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标要求】:列举1895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基础知识(一)甲午中日战争1、历史背景:2、战争经过:(写出重要战役的名称)3、战争结果: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1)内容:(2)影响:(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历史背景:2、爆发时间:3、结果:年9月,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1)内容:(2)影响:(三)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2三、强化训练:1.(2014·重庆文综·7)《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2.(2014·山东文综·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3.(2014·海南单科·14)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2013·上海单科·23)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5.(2012·重庆文综卷·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6.(2012·海南单科卷·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7.(2011·重庆文综·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B.1895年C.1898年D.1906年8.(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3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9.(2014·河南开封一模·25)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10.(2014·北京东城普通校高三12月联考·25)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有()①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②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③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④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9)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C.台湾人民“呜啰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12.(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6)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史上开放为商埠的先后时间排列为()A.南京、厦门、天津、杭州B.南京、天津、厦门、杭州C.厦门、南京、天津、杭州D.厦门、南京、杭州、天津13.(2014·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试二·3)189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决。”这一规定()A.结束了中国与朝鲜间的外交关系B.废除清朝与朝鲜间的不平等条约C.使朝鲜成为真正独立的民族国家D.使日本排除了清朝在朝鲜的影响14.(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2)《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了()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3)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近代列强一步步侵略中国的经过时说:“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16.(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4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A.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17.(2014·北京朝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0)某历史学家认为:“严格说来,□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18.(2014·河南焦作高三第一学期期中·9)当欧洲人开始向海外扩张时,他们遇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不怎么和睦的一些社会。民众的冷淡——他们缺乏对自己政府那种息息相关之感——说明了为什么欧洲人能不太费力地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建立并维持他们的统治。与此不同,中国粉碎帝国主义瓜分梦想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维新变法19.(2011·重庆文综·39)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材料二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搬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2分)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2分)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10分)5选择题答案:CDCCDBCBDAACDCBACB19.【答案】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扩展。
本文标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3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