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1章_眼的应用解剖生理.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主讲教师:李梦娟1.为什么维生素A缺乏时,会导致夜盲?2.为什么人在哭泣的时候会表现为鼻涕一把泪一把?3.“人老珠黄”是骂人的话吗?4.为什么常言说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5.游泳时应注意什么?6.戴隐形眼睛应注意什么?7.你的颜面部长了疙瘩能挤压吗?8.在黑暗中看电视或电脑对眼睛好吗!9.长时间戴耳机会有什么严重后果?10.你刷牙的方法正确吗?-------------课程简介《五官科护理学》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整体护理规律的专业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熟悉各科病人的基本特征和每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及体征,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提出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并了解专业护理技术。课程简介本课程包括眼科护理学、耳鼻咽喉科护理学和口腔科护理学内容。在各科护理学内容中,介绍了应用解剖生理,护理概述及疾病护理,突出多发病,急、重症的护理。绪论五官护理学的特点:1.五官都具有重要的感觉,是参与生活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器官,甚至与生命息息相关。专科的特殊性影响到全身的整体规律性。绪论五官护理学的特点:2.五官疾病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功能永久性残疾,造成患者身心障碍,也增加了家庭、社会的负担。3.五官之间关系密切,可相互影响,任何一方的疾病有可能导致另一方的患病。绪论五官护理学的特点:故治疗、护理要及时、准确。对于有残障的病人,应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和家庭护理要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从外界环境接受的各种信息,约9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传入的。???关于眼科的知识你知道多少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生理教学要求:1、掌握眼球的组织结构和功能。2、熟悉眼附属器的组成及其作用。3、了解眼球组织结构的辨认、视路的组成。【眼】1.眼球:接受视信息。2.视路: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神经径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枕叶纹状区。3.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具有保护、运动等功能。眼部外观第一节眼球的应用解剖生理1.位于眼眶的前部,近似球形。2.正常成年人眼球前后径平均24mm、垂直径平均23mm、水平径平均23.5mm。3.眼球向前方平视时,最前端突出于眶外约12~14mm,突出的程度受人种、颅骨发育和眼屈光状态等因素影响,但两眼间相差通常不超过2mm。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层:视网膜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神经血管眼球壁眼球眼球的结构(一)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一、眼球壁1、角膜①位置:约占眼球全周的前1/6,透明。②直径: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5~0.55mm(一)外层一、眼球壁1、角膜------组织学(一)外层上皮细胞层:易于干燥和剥脱,再生能力强,24小时内即能再生。前弹力层:不能再生。基质层:占全角膜厚度的90%,损伤后以瘢痕组织代替。后弹力层:可以再生,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只能靠临近的内皮细胞扩展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角膜的组织学一、眼球壁1、角膜生理特点(一)外层⑴透明⑵无血管⑶弯曲度规则⑷感觉敏锐特点一、眼球壁2、巩膜①占纤维膜的5/6。②不透明,外观呈瓷白色。③各处厚度不一,眼外肌附着处最薄,视神经周围最厚。④血管多形成血管网,位于表层。⑤由睫状神经支配。⑥作用:保护眼球内容物和维持眼球外形(一)外层一、眼球壁3、角巩膜缘①为巩膜、结膜和角膜的移行区。②有血管和淋巴管。③为内眼手术常用切口部位。④角巩膜缘深部有一环行管道,称巩膜静脉窦(Schlemm氏管),向内以小梁网与前房角相通,为房水排出通道。(一)外层一、眼球壁1、虹膜----解剖①介于前、后房之间,其后有晶状体。②为圆盘状膜,表面有辐射状凸凹不平的皱褶称虹膜纹理和隐窝。③中间有一直径2.5-4mm的瞳孔。④瞳孔大小可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⑤瞳孔的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二)中层一、眼球壁☆肌肉层: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1、虹膜----组织(二)中层一、眼球壁2、睫状体①睫状体的前1/3称睫状体冠,环绕一周的纵行脊为睫状突。②后2/3较平滑的部分为睫状体平坦部,后缘与视网膜交界处呈一弯曲灰白色线条称锯齿缘.③作用:分泌:睫状突的上皮细胞分泌房水;调节: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二)中层一、眼球壁3、脉络膜:前起锯齿缘,后止视盘。¤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有“眼球血库”之称。富含血管——营养作用。富含色素——遮光作用。(二)中层一、眼球壁1.透明,位于眼球的最内层。2.视盘为视神经入眼球处,直径1.5mm,边界清楚,呈淡红色,又称视神经乳头,视神经中央有一凹陷,为生理凹陷。3.