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1章网络学术资源概论.
1第1章网络学术资源概论•1.1信息、信息资源•1.2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的培养•1.3网络学术资源概述21.1信息、信息资源•信息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类处于信息海洋的包围之中。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需要对自己周围世界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解并正确地作出反应,同时也需要与周围人群进行沟通交流以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信息资源是信息大量累积与信息技术进步的产物,可以帮助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经济实力的增长。信息交流是人类利用信息的主要方式。信息交流既是个人完善自我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增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3信息的涵义•1、定义:关于信息,相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定义是:“信息是指应用文字、数据或符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传递和处理,来表现各种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在运动中所具有的特征内容的总称。”•2、与信息相关的几个概念还有如下几个:情报、知识、文献。4•3、相互关系:信息、知识、文献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广义的信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其外延最广,它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运动规律与特征的反映;信息被人类所感知并经过提炼加工,经过系统化而成为知识,是理性化、系统化了的信息;利用知识创新形成的新信息(狭义)可以为特定用户的特定目的服务;文献则是记录知识的载体,文献中所含的知识只有被利用了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5信息的种类•1、按信息的性质:语义信息和非语义信息•2、按信息的内容: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军事信息、法律信息、政务信息、金融信息、市场信息、文化信息、旅游信息等。•3、按信息的存在形式: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4、按信息的价值:有害信息和无害信息。6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含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因素;狭义的信息资源只限于信息本身,不包括其他因素,它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的并大量累积的有用的信息的集合。一般图书馆学意义上的信息资源指后者。7•2、信息资源的构成:人们在利用过程中,除信息内容本身外,信息资源还包含表达、存储、承载、传递信息内容的信息媒介。因此,作为一个整体,信息资源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信息内容–信息内容的表达与组织方式–信息表达所依附的载体和传递的媒介8•3、信息资源的分类:根据信息资源的构成,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信息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依据信息表达形式和所依附的载体来将信息资源分类,因此,信息资源可分为文献信息资源和非文献信息资源。–(1)文献信息资源:以文字、语言、数字、图像、声频、视频等方式表达出来,记录在特定载体上的信息资源。9①按载体形式划分:根据文献载体形式的不同,可将文献信息资源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与数字化文献五种类型。②按加工层次划分: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③按出版类型划分:科技图书(分为专著、最新进展丛书、教科书、参考工具书,参考工具书主要有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字典辞典、指南、图册、名录)、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学位论文、产品样本、科技档案。10–(2)非文献信息资源:口语信息资源:人类以口头语言表述出来但未被记录下来的信息资源,也称为零次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人类以手势、表情、姿态等方式表达出来但未被记录下来的信息资源,是在特定环境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一种信息表现形式。实物信息资源:通过人类创造性劳动,以实物形式表达并固化存储和传递的信息资源。111.2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的培养•一个人的知识既来源于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又来源于其他个体(包括前人)的知识。同样重要的信息,有的人善于抓住,有的人却漠然视之。这是由个人的信息意识强弱不同造成的。培养信息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重视信息素质教育。12信息意识•信息意识(InformationConsciousness)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的内在动因,或者说是对信息的能动反应和自觉意识。其具体表现为:反应信息的敏感性、吸收信息的自觉性以及选择和消化信息的能力。•信息意识是可以培养的,经过教育和实践,可以由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自觉活跃的主动状态,而被“激活”的信息意识又可以进一步推动信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13信息素质的涵义与构成•1、涵义: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又称“信息能力”或“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认识、创造和利用信息的态度和能力。•2、构成: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3个要素构成。14信息素质的评估标准•1、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共3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9条信息素质标准:–(1)信息素质: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高效地获取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2)独立学习: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质,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评价文献和其他对信息的创造性的表达、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的产生中做的最好。15–(3)社会责任: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实践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合乎道德的行为、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产生信息。