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高三一轮教学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教学案【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考纲要求】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把握战争概况和影响。2.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要了解,重点掌握义和团运动。【知识梳理】一、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的野心不断膨胀。(2)导火线:朝鲜起义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在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2)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决战。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1)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两白银通商开放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2)危害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②中国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4.影响(1)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的序幕。(2)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3)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的斗争。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②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斗争①提出“”口号,势力遍及京津地区。②阻击八国联军进攻。(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被势力联合剿杀。(5)意义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②打击了的嚣张气焰。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经过: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攻陷北京。(3)结果: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①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本息共9.8亿两,以、盐税作抵押。②在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③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④惩办“”等。(4)影响①《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②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③在北京设立的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概念辨析】1.商品输出:是指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加工品到殖民地国家的市场倾销,获取高额利润。主要存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资本阶段,对国外的经济掠夺主要表现就是掠夺殖民地的原材料和侵占殖民地的销售市场,把掠夺的原材料运到本国进行加工,然后出售到殖民地市场以获得高额的利润,这种侵略以坚船利炮为手段进行的2.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3.扶清灭洋:在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清政府腐败无能,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发动反对外来势力,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扶清”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灭洋‘’指抵抗乃至消灭列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扶清”成为“灭洋”的斗争策略。这在客观上确实减少了义和团运动发展的阻力,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也同时应看到“扶清”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又会使人们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警觉,尤其是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大发展,人员成分复杂,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由“剿灭”改为“招扶”时,义和团逐渐落入被利用、被控制的圈套,以至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但由于“灭洋”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口号,而不是基于理性认识的经过科学论证的口号,因而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考点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一在甲午中日战争110周年时,有人曾发表言论认为:“从实质上看,甲午中日战争是现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战争。难道慈禧太后不挪用军费修颐和园,欧洲卖给北洋水师炮弹合格,李鸿章制定较为进攻性的战略,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扭转?这些非主导因素哪怕可以左右一两个战役,但无法改变中国失败的最终结局。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国力上的落后。”材料二有人反思甲午中日战争提出科技实力不济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甚远,中国战败是必然的。材料三2004年9月17日,在《解放日报》上刊登翟骏的文章,指出:反思历史、冷静客观,如果深陷“激情”,有时就不免产生一些虽不全错,但是比较“粗鄙化”的反思。材料四2008年11月,电视剧《台湾1895》热播,它通过聚焦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事件--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作为立体观察自1873年至1945年近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切片,再现了台湾被割让的历史全过程,讴歌了两岸同胞奋勇抗争的精神。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能否全面揭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二者在看待历史问题所犯的共同错误是什么?(2)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有些人对历史的反思是比较“粗鄙化”的?结合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全面看待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考点探究二:八国联军侵华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2)材料二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课后演练】1.《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2.“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话的背景最可能是()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电影清宫秘史》材料二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材料三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请回答:⑴.材料一、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产生这种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⑵.你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6分)参考答案:1.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力太弱、落后;材料二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是科技实力不济,海军实力太差造成的。这二者都不能全面揭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共同错误在于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2)抗日战争中我们的国力也不强于日本,而且科技实力也很弱,但我们通过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人民战争的路线,同样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战争过程中的战术问题;是否发动民众以及环境等方面。2.答案:(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向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面对世界。(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观点: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CDBCD6.【答案】(1)材料一高度赞扬了义和团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材料二对义和团运动予以全盘否定的态度。不同的原因:材料一从革命史观角度出发,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事实;材料二着眼与近现代史观,与世界和历史发展潮流背道而驰。(2)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之举;但是义和团盲目排外,仇视一切西洋事物,与近代文明背道而驰,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半封建时代的中国,只有努力地学习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现代化,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本文标题: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高三一轮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3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