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中央无血管的凹陷区,称黄斑(因该区富含叶黄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反射。(三)内层----视网膜一、眼球壁视网膜的视细胞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视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2.视细胞包括杆细胞和锥细胞。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3.杆细胞中含视紫红质,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再合成,因此,维生素A缺乏时,出现夜盲。(三)内层----视网膜一、眼球壁二、眼内容1.晶状体2.房水3.玻璃体晶状体、房水、玻璃体与角膜一起共称之为屈光间质。1.房水①睫状突上皮细胞分泌,成分与血浆相似。总量为0.15-0.3ml②作用:有营养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及维持眼压的作用。二、眼内容1.房水③房水循环:房水产生后从后房经瞳孔流入前房,其成分部分为晶状体所吸收,少量房水流入玻璃体。到达前房的房水经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集合管、房水静脉和表层巩膜静脉等排出眼外。当房水循环障碍时可致眼压升高而发生青光眼。二、眼内容2.晶状体①透明无血管。②为双凸透镜,直径9mm,厚4-5mm,,前表面中央为前极,后表面中央为后极,前后表面相结合处为赤道部。③通过睫状肌活动,使悬韧带拉紧或放松,以改变屈折力,看清远近物体—调节。④随年龄增加,晶体老化,弹性下降,调节力亦随之下降,即老视。⑤晶状体混浊时称为白内障。二、眼内容3、玻璃体①透明的胶状体,含有大量的水分,占眼球的4/5,约4.5ml。②无细胞和血管,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无再生能力。③是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持作用。④随年龄增加,玻璃体内黏多糖解聚,呈凝缩和液化状态,表现为可见漂浮物(飞蚊症).二、眼内容第二节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径路。1、由于视觉纤维在视路各段排列不同,所以在神经系统某部位发生病变或损害时对视觉纤维的损害各异,表现为特定的视野异常。2、因此,检查出这些视野缺损的特征性改变,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视路的临床意义第三节眼附属器1.眼眶2.眼睑3.结膜4.泪器5.眼外肌一、眼眶1.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2.为四边锥形,口大底小。3.四周有上、下、内、外四个壁;上壁有额窦、下壁有上颌窦、内壁与筛窦和蝶窦相邻,外壁较厚,其前缘稍偏后,眼球暴露较多,有利外侧视野开阔,但也增加了受外伤的机会。二、眼睑1.分上睑和下睑,两睑之间的裂隙为睑裂。2.两睑相连接处为内眦及外眦,内眦有泪阜游离缘称睑缘,前唇有睫毛,皮脂腺及汗腺开口于毛囊;后唇是睑板腺的开口。3.正常平视时睑裂高度约8mm,上睑遮盖角膜上部1~2mm。4.上、下睑缘的内侧端各有一乳头状突起,其上有一小孔称泪点。眼睑的组织学1.皮肤层2.皮下组织层3.肌层4.睑板层5.结膜层眼睑的组织学1.皮肤层:是人体最柔薄的皮肤之一,易形成皱褶。2.皮下组织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肾病和局部炎症时易出现水肿。眼睑的组织学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司眼睑闭合面神经麻痹睑裂闭合不全和泪溢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有提上睑、开启睑裂的作用。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睑板肌:由交感神经支配,助提上睑。3.肌层眼睑的组织学4、睑板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有睑板腺5、结膜层:紧贴睑板后面的透明膜称睑结膜三、结膜1.薄而透明,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2.按部位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窿结膜;3.球结膜和穹窿结膜是眼部注射給药的常用部位;4.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5.有杯状细胞分泌粘液,副泪腺分泌泪液。四、泪器1.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2.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3.泪道包括:上、下泪点、上、下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4.泪液经排泄管到结膜囊后,靠瞬目动作和泪小管的虹吸作用,将泪液经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而排入下鼻道。五、眼外肌1.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6条;2.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外展神经支配、其余四条肌肉由动眼神经支配;3.作用:完成眼球运动。提上睑肌上斜肌腱外直肌腱上直肌腱下直肌腱滑车内直肌腱滑车上斜肌上斜肌腱下斜肌上直肌总腱环下直肌内直肌课堂练习1、眼球壁由——、——、——膜组成。2、葡萄膜组织从前到后由—、—、—组成。3、眼的屈光系统由—、—、—、—组成。眼解剖结构正面观正面观1正面观2正面观3正面观4正面观5正面观6正面观7正面观8正面观9正面观10正面观11眼解剖结构侧面观侧面观1侧面观2侧面观3侧面观4侧面观5侧面观6侧面观7侧面观8侧面观9侧面观10谢谢!再见!
本文标题:第1章_眼的应用解剖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3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