败C.变法内容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变法内容不尽合理解析:选A。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主持新政的范仲淹等人,受到各种攻击,被迫离职。新法被宣布废止,这说明北宋王朝的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归纳综合史料探究研读【史料★文本】1.(教材P40)(1)属性:古代皇帝画像。(2)信息: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开国君主。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16年,庙号太祖。(3)价值:本图可以增强对宋太祖赵匡胤的认识,了解北宋初年的政治经济状况,理解积贫积弱局面出现的原因。2.(教材P43)(1)属性:古代人物画像。(2)信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3)价值:有利于对范仲淹的直观认识,也有助于理解范仲淹改革变法思想。【史料★应用】阅读材料:材料1: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材料2:欧阳修曾经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2)面对上述问题,宋仁宗时期出现怎样的解决方案?结果怎样?有何意义?【全解全析】审材料材料反映了北宋初年面临的社会矛盾与解决矛盾的措施审设问本题主要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第(1)问概括材料现象,并结合史实分析历史根源。第(2)问考查“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结果和意义扣教材“三冗”、庆历新政条理作答(1)问题:北宋中期,出现“冗官”、“冗兵”、“冗费”之弊,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社会危机严重。根源: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北宋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2)范仲淹等人实行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改革因损害官僚贵族的利益而被破坏。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本文标题:积贫积弱的北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0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