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10章古文献(解婧睿1557已完成)
第10章古文献一、名词解释2.甲骨文[2014年山西大学研]答:甲骨文是契刻于龟腹甲、龟背甲和牛肩胛骨的文字,合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5.简牍[2014年南京大学研][2011年厦门大学研]答:简牍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后被纸代替。以竹、木制成,竹制者称“简”,木制者称“牍”或“札”,习惯统称“简”,数片编在一起称“策”或“册”。其上文字皆毛笔墨书,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是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竹简。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简牍文献流行于先秦,两汉时期最盛,直到东晋末年才被已发明四五百年的纸质文献所取代,简牍作为主要的文献形式在中国使用时间长达千余年。5.敦煌吐鲁番文书[2013年中山大学研]答:敦煌吐鲁番文书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在新疆吐鲁番县发现的2700多件汉文文书。1959年和1975年分别在新疆吐鲁番县的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平两地发现。据文书纪年,最早的是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的是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在2700余件汉文文书中,晋十六国时期的有100多件,占5%;高昌王朝时期的有700多件,占30%;余下都为唐朝的,约1700多件。文书主要反映了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至唐大历年间,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7.居延汉简[2013年中山大学研][2011年北京大学研]答:居延汉简是内蒙古和甘肃交界的居延峰燧遗址出土的汉代简牍。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1万余枚,现藏台湾省台北中央研究院。1972~1976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发现约2万枚,藏甘肃省博物馆。内容多为汉代边塞屯戍档案,另有书籍、私人信件、历谱等。其数量、内容皆超过敦煌汉简,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资料。5.侯马盟书[2012山东大学研]答:侯马盟书又称“载书”,是指春秋晚期晋国世卿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1965年在山西省侯马晋城遗址发现,并进行了挖掘。侯马盟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5类: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诅咒类和卜莁类。它记载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侯马盟书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和晋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5.走马楼简牍[2012南京大学研]答:走马楼简牍是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的简牍文书,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六年(公元232~238年)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120字,竹简每枚30字~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现由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藏。5.悬泉汉简[2011中山大学研]答:悬泉汉简是1990~1991年出土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汉代简牍。因出土简牍释文有“悬泉置”而得名。悬泉汉简出土大约2.1万余枚,形制有简、牍、觚、封检、削衣等。所见最早纪年为西汉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最晚为东汉和帝永和十三年(公元101年)。其中,以宣帝、元帝、成帝简最多。简文内容有诏书、律令、科品、檄记、簿籍、爰书等,特别是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悬泉汉简为研究汉代历律、农技、和医药提供了重要资料。二、简答2.简述马王堆汉墓帛书发现及意义。[2010年四川大学研]答: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经严重破损,经整理,共有28件。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整理时,根据内容定名,依《汉书·艺文志》归类,有六艺类、诸子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和地图类六种。帛书的抄写年代可根据书体、避讳、纪年等方面大体考定。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资料的一次重大发现。3.居延汉简的发现及意义。[2010年四川大学研]答:(1)居延汉简的发现居延汉简是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年代约为汉武帝末年(公元1世纪初)至东汉中叶(公元2世纪初)。第一次发现于1930年,由西北考察团发掘采集,总计约发现10200枚左右。第二次发现在1972~1976年,由甘肃居延考古队发掘采集。破城子出土7865简,甲渠第四燧出土195简,金关出土11577简,总计19637简,再加上其他地点零星采集的,总数近2万枚。现藏于甘肃博物馆。(2)居延汉简发现的意义居延汉简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敦煌汉简,为汉代历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三、论述4.古文献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学术意义?[2014南京大学研]答:古文献是记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文献资料。作为文物学研究对象的古文献是文物,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是一般意义的古文献。(1)古文献的种类古文献因书写文字、内容及材料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以时代和其他标准,也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①甲骨文甲骨文是契刻于龟腹甲、龟背甲和牛肩胛骨的文字,合称甲骨文。出土契刻文字的甲骨,已发现的主要有商代殷墟甲骨和西周甲骨。②简牍简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出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牍以质地而论,简有竹简和木简之分,牍为木牍。从时代讲,有春秋战国简、秦简、汉简、三国吴简和晋简。③帛书和文书出土帛书和文书都是古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书写于绢帛、纸类以及其他材料的文献资料,一般所称出土文书,主要是指出土的纸类文书。帛书是书写于绢帛上的文献资料,主要有战国和汉代帛书。出土文书种类较多,有书写于玉石质地的,有书写纸类质地的。前者如侯马盟书,后者如吐鲁番文书。④古写本和古印本古写本包括写本、抄本和手稿等。古印本包括刻本、活字印本和铜活字印本。活字印本有泥活字和木活字印本之别。刻本即刻制木版印刷而成的古籍,在古印本中占有重要位置。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唐代刻本,明代始有铜活字印本。(2)古文献的学术意义①甲骨文的学术意义甲骨文中内容丰富而广泛的纪实文辞,既是文物学研究的珍贵史料,又是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以及天文、地理、气象、农业、医学等学科研究极为重要的科学资料。一百多年来,甲骨文研究硕果累累,其中既有著录、文字释读、分期断代、内容考证,又有综合研究等。②简牍文书的学术意义关于简牍的整理研究,包括研究简牍质地(材料)、文字、书体、版面、符号、体式、稿本、分类、断代,以及不同文书的功能与特征,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价值等。对简牍的整理、研究和出版已取得重大成绩。③古写本和古印本的学术意义中国古籍浩繁,其中古写本和古印本是纸类善本古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古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传世的古印本,不仅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研究中国发明印刷术及印刷史的宝贵资料,有着重要价值。
本文标题:第10章古文献(解婧睿1557已完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2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