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穆棱市第一中学学案(历史必修2-1-2-2)【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学习目标】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重点难点】土地制度。【自主学习】【思考】1、思考:关于井田制你都了解多少?2、思考: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原始社会、商周、春秋以后)3、列举自战国以来的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4、战国时期,地主的三大来源(教材小字)。5、列举历代封建政府为抑制土地兼并而采取的措施。6、什么是租佃土地经营方式?7、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是如演变的?直接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的重大社会问题是什么?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哪些?结果如何?为什么?8、土地兼并问题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问题。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往往酿成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也往往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激化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历史上封建统治者为解决上述矛盾,主要采取下列措施:一是实行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实行。二是限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如西晋的占田制、课田制等。三是清查大地主土地的实际数目,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等。但是,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自身难以治愈的痼疾,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奏效,最后以失败告终。总课时数科目高一历史使用时间主备人王松审核人张爱云课题名称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当堂检测1、《诗经》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A.土地私有制B.井田制C.均田制D.屯田制2、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3、封建社会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国家封赏B.开垦荒地C.土地兼并D.公田转化4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捐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一直持续到北宋5.东汉以来,田庄经济发展壮大,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的表现B.田庄经济有自给自足性质C.田庄内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D.男耕女织是其重要特点6.下列能反映东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7.中国古代社会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大力提倡B.农民乐意接受C.土地兼并产生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D.商品经济的发展8.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租佃关系发生的变化是()A.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B.自耕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B.佃农对国家的依附关系减弱D.自耕农对国家的依附关系减弱9、下列关于井田制中“私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际上为贵族占有B、属于劳动者的分田C、劳动者只有使用权D、劳动者没有所有权10、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的目的有()①刺激生产积极性②扩大剥削量③承认土地私有制④加速井田制的瓦解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有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2、史学家认为,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即‘易田’,赏赐分配土地——编者注)”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野人的地位13、下列有关我国田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东汉开始出现B、存在人身依附关系C、同姓同宗不受剥削D、外姓农民为求庇护而投靠14、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的主要原因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土地兼并的出现③实物地租的兴起④农民身份的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明清时期,从依附关系中逐渐解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的表现不包括A、有一定选择雇主的权利B、获得了支配产品的适当发言权C、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D、不再租种地主的土地穆棱市第一中学学题案(历史必修2-1-2-2)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编写:王松审核:张爱云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2.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3.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贵族土地所有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5.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者抵租”A.“为用户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6.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A.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B.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C.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D.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7.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9.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10.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1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出现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12、“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屯,山谷不能受。”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A.封爵将领B.豪强地主C.僧侣贵族D.江南巨贾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摘自《国语。晋语九》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摘自《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5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5分)(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5分)(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5分)(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5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摘自《中国古代史》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本文标题: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5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