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2章研究问题分析.
第二章研究问题分析本章内容第一节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二节文献综述第三节假设建立第四节变量选择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来源及确定一、确定研究问题的原则1.研究问题的价值。研究问题的价值包括理论价值、方法价值、决策价值和实践价值。2.个人的需求或兴趣。只有研究者个人感受到需要研究、愿意研究的问题,才有动力去研究,也才能体会到研究的快乐,才会有兴趣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3.研究问题的可行性。所谓研究问题的可行性,从时间上,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可望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范围上,是在一篇论文的篇幅内可以说清楚。另外,还需要方法上的可行性,即可以找到适当的变量和样本,进而运用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二、确定研究问题的方法1、报纸和电视上报道的社会热点问题中与会计相关的议题。很多社会的热点问题都与会计息息相关,需要会计的改革与发展。2、在查阅文献中的过程中进行问题分析。许多人通过阅读以往的文献来发现会计领域近期的研究热点,或挖掘值得研究的题目。3、围绕各级研究管理机构提供的课题指南考虑。例如每年的《会计研究》都会刊登很多征文启事,上面的一些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选题的依据。4、与他人交流。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导师、同学进行探讨,确定自己的选题。三、实证研究的主要领域1、验证理论2、解释理论与实践不相符的原因3、解释规范研究中相互冲突的理论结论4、弥补前人研究方法的不足5、将从观察分析中得到的印象上升为统计结论第二节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概念和作用文献综述是指在搜集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和综合提炼而形成的高度浓缩的产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文献综述是确定研究的起点;文献综述是以研究选题为核心在该研究领域的系统学习;通过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文献综述包括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和整理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三个步骤。二、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存储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要文献的过程。(一)文献的分类文献按出版的形式分类,主要有书籍、期刊、报纸和其他文献。(一)文献检索的步骤和要求1、文献检索的步骤(1)以选题为中心,对广义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材料搜寻,然后缩小到选题本身较小的研究领域。(2)了解不同学派的基本情况。(3)面对已有的材料,分析研究空白和不够深入的地方。(4)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新情况。(5)进一步有目的性地查找本学科的材料。(6)扩大搜寻范围,查找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材料。2、文献检索的要求(1)充分性。既要按照已确定的研究方向及其研究项目检索文献,还要搜集与研究项目有联系的其他方面的文献。(2)审慎性。在文献选取过程中,研究者应当注意分清原创的与模仿的、充足的与残缺的、深刻的与浅薄的、历史资料与现实数据的不同,要尽量通过不同资料的互相印证来进行甄别。(3)不断补充和及时甄选资料。研究者应及时地发现和补充资料,尽量防止对先行假设的偏好,避免先入为主的假设对研究工作的消极影响,保证研究过程及其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二)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1、文献检索的途径在会计实证研究中要利用各种途径广泛检索文献。其途径主要有:(1)图书馆和资料室;(2)会计学术会议;(3)互联网;(4)其他。2、文献检索的方法根据对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掌握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来查找文献资料。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有:(1)文献篇名查询法。(2)作者查询法。(3)关键词查询法。(4)参考文献查询法。(5)刊名查询法。(6)混合查询法。三、文献阅读和文献整理(一)文献阅读经过文献检索获取原始文献后就还需要对文献进行阅读,充分了解主要信息,找到启发自己思想或对研究有用的文献。否则很可能会对有用的信息听而不闻,对亟需的文献视而不见。这里特别强调一个技术性问题,即笔记或资料整理的每条都要将作者(编者、译者)、论著(或资料)名称、出版情况和出版时间记下来;外国作者,除了译名外,必须记下外文原名。(二)文献整理1、文献分类,是指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2、文献筛选。是指对各类的文献要去粗取精,进行筛选,去掉不需要的资料。3、文献保管,是指将经过筛选并分类后的文献保管起来,以便在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进行论文写作时取用。四、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一)文献综述报告的概念文献综述报告,是在对一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为确定研究的起点,而对该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和最新进展进行综合评述的论文。文献综述报告按其范围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和专题性两类。综合性文献综述报告是以一个学科或其分支学科为对象,是较为宏观的。专题性文献综述报告是以专题为对象,是较为微观的。(二)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步骤(1)通过学习已经收集到手的文献,形成自己的专题分析框架。(2)沿着提纲的脉络进一步搜寻和阅读文献,用新增的信息修正、填补或细化已有的思路,反思乃至调整论文题目和所要研究的问题。(3)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或领域,说明别人已经完成哪些工作,留下哪些问题。(4)在后续研究过程中阅读补充文献,随时将有用的内容添加在文献综述中。(三)文献综述报告的格式1、前言部分,要写清4个方面的内容:写作的目的,概念的界定,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2、主体部分,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体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3、总结部分,是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4、参考文献,所列示的参考文献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四)文献综述报告在论文写作结构中的位置一般来说,文献综述应置于研究问题的后面,也就是说,它是在作者提出研究问题后,然后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和探讨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的解决方法、研究的途径、存在的不足等。不过,不同的研究人员处理文献综述的位置有所不同,比如,有的论文把文献综述单独列为它的一个部分,也有的论文把它和研究问题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部分。在两种写作方式中,大多数论文倾向于采用前者。