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货币银行学江萍第六章商业银行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相同点一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构成,其中银行性金融机构占支配地位。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共同点表现在两者都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又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的金融企业,都具备金融企业的基本特点,表现在:都以盈利为经营目的;主要从事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的各项业务活动;在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融通资金的作用。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不同点①吸收资金的方式不同。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以吸收存款的方式吸收资金,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以其他方式吸收资金;②业务方式不同。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方式是存款和贷款,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式则呈现出多样化,如保险公司主要从事保险业务,信托公司从事信托业务,租赁公司主要从事租赁业务,证券公司则主要从事投资业务等;③在业务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银行在其业务中,一方面是作为债务人的集中,另一方面是作为债权人的集中,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比较复杂,如保险公司主要是作为保险人,信托公司则主要充当受托人,证券公司则多作为代理人和经纪人;④在金融领域中发挥的具体职能不同。银行性金融机构主要发挥信用中介职能,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根据其业务不同而发挥不同职能,如保险公司主要发挥社会保障职能,信托公司则主要发挥财产事务管理职能等等。第二节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起源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一、商业银行的起源“银行”(Bank)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a或者Banco),意思是早期货币兑换商借以办理业务所使用的板凳货币兑换业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的主要职能是从事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保管货币,办理汇兑早期银行:当货币兑换商经营借贷业务时,则转变为银行业近代银行产生于西欧,如1580年,在当时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成为最早出现的近代银行,也是历史上首先以“银行’为名的信用机构。早期的银行所经营的仍然是有高利可图并且主要是以政府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银行现代资本主义银行体系的建立,一是通过旧的高利贷式银行逐渐转化而来,二是新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1694年在英国政府支持下由私人创办的英格兰银行是最早出现的股份银行,这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起自己新的银行体系时,中国信用领域内占据统治地位的依旧是高利贷性质的票号和钱庄。直到1845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而且是外国银行,即英国开设的丽如银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信用事业的创始。其后有代表性的包括1904年设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1912年又改为中国银行),1907年成立的交通银行等。到全国解放前,主要的商业银行,除由国民党政府直接控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外,还有人称“小四行’的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江浙财团的‘南三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人称“北四行”的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此外,还有几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和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均直接或间接受控于国民党官僚资本银行体系。二、商业银行的发展职能分工型模式(英国式融通短期商业资金的传统)商业放款论or真实票据论:资产业务应集中发放自偿性贷款自偿性贷款以真实票据为担保,同商业行为、企业产销活动相结合,期限较短、流动性较高英国是实行分离银行制度的代表,英格兰银行对金融体系严格管理,未经批准,银行不得办理存款业务。英国的存款银行以吸收短期存款为主要业务,六大清算银行的英镑存款中,几乎70%以上是活期存款。英国存款银行的资产业务则主要集中于自偿性贷款商业银行的发展全能型模式(德国式综合银行的传统)德国的银行可以提供全面的银行和金融,包括存款、贷款、证券投资,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支付交易结算和经营进出口业务及外汇买卖等它的融资范围从传统的营业资金贷款到私人债券或国际债券的发行,服务面向社会所有行业、个人及公共部门比较一方面,有人认为,英国的银行制度过于注重短期资金融通,忽视长期工业因定投资需求,可能是经济发展呆滞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有些人则认为,由于实行全能银行制度,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过广,因此在管理方面,在资本及流动性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将增加银行的风险;同时,商业银行直接投资企业,并有权委派代表参加董事会和行使投票权,也引起外界对银行势力过分膨胀和违反公益的批评趋势最近30年来,所谓英国式的分离银行和德国式的全能银行的区别已逐渐消失。实行业务分离制银行的国家都在向全能制银行过渡。比如,英国的存款银行在70年代开始发行CDs,吸收和利用定期存款,发放中长期贷款,并实行业务多样化。目前,商业银行这两种类型唯一区别,就是除德国以外的多数国家对商业银行直接投资企业及经营证券仍有限制。特别是美国,在法律上仍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严格区别。但是,90年代以来,在全球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美国通过1994年修改格利兹一史揭格勒法案,1997年放开跨州经营限制,也向着全能型银行制度迈进,2000年底法案废除,走上混业经营之路三、商业银行的性质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是因为它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共同之处。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从事直接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资金,独立核算,并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银行又具有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四、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最基本)将非资本的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支付中介(由货币兑换发展而来)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能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资金的总额而扩大信用,满足社会再生产对流通手段及支付手段的需要节约现金的使用,节约社会流通费用五、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分支行制(BranchBankingSystem)英国优点P148单一行制(UnitBankingSystem)美国防止垄断和集中,但加大破产风险集团银行制、连锁银行制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负债业务资本帐户:资本金、资本赢余、储备金和未分配利润。资本充足率8%存款帐户: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借款帐户: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款、证券回购协议、借入欧洲美元存款、金融债券其他负债帐户:票据承兑、应缴税款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二、资产业务现金:库存现金、存放央行准备金、存放同业、待清算现金证券投资: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贷款:工商企业贷款、不动产抵押贷款、消费贷款、证券交易贷款、和同业拆放短期、中期和长期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票据贴现一次性偿还和分期偿还贷款其他资产:银行的固定资产、各类应收和暂付款项、预付款项、押金及保证金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三、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而只是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结算业务:国际结算和国内结算(同城结算和异地结算)汇兑(票汇、信汇、电汇)、托收、信用证结算、支票结算信托业务:个人信托:代管财产、办理遗产分配买卖、保管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代办人身保险和纳税等公司信托:代办投资、代办公司企业的筹资、代办合并或接管其他企业、代为经营管理职工福利基金和养老基金三、中间业务票据承兑业务以银行的信用来取得收入租赁业务出租昂贵的资产,以收取租金的形式收回投资,并从中获利由其附设的租赁公司办理我国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一章第三条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十一)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第四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安全性:资产免遭风险的程度流动性: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赢利性:为股东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性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二)负债管理理论(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论。这一理论认为: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贷款有自偿性,是最理想的资产业务;银行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借款人的真实交易为基础,要有真实的商业票据作为抵押或贴现,从而可以通过处理商业票据以避免损失。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商业银行大多数贷款只能建立在短期商业库存商品的基础上,禁止对不具有自偿性的对象放款可转换理论这是20世纪初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显然,这种理论是以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背景的。预期收入理论这种理论产生于40年代末,又称贷款流动性的预期收入理论,认为银行回收贷款的资金来源应该是依靠借款人将来的预期收入。换言之,这种理论强调的不是贷款能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而是借款人的确有可用于还款的任何预期收入。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50年代,是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重点由原来的资产方面转向负债方面,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单从资产管理,或单从负债管理,都难以在经营上达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三者之间的均衡,只有对资产和负债同时进行协调管理,才能达到银行经营的总目标。该理论在前面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大步,经过整个80年代,延及今日,一直都是多数商业银行主流的经营管理思想三、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建立资金总库法资金转换法线性规划法更多海量资料下载,敬请访问
本文标题:第六章 商业银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7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