16•2、在高校期间,学生必须掌握信息素质的核心能力,专家认为,高等院校学生所应具有的信息素质核心能力如下:–能力一:识别信息需求,知道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能力二: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力三:识别潜在信息源并制定成功检索策略的能力17–能力四:检索信息源的能力–能力五:评价信息和信息源的能力–能力六: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将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并以最恰当的方法传递和交流知识的能力–能力七:批判性地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8信息素质的培养•现代人才观认为,信息素质是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成分,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基本需要。肩负21世纪使命的大学生,要在信息社会中发展,为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必须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国际交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信息素质:19–(1)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学会求知–(2)接受专业教育,提高专业素质–(3)接受综合素质教育,优化知识结构–(4)注意养成细心观察和积极思维的习惯–(5)加强参与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6)接受信息理论教育与检索技能培训201.3网络学术资源概述•1、涵义:学术资源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学术资源主要指:面向学者、科研人员和学术型图书馆用户而开发的网络信息资源。具体来讲,网络学术资源是指在互联网上可以获得的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的电子资源。•网络学术资源可以是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布告栏、电子论坛、电子预印本系统、网上书店和政府、高校、信息中心、协会或组织网站以及专家学者个人主页、BLOGS等。21•2、网络学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文摘索引数据库的建设。–第二阶段,全文电子期刊的发展。–第三阶段,电子图书(e-book)的建设。网络学术资源的类型•目前网络学术资源基本延续传统的学术性文献的分类方法,按照数据的内容和加工深度,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1)书目型数据库(BibliographicDatabases):书目是记录、报道、揭示相关文献的清单,按照对文献的揭示程度又可以分为文献/索引数据库(Abstracting/IndexingDatabases)和馆藏书目数据库(OPAC或WebPAC)。馆藏书目数据库是查找图书、期刊论文、会议文献、标准、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的主要工具,文献/索引数据库更是承载着发掘学术文献信息资源的重任。22–目前,基于因特网的文摘/索引数据库普遍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所收文献具有广而宽的学科覆盖面,来源出版物量大面广第二,配有功能强大的检索系统,检索途径多,支持复杂的检索式第三,内容更新及时第四,提供与全文信息的链接–馆藏书目数据库主要指全面揭示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数据库,它以文献整体作为揭示对象。23–(2)全文型数据库(Full-textDatabases):以一次文献为主,全文收录期刊、图书、报纸、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技术标准、专利说明书等。–(3)参考工具数据库(ReferenceDatabases):这类数据库涉及面很广,既包括全文型的百科全书和名词术语数据库,也包括专门提供以数据形式表示信息的数值型数据库,主要记录科学研究中试验、测量、计算、经济分析和统计等方面的数据。–(4)其他资源:主要包括开放获取资源和因特网上的免费学术资源。24网络学术资源的特点•网络信息与其他媒体信息相比,具有很多特色。这里仅就与学术研究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信息发布自由,信息来源广泛–信息量极大,传播范围极广–信息内容庞杂,质量不一–具有多媒体和超级链接特性以及交互性25–网络信息的使用与提供的信息的站点的软硬件和服务有关–网站是信息活动的单位,页面是信息发布的基本单位–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时间、空间的限制–网络改变了信息发布和评价的程序26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大大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过程,给教育改革也带来了有力的支持与挑战。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人们获得了新的认知与学习方式的可能性,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以下优势:–便利性:学生可以“随选”学习,不必因时空限制而影响学习。27–主动性:学生可以依其实际需要和个人兴趣来选择课程,并依其自身程度、意愿、能力、学习状况,来决定教学内容与进度,不受固定课程安排的限制,完全采取主动式的学习,这给予学生在学习行为上更多的主控权。–交互性:网络信息传播是一种“群播”状态,学习者不再处于被动、单向的状态,各对象直接多元互动,甚至是弹性的、有选择性的互动,进而能提高学习的乐趣。28–合作性:借助网络通讯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性,使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学生交换学习资料和学习经验,或者共同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研讨,在线上合作完成项目。–多样性:由于Internet支持多媒体教材的展现,能让老师与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现其作品,并留存与网络,网络能扮演在线数据库的角色,提供老师与学生各式各样可供利用的资料。29–开放性:网络上的学习是开放式的,网络提供了一个非强迫性与无“阶级性”的学习环境,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同时扮演“教”与“学”的角色,打破了师生隶属关系,提供了平等的沟通机会。30网络环境中学习模式的革新•1、网络环境对学习模式变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学习方式和途径变得多种多样–教与学的重心发生变化,即由教师的“教”为中心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中心31•2、网络环境中学习模式有以下特点:–目标取向:学习模式的变革将越来越强调学习者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高阶能力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主要指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理念:将更加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责权主体,即对学习负责,激发内部动机、讲究策略和协作建构。32–学习任务:更加强调具有挑战性的、真实的和综合的学习任务。–学习情境: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是协作的、强调知识建构和有移情作用的。–学习者角色:极大地转变和拓展了学习者的角色,如今的学习者要成为学习的管理者、探究者、认知学习和知识的生产者。–技术支持: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将有机地融合于课程与教学活动中。33网络环境中的几种学习模式•远程学习模式: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给学习模式带来的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以及变化最显著的一种模式,是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34•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包括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4个要素以及
本文标题:第1章网络学术资源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4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