第三节建立待检验的假设一、假设的概念和作用(一)假设的概念实证研究中所说的假设,是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结果的预期,需要通过假设检验,用证据判断其真伪。一般来说,研究者在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逐渐建立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某种想法,确定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的答案。这些想法、猜测或“答案”,都是研究者从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对问题和解答做出的一种假设,这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把这些猜测或设定的答案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构成了一个研究假设。(二)假设的特点1.假设要有科学性。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要建立在明确的概念、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并且得到了一定科学论证。2.假设应当表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会计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地表述所研究问题中的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表述假设的语言应当清楚明白,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4.假设所表明的内容应该是可以检验的。提出假设是研究问题的开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按照这种假设搜集材料,最后验证假设是否成立。(三)假设的作用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的。2.假设能明确地规定研究的内容。研究假设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重点,提示收集资料的方向和范围,并能提供研究结论的框架。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当假设的基本观念或预言被证实或被证伪,这个假设就有可能上升为理论。(四)假设提出的步骤首先,在搜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研究问题。其次,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最后,要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形态,具有严谨的系统和稳定的结构。二、假设的理论基础(一)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对会计实证研究的基础作用体现在方法上和思想上两个方面。在方法上,实证方法应用于会计研究。在思想上,经济理论对会计实证研究起着理论支撑作用。对会计实证研究有着重大影响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有企业理论、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管制理论。此外,外,有限理性理论、经理人理论、组织经济学理论、劳动过程理论等都对会计实证研究有着广泛的影响。(二)财务学理论会计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会计信息含量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策与融资政策的关系等,这些方面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定价模型的基础上。(三)组织行为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了三个不同的行为主体对组织行为学的不同的兴趣水平,这三个主体分别是个体、团体和组织系统。其中个体水平的模型十分容易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团体和组织水平的模型更容易受到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影响,所有这些都给会计实证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三、假设的表述方式和数目(一)假设的表述方式假设的表述方式可以分为语言表述和模型表述两种,采用何种表述方式,不仅与其本人的研究风格和习惯有关,也与其选择研究问题的特点及采用的检验方法有一定的关系。(二)假设的数目假设的数目完全取决于作者研究的问题和个人的偏好,并无特定规律可循。但假设并不是越多越好,假设越多,解释变量就越多,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也越来越难对被解释变量的变换做出合理的预测,从而失去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第四节变量的选择一、变量的分类(一)按照变量的表现形式分类1.计量型变量又称为连续型变量,其观察值是连续型的数据,特点是可取某一区间内的任一实数。2.计数型变量又称为离散型变量,其观察值是不连续的,特点是取整数值。3.定序型变量的值表示一种顺序的前后,可以是字符型也可以是数值型。但是一旦约定了该定序型变量的含义,其值大小便有了可比的意义。4.定类型变量又称为虚拟变量,该变量不存在变量值之间的大小、顺序的前后等,只表示属于的类型。(二)根据变量在文章中的作用分类1.因变量和自变量自变量是“原因”,而因变量就是“结果”。2.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指除了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3.中介变量中介变量是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质性的、内在的原因。4.调节变量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的函数,称M为调节变量。二、变量的选择(一)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检索来选取变量在选择变量时,可以根据现有理论或研究者的经验,判断哪些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影响,并进而将它们纳入检验的模型框架。(二)变量的替代与构造1、变量替代。有时,所研究问题涉及的影响因素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没有直接与之相对应的财务指标,因而需要寻找替代变量。2、变量构造。当有很多因素对所研究问题有影响而检验模型不能全部容纳时,就需要对选择的变量进行统计验证,从中选出最合适的变量构成模型。三、变量的筛选(一)主观筛选法1.专家调研法,又称德尔斐(Delphi)法,是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做出判断、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2.层次分析法是将人们的思维过程结构化、层次化、系统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是通过相同层次的相关因素间两两横向相互比较,再通过不同层次间的纵向比较,最终来确定变量的优劣。(二)客观筛选法1、基于变量相关性的筛选方法各项变量通常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会导致被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从而降低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相关分析是通过对各个评价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删除一些相关系数较大的评价变量,消除评价变量所反应的信息重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基于变量相关性的筛选方法又分为条件广义方差极小法、极大不相关法和逐步
本文标题:第2章研究问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5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