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穆尼兹-艺术赏析论文
《艺术赏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西洋画的理解兼对vikmuniz的万象作品的赏析班级:建筑12级1班姓名:顾剑平我对西洋画的理解兼对vikmuniz的万象的赏析摘要:穆尼斯因他巧妙灵活和细致艰苦地运用不寻常的材料而闻名——从灰尘,糖果,巧克力,钻石,血液,玩偶,杂志,垃圾到干性颜料。他善于重建图像,通常从美术史上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取材。这份匠心独运触动着观众潜意识中的视觉库,引导他们作进一步地探寻。穆尼斯采用复杂的物质材料所作的创造是短暂的;是他专业的摄影记录使得完整的艺术作品保留下来,而最终的作品已与原先作为灵感来源的经典作品刻意保持了距离。维克仍在通过不断地运用新材料带来震撼与惊喜的视觉效果以吸引观者。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生活是艺术的根基。维克穆尼兹的艺术作品不仅是拿来看的,更是在告诉我们去观察生活。穆尼兹的艺术来自于生活中最平凡的地方,拉近了生活与艺术的距离。关键词:维克·穆尼兹;拼贴画;生活正文:第一次看到维克·穆尼兹的作品,是在上海西岸的龙美术馆。当时也是出于一个巧合,本来是想去看大舍建筑设计的龙美术馆的。可是最后真正印象深刻的反而是穆尼兹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总是远远的吸引着你。为什么说是远远地吸引呢?我认为是只有站的远才能明白他画的是什么。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用千奇百怪的材料重新绘制的西方经典绘画。这就像是我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你远远看到了一个外形,进去了以后却有一个一个小的空间,又让人忘记了它的外形。维克.穆尼斯出生于1961年,巴西圣保罗,先下定居于纽约和里约热内卢。其作品曾于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圣保罗现代艺术博物馆、里约热内卢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巴塞罗那琼米罗美术馆、休斯敦梅尼儿收藏博物馆、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和都柏林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等著名展览馆展出。同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圣保罗现代艺术博物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休斯敦美术馆、伦敦泰特美术馆、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和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美术馆等收藏。2011年,穆尼斯代表巴西国家展团参加了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穆尼斯因他巧妙灵活和细致艰苦地运用不寻常的材料而闻名——从灰尘,糖果,巧克力,钻石,血液,玩偶,杂志,垃圾到干性颜料。他善于重建图像,通常从美术史上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取材。这份匠心独运触动着观众潜意识中的视觉库,引导他们作进一步地探寻。穆尼斯采用复杂的物质材料所作的创造是短暂的;是他专业的摄影记录使得完整的艺术作品保留下来,而最终的作品已与原先作为灵感来源的经典作品刻意保持了距离。维克仍在通过不断地运用新材料带来震撼与惊喜的视觉效果以吸引观者。这次在龙美术馆看到不少作品是许多大师的作品。但是那种翻新的感觉又跟原画完全不一样。是一种全新的诠释。需要细心鉴赏的不仅仅是最终被艺术家“据为己有”的名作,更是穆尼斯独特的具有讽刺意味、双重含义的艺术语言和视觉联想力的图像元素。展览的重点包括重新演绎的中国万里长城,香港的天际线,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阿维农少女》和米开朗基罗的《上帝创造亚当》。后来我就在想,穆尼兹是怎么创作这些作品的呢?Vik以贫民窟或垃圾山为背景,替他们拍了充满震撼力的人像作品,然后他把这些照片放大数百倍,置放在工作室的地板上,由他在架高的鹰架上指挥这些「模特儿」将回收垃圾当做「颜料」依图像轮廓一一排列。回收材料顏色的深浅和材质都会影響图像的质感,Vik和picker便一起合作实验不同垃圾所制造出的视觉效果,但是打从一开始这些picker沒有人搞懂Vik到底要做什么,也不认为这是一场艺术创作。他们只觉得能被雇用來作些不是在垃圾山里打混的零工也不错。但这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启蒙,面对以自己作为主角的艺术品慢慢在眼前成形,他們在镜头前喜极而泣,原來自己是很美丽的,原來,艺术创作不再是那么遙遥远象的概念,艺术就在脚下。Vik曾想过他们的计划会不会是强行介入picker的生活秩序。他们是否经过这次经验后就再也无法适应垃圾山的生活,那他们要往何处去?