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立德树人,从乡土开始
1立德树人,从乡土开始----浅谈农村初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南龙学校李强摘要:周礼一书中,有“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以乡之物教万民,而宾兴之”的话。可见,乡土教育对立德树人有重要作用。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实现这一任务我们就必须注重对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键词:立德树人乡土历史开发利用华夏大地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宛若星海的灿烂文化,无疑由一部部地方历史汇集而成。并且,我们的教学对象往往对这部地方史产生强烈情感和认同。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挖掘乡土历史,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与地方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道德得以升华,从而达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最高目的。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当地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一、挖掘地方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我校地处巴(南)綦(江)接壤区,解放前夕,当地匪患猖獗。1950年春,刘邓进军大西南,在解放南龙的战斗中,我解放军一侦查员被土匪捉住,任土匪严刑拷打,英勇不屈,被土匪杀害于当地“望神岗”,解放后当地政府曾两次立碑纪念。2010年民政局拨款重修陵园,该墓地一直是安澜镇唯一的德育教育基地,烈士事迹具有深远的2政治影响。在进行民族精神爱国传统案例教育时,我注重开发这一资源: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亲自走访当地知情者,还原烈士被害真相;请知情者为学生讲述烈士牺牲经过;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也有烈士、有英雄、有名人,进一步弘扬了民族精神,提升了爱国情结。二、挖掘地方历史(传说故事),弘扬人文精神。在巴渝大地上,一百多年以来,鲁文冲道士伏魔降妖,救助百姓的故事一直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传说鲁文冲就是我校附近人氏,他伏魔降妖的“白鸡洞”就在附近的跳石镇境内。我们当地妇孺皆知的久旱不竭的南龙大水井,传说就是当年大旱时,他路过南龙,见一老妇挑了半桶水在此歇息,鲁文冲故意讨水喝,老人惜水如金,不肯给,鲁文冲反复乞求,并承诺请一大口井。老人不信,鲁便将头顶戴着的破斗笠摘下放在地上,嘱咐老人三个时辰后来看。鲁讨水喝后,扬长而去。三个时辰后,老人到此,揭开斗笠一看,久旱的地上居然出现拳头粗的清泉,于是人们奔走相告,并组织人力在此修了一口大井。一百多年来,该井一直泉涌不断,且甘甜清纯,养育了整个南龙场镇百姓。这些虽是传说故事,但他反映了劳动人民敢于斗争、善良、淳朴的可贵品质。在结合课堂教学时,我注重了这个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搜集有关鲁文冲的传说,然后在课堂上讲故事,并和学生把故事汇编成小册子发给他们。在扶贫济困,惩恶扬善的美德在无形中传递的时候,课堂也变得生动了,有效了。三、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31、当地佛教文化较浓,我校所在地便是久负盛名的巴联寺,虽经过多次历史浩劫(特别是文革),但古墙砖、古碑、古石刻、古石雕浮墙、古石狮、石花钵及残缺的菩萨还依稀可见,且附近有歇马石、大佛寺、圆通寺、观音寺等寺庙。在讲到古代宗教与文化一章时,我将学生带出课堂,参观寺庙,让学生领略佛教文化在当地的传承和影响。2、当地古建筑院落较多,虽时过境迁,但其建筑风格还略见痕迹。如野鸭池的天井、朝门、雕梁画栋;老院子的古防火墙、古窗、古阁楼、散落在农家的古家具、古字画等,这些都是文化瑰宝。在结合教材古代建筑、艺术内容教学时,我一是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建筑,领略古代建筑艺术;二是带领学生参观古墓,让学生了解古代石雕石刻及丧葬文化;三是让学生收集古家具、古字画、古器皿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古代祖先的智慧、技艺及辉煌的艺术成就,从而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3、我校附近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如山歌、连萧舞、秧歌舞等传统文化曾盛极一时,为人们喜闻乐见。为不让这些智力成果失传,我利用课余时间,采访当地会唱山歌,会跳连萧舞和秧歌舞的老人,并录音录像,找时间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学唱,学跳,感受我们当地文化的魅力,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其次,当地丧葬文化中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抬龙杆”,它以其韵律悠扬、唱腔高亢忧伤、歌词教人孝道而深受人们推崇。在教学中,我将这一文化现象加以开发利用,将整个过程录音录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孝悌传承教育,弘扬尊老4爱幼美德,同时又有效的保护了优秀地方非物质文化。总之,历史教学不是单一的照本宣科,地方优秀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会盘活我们的教材,避免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精彩。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学会热爱、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本文标题:立德树人,从乡土开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2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