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市场有效:交换最优(再交易个人也不会得到更大利益)生产最优(这个经济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的边界上,不可能生产更多的某些产品而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生产交换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达到一种状态,任何利润再分配都无法使至少一个人收益而不使其他人受到损失。市场失灵:被定义为市场无法提供某一特定产品的理想化和最优化产出的情形。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资源配置出现的低效率,这类低效率应该称为市场缺陷。二:因市场机制难以覆盖到而出现的资源配置空白的领域,这类情况是本意的市场失灵。市场缺陷:垄断,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外部性问题。外部经济性(低效的资源配置):边际社会效应-边际私人效应=外部环境效益。外部不经济性:边际社会成本-边际个人成本=外部环境成本市场失灵:自发的市场无法提供公共风险(安全,公平,秩序),公共服务。政府合理性:某一社会中政府职能作用与社会需要的一致性,或社会偏好与政府偏好的一致性。这种合理性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同。在市场经济社会,其基础是政府与纳税人基于税收建立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这一关系所达成的社会契约。从公共产品的税收价格分析,政府合理性又可解释为纳税人与政府之间对公共品产品的等价交换。(有限,有效,廉价,服务型)市场失灵方法: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并以此确定市场机制有效覆盖的范围,然后将那些市场不能做或做得不好的事情归于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范围。公共财政模式: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财政模式。(特点:1、纳税人的财政2、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职能3、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明珠财政5、法制财政)公共财政伦理: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的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公共财政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定经济。资源配置职能:是人力、物力、财力等在不同部门、地区、用途、受益之间的分配,通过合理安排规模,形成的一定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将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资源配置是市场的重要职能。内容:合理划分社会总资源的比例,优化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引导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手段:财政支出,税收,公债。公平分配职能: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的公平或公正分配状态的功能。必要性:人们收入能力的差别很容易导致分配不公,市场分配并不能照顾无收入能力者,经济机会不均等导致分配不公。手段:税收,转移支付,保障性住房,最低工资。稳定经济的职能:就是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必要性:以上的情况不会自动出现。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累进所得税,财政转移支出,预算政策的调整。竞争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存在一个人消费它的效用别人就不能同时消费它,或者就会减少别人对该物品效用的消费。排他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具有可以根据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将未付费者或不允许使用者排除在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之外的属性。公共产品的特征: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无限,有限,与物品相关非竞争)。非排他性(难以排除他的消费者属性)(经济、技术、主观、制度)提供的集体性(由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公共产品分类:纯与准,有形与无形,全局与局部,开放性与封闭性,提供的集体性。私人产品需求水平加总(可分割)公共产品需求纵向加总(不可分割,社会需求=个人需求)林达尔均衡:满足公共产品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效率条件,若实现这一均衡就会实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两个前提:一是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所得到的边际效益,不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份额;二是客观上也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在林达尔均衡状态下,每个人共同面对的公共产品产出量和每个人付出的税额满足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每个人消费公共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其为该增量单位公共物品所花的纳税额的边际评价。二是每个人的出资额总和必须等于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这时单位公共产品的均衡出资额被称为“林达尔价格”。公共产品提供方式:资源供给,政府供给,俱乐部提供,公私合作供给公共定价:广义的公共定价是指对公共产品的定价,狭义的或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定价是指这类收费性质的公共事业产品的定价。目标是促进社会分配率,刺激企业生产效率和维护企业发展潜力。公共定价的理论依据:1、存在公共资源的公共让渡2、存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政府排他性保护的优势3、存在消费的弱选择性(消费弱选择性是消费者难以拥有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下存在的货币选票优势和买方主权)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2、二部定价方法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定价体系:一部分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另一部分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因此,二部定价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二者合一的定价体系,也是反映成本结构的定价体系。3、负荷定价法:根据需求规律性变动,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采取不同的价格,以引导和调节消费量,减少消费拥挤和网络负荷的定价方法,是时间差价的一种形式。公共选择理论在方法论:政治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关系分析政治过程。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分析:选民的行为动机分析:根据公共选择理论,选民参加政治活动是出于利己的动机而非为了公共利益,因此,利己的理性必然使选民计算自己参与政治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利益集团的行为动机分析:利益集团希望通过集体性的行动,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方案获得通过,并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关系,从中获得远远大于因联合和说服政府所发生成本的收益。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动机分析:从利己主义动机分析,政治家和政党在政治市场上的直接目标是为了争取选票最大化,以获得执政地位和实现连选连任。