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6课抗日战争【泾渭分明】1.了解日军侵华的主要史实,理解日本侵华是实施“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2.了解中军民、国共两党抗日的史实,理解抗日战争激发凝聚爱国进步的民族意识,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抗外侮的历史新篇章。3.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4.从抗日战争历史反思中,给中日两国乃至世界各国带来了什么启示。【按图索骥】一、全民族的抗战(一)背景:1.局部侵华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②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2.全面侵华①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②扩大:先后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二)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2.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1)表现①制定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②建立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概念阐释]抗日根据地≠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之下的地区,主要是抗击日本的侵略。而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主要是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③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指挥了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2)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表现:组织、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2)结果: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并取得了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4.中国军队国外战场的抗战(1)目的:保护国际交通线。(2)内容: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3)结果:救出被围英军,并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于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知识点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战场,即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抗击日本侵略的作用。2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年12月,日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2.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杀害村民一千二百多人。3.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杀害中国人达三千以上。三、抗战的胜利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2.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和自信心。(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中国的得到提高。[知识点拨]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首先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奠定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基础;其次,废除了领事裁判权等列强特权。【读史明智】材料一(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材料二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1)根据材料,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提示相同:进行持久抗战。不同: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2)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提示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知识图示]图示法理解两个战场的抗战材料一3(1)图片反映的现象有何历史意义?提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2)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提示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巧思妙记“抗日战争”依靠政府搞会战,正面抗战纯片面。敌后抗战最全面,洛川会议定路线。独立自主游击战,百团大战灭气焰。远征国外显神威,二次大战作贡献。【真知灼见】精讲主题一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1.正面战场的作用(1)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2)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大片国土沦陷。(3)正面战场的抗战,延缓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2.两个战场的关系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的侵华日军,而敌后战场则在敌人后方消耗敌人的力量,配合着正面的战场。精讲主题二抗日战争的特点及取胜的原因1.特点: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是第一次全民族4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②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③两个战场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⑤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⑥持久性。是世界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2.胜利的原因①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②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③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④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精讲主题三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1)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动力。(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起了主导作用。(3)同共产党合作抗日是国民党唯一的出路。2.特点:(1)第二次国共合作首先是军事、组织、政治上的合作。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促使国民党调整内外政策,也开始转变对共产党的政策。国共双方广泛讨论了国共合作的一系列问题,双方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让步。从1937年1月起,国共两党在西安、杭州、南京、庐山等地进行了7次谈判,终于在9月下旬就几个主要问题(承认我党的合法地位、红军改编、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达成协议,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开始了两党合作的新时期。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国共合作、坚决抗日的诚意。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初,国内政治局面也一时出现了民主、团结的新气象。国民党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存在,给我军发薪饷,并供给部分子弹,允许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和发行书刊,释放了许多政治犯,修改了一些反动法令和颁布了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新法令,召集国防会议、国民参政会,并成立国民参政会常务机构,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甚至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的所谓“共同防共”。我党对国民党内外政策方面的显著进步作出积极评价,制定了同国民党长期合作的方针。毛泽东指出: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所谓互助,是两党都要发展,都要巩固,不可损人利己;互让,则是两党彼此作出必要的、积极的妥协。抗战时期,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同时并存,并有其一致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统一性与独立性是辩证的统一。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执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从1939年冬到1941年春,国民党连续两次发动反共高潮,其中的晋西事变、皖南事变震惊中外。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和军事进攻,我党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抗战胜利后,我党根据争取长期合作的既定方针,组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依仗一时的军事优势,走上了分裂、内战、独裁的道路。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对我解放区大举进攻,持续9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结束。5(2)国共第二次合作不是无原则的合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始终坚持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治上对国民党作了积极的让步。这种让步是以国民党实行抗日,并承认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合法地位为条件的。中国共产党也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的阶级实质。国民党的抗战是片面的,脱离群众的,它限制人民的抗日活动,限制、削弱以至企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既有中日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又有国共之间的限制与反限制斗争。共产党既要坚持抗日斗争,又要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妥协、反共活动;既要坚持国共合作、团结国民党抗日,又要同国民党顽固派溶共、限共、反共活动作斗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处理国共关系,把抗日与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恰当地结合起来。这个结合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统一,是民族革命任务和民主革命任务的有机结合。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并在斗争中独立自主地发展人民革命力量。同时,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最大限度地孤立顽固派势力。【学以致用】1.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2.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4.“潘家峪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潘家峪惨案”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潘家峪惨案”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6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5.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6.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
本文标题:第16课抗日战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3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