结果证明,一旦你帮助一个人正视觉他的生命价值,开启他的视野,他可以自己开创出接下去的道路。最后,有些人真的离开垃圾山了,不再以捡拾回收物为生,如替picker打理伙食的奶奶便去城里开了一家小餐馆,另一个母亲终于有信心跟丈夫离婚,重新开始生活。比较戏剧性的是,海报上那图的主角,也是picker合作组织发起人TiãoSantos随Vik到伦敦,在PhillipsdePury拍卖会上亲眼见证自己的那幅作品敲出五万英镑的高价,人生已经有无限的可能性。他此后成了巴西名人,上节目替picker发声,成为巴西社会运动的领导者。Vik则是把这系列作品带往世界各地巡回,把赚取的钱直接回馈到JardimGramacho贫民窟与picker上。他和艺术家JR、JoseMorenoValle及JurgenGriesbeck进一步合作与更多巴西人民进行社群艺术计划。他们的行动提醒主流社群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底层世界,社会中的弱势族群仍有生命的尊严。Vik是行动者,而居民,更是共同参与者。艺术家带着行动者身分进入社区,以艺术为媒介,邀请居民对自己与生命想像不同的可能性,而当计划落幕后,参与者的生活并沒因此而回到原点,而是各自延续计划的精神,一步步行出自己的人生。在穆尼兹送展的作品中,有一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大幅绘画,以色彩的强烈对比而具有撼人的力度。这种力度,来自作者对色相和色度的经营。例如,他给细小的软泥球涂上各种色彩,然后用来组合莫奈的风景,并用色相的对比和色度的变化,来发挥莫奈绘画的色彩力度。我认为,这是穆尼兹在形式语言的层次上对莫奈的阐释,也即尝试“有意味的形式”。穆尼兹重画莫奈,就像钢琴家以自己的演奏而对肖邦进行阐释一样。穆尼兹最被评论界称道的,是用食物绘制的两幅蒙娜丽莎。一幅的材料是果酱,另一幅的材料是花生酱,二者都是早餐时用来涂抹面包片的。穆尼兹用这样的材料,在早餐盘上涂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看似随心所欲或漫不经心,又仿佛是在制作视觉大餐。果酱是透明的,视觉效果像色层厚积的水彩。花生酱不透明,但泛着油渍,像是油画刀涂抹出的层层颜料。作者将餐盘上的“画”拍成照片,再放大制作为巨幅作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产生秀色可餐的联想。这些作品的制作相当简单,就是一个盘子、一把餐刀,再加果酱和花生酱,称得上极简主义。但是,既然是观念艺术,其要义便不在于制作。那么,作者究竟想借这看似简单的作品来说些什么?也许连作者本人都不一定清楚。因此,我获得了一个解读的空间,得以初步探讨穆尼兹对西方经典的重新绘制。在视觉艺术之修辞语言的层次上说,重画经典的用典法,乃后现代主义的挪用或戏仿。但是,穆尼兹的重画经典,还有所不同。挪用一般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戏仿则有嘲弄的喜剧性,而穆尼兹却象临摹一样绘制,但最后的成品却与原作大异其趣,早餐盘上的蒙娜丽莎便是一例。穆尼兹重画的莫奈风景和蒙娜丽莎,视觉效果很不一样。一是彩色泥球,远看像绒绣的壁挂,色彩丰富,近观却是一团乱麻;另一是果酱和花生酱的单色作品,虽似水彩和油画,却更像素描或木刻。我们当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穆尼兹重画经典进行各种阐释,但是,我所看重的是他对西方经典的态度,这态度便是观念。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曾让人拍过一张工作照,他将画布平放在地,一手握笔一手拿着颜料桶,往画布上滴洒颜料。这是二十世纪中期行动绘画的一幅经典摄影,穆尼兹用溶化的巧克力糖浆重画了这幅摄影作品,并将这巧克力画拍成照片送展。面对这幅大型巧克力画,我在展厅里看到的是具象和抽象的关系,但二者的关系不再是对立或融合那样简单,也不是一句对立统一或互动转化就能说明的关系。无论二者的关系怎样复杂,我透过这关系看到了作者对波洛克的态度,一如他对莫奈和达芬奇的态度,这就是在完全不同的时空和心理状态下,用不同的材料来重新体验波洛克的绘画过程,来从新认识波洛克的艺术价值。杜桑是偶像破坏者,尽管他是二十世纪前期的达达分子,但却因破坏偶像而成为后现代美术的一个始作俑者。杜桑对西方经典的态度是破坏性的,穆尼兹却不是。在我看来,穆尼兹是在挪用和发挥杜桑的方式,以此来清算杜桑的破坏活动,也即对颠覆者进行颠覆。说不定这才是穆尼兹之观念艺术的隐藏目的。维克穆尼兹的艺术作品带给我深深的思考。那更多的可能是对生活的感悟。俗话说:“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一直活着,有得还活得好好的。但是我们真的懂得怎么活吗?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艺术本是高于生活的存在。维克穆尼兹用生活中最平凡的材料,甚至是没有人要的垃圾,创造了全新的景象。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生活是艺术的根基。维克穆尼兹的艺术作品不仅是拿来看的,更是在告诉我们去观察生活。生活即使艺术。
本文标题:穆尼兹-艺术赏析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1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