官僚的行为动机分析:官僚,现在一般指非经公选而是经考试被政府录用且不受执政党更迭影响的政府行政官员和职员。为获得个人的地位、权力和收入、政府官僚必然想方设法追求机构预算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投票悖论:A〉B,B〉C,C〉A,则,ABC无法比较。全是偏好单峰,结果唯一。中间投票者定理:如果在一个多项备选方案的决策模型中,每个人偏好都是单峰的,处于中间状态的反映所谓中间投票者意愿的公共产品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获得选票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接近中间投票人的意愿。阿罗不可能定理: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意义:真正完美的民主选择是不存在的,绝对的民主选择也是不可能的,人类只能追求相对的民主选择。政府失灵:是指政府未能按社会所希望的那样实现其弥补市场失灵职能和未能规范有效地运用公共权力的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还可以将政府失灵定义为政府配置公共资源和干预市场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非效率状态。政府失灵原因:政府利己动机(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政府的有限理性(政府有限理性是指政府的智慧相对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有限性)激励与约束不足(缺乏竞争机制的激励,缺乏降低成本的约束)政府失灵表现:决策失误、政府扩张、滥用公共权力、缺少回应、政治周期。政府失灵的治理:市场化改革、宪政改革、公共治理。财政支出:指政府以法定事权为依据为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所有费用支出的总和,反映政府的职能及其范围。财政支出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投资性购买产品和社会保障补贴)。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国防和公共建设教育卫生)普遍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环境保护,对个人组织的补助)不可控支出和可控支出(与基本国策相关,根据发展进行调节)。中央政府支出与地方政府支出。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理论: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提高)非均衡增长理论(正常时期,替代效应,非常时期,集中效应,非常结束,检查效应,财政、私人支出),经济发展阶段增长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函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支出都在增长,但支出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他们把经济发展分为早期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中期阶段,教育福利服务和再分配转移支出和成熟阶段福利和各类高质量公共服务为主。)决定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因素: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时事变化所制定的解决公共问题的政策措施。保障性住房的公共政策)经济周期(政府的责任就在于通过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经济波动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其中,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是最常见的方法,而在经济调控手段中,运用财政政策又是最重要和效果最直接的方法。紧缩或扩张)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从而短期内改变财政支出结构。非典,雪灾)财政支出效益含义:效益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费一般包括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耗费,所得包括经济所得和非经济所得,企业的效益一般为经济所得的效益。包括三层次内容:(1)确定合理规模,最大限度满足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2)在既定的规模下,优化结构,最大限度满足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3)节省支出达到目标,取得最佳支出收益。特点:成本与收益的范围不同(计算直接的、有形的成本与收益,更要计算间接的、无形和长期的所费和所得。),效益的衡量标准不同(只能采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的效益标准。),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形式难以单一化,只能根据支出具体项目的性质确定其效益的表现形式。有些可以用货币价值形式表现,更多的只能用非货币价值的表现形式)。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的基本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B-C/C)2、最低费用选择法3、收费法社会消费性支出:为了满足全社会公共需要而发生的消费性支出。1、国防支出(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兵役制度、装备技术因素)2、行政管理支出:职能:作为行政主体的国家管理机关,依法承担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反映国家管理活动与管理对象的关系与规制方式。属性: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管理社会、监管市场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构成:(1)立法支出(2)行政支出(3)司法支出(4)检察支出(5)党与社会团体支出(6)外交外事支出(7)公共安全支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1)政府规模过大(2)公务消费中过度追求在职消费(3)预算体制存在缺失(4)监督机制不完善。治理(1)强化预算约束是根本性措施。建立统一完整的预算编制体系,将所有的政府收支活动都纳入预算管理,尽快取消预算外政府收支。(2)增加公共财政预算的透明度。首先需要细化预算编制。(3)建立多元化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公共事业支出:1、教育支出:(1)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是由正的外部效应决定的。从收益来看,教育是私人产品,但其有正的外部效应。从个体外部效应看,教育使人获得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他人和社会生产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全民接受教育的情况下,使每个个体外部效应形成聚合反应,远大于个人的累加。提高社会的社会文明水平和道德修养(2)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3)教育事关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财政教育支出的层次性:现代教育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育构成的庞大复杂的系统。财政支出不可能负担全部教育,而是根据教育公共性的程度,对起点公平性质最强的基础教育实行由国家全部负担的义务教育,而对高等教育属于人力资本投资。2、科学技术支出:理论依据:科学技术支出是指政府用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各项支出。国家负责对科技支出的理论依据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现状:按国际通行标准,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不到1%的国家为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在1%-2%之间是有所作为的国家,而大于2%
本文标题:立信财政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2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