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绪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班级、班级管理的概念、地位和作用,以及班级管理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范围,充分掌握班级管理科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一节班级、班级管理的内涵、地位和作用一、班级与班集体的概念二、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内涵1、管理是指人们的在群体的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协调活动。2、班级管理的内涵及其现象形态⑴班级管理的内涵班级管理是对一个班级内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班务等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以期协调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力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班级集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育人目标的微观管理工作。⑵班级管理的现象形态特点管理时限的确定性、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被管理者之间的平等性、管理内容的同一性、管理形式的灵活性、管理效果的长效性。三、班级及其管理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级是传授知能的主要机构,具有社会传递的功能,加强其管理,能使教学工作更加有序;2、班级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具有教育的功能,加强其管理,能使育人工作更加有效;3、班级是沟通师生关系的主要桥梁,具有交际的功能,加强其管理,能使教师、学生双方都得以提高;4、班级具有社会化的功能,加强其管理,能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5、班级具有选择的功能,加强其管理,能使学生的成才更加顺利。第二节班级管理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班级管理科学的性质1、是一门边缘科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2、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3、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的特点。二、班级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各级各类学校中的班级;2、班级管理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第三节班级管理科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一、班级管理的科学的研究原则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2、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的研究原则。二、班级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的方法;2、实验研究的方法;3、历史研究的方法;4、比较研究的方法。第二章班级制度及其管理理论的历史考察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班级制度及其管理理论的创立,作为宏观教育制度的重要基础,中观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也如任何一种先进的教育制度一样是时代的产物,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掌握这一制度及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这有利于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第一节班级制度的产生和演变一、班级制度产生的历史基础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培养大批人才;2、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要求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3、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勃兴也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和范围。二、班级制度的历史演变(一)古代萌芽状态的班级授课制1、西方在公元一世纪上半叶,昆体良的老师曾实行班级教学制。2、我国萌芽状态的班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实践中开始涌动。(二)近代班级制度的确立1、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及班级授课制作了概括性的叙述和理论证明。2、我国在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时,才开始采用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3、1903年,清廷正式颁布实行《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以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以班级授课、管理为主要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三)现代班级制度的改革与波折1、德可乐利教学法;2、葛雷制;3、道尔顿制;4、文纳特卡制;5、设计教学法。(四)当代班级制度的发展与改进1、纵向年级制;2、横向年级制。三、班级制度的历史地位与评价班级制度从一开始就适应着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着教学、教育的需要。它与个别教学相比,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但同时又有它一定的缺陷。因此,尽管它是学校教育中主要形式,但应该不断更新,这样才会不断发展下去。第二节班级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关于班级教学及其管理的理论(一)夸美纽斯的理论1、班级教学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有利于学生学习;2、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可以互相激励、帮助、能够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二)贝尔——兰喀斯特的“导生制”理论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而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助手,先向他们讲授教材内容,再令其转教其他学生。1、根据儿童的知识程度而不是年龄,实行灵活编班;2、根据学校、班级需要和学生学习情况挑选和改换导生;3、根据儿童学习好坏和表现优劣实施奖励与惩罚。(三)阿雪黎等人的班级教学管理理论1、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2、以教材为中心的管理模式;3、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二、关于班级社会行为及其管理的理论(一)卢梭自然主义的管理理论卢梭提出尊重儿童天性,反对用权威去约束儿童,也反对无原则地迁就儿童,使儿童任性、放纵。(二)赫尔巴特的传统行为管理理论1、把学生“管”起来,防止其“越轨”;2、对“越轨”的学生要实行压制以至体罚;3、使慈爱与权威相配合。(三)盖哲尔的班级社会体系理论该理论认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如任何人一样,他们的社会行为都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群体和个人三个因素的影响。三、关于班级集体及其管理的理论(一)马卡连柯的理论他认为,在集体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教育必须在集体中施行,集体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手段。他还提出了集体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平行影响的教育法。(二)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他认为集体要为每个成员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条件,使教育者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与集体对学生的影响很好地结合起来。(三)诺维科娃的理论她认为,班集体的组织功能不仅在于各种小组集体的建设,更重要的在于这些小组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由此产生整体教育效应。第三章班级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班级管理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基础,充分认识这些理论基础是进行班级管理的直接理论依据。第一节班级管理科学的教育学基础一、社会环境与班级相互作用的理论(一)社会环境对班级的作用影响1、国家教育方针、社会信息对班级的影响;2、社区环境对班级的影响;3、学校小环境对班级的影响;4、学生家庭对班级的影响。(二)班级对社会环境的反作用与影响二、班级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1、活动和交往是班级德育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2、外界的教育影响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内部矛盾起作用,必须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3、思想品德的形成既是一个不断塑造和改造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三、班级教学工作的理论1、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辩证统一;2、教书与育人密切结合;3、知识与发展相互促进。第二节班级管理科学的心理学基础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论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动力在于其身心内部的矛盾斗争;2、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3、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5、青少年身心发展速度具有不均衡性。二、班级教师心理特点的理论(一)教师职业意识特点(二)教师职业技能的特点1、感知上具有敏锐性;2、思维上具有创造性;3、情感上具有向生性;4、意志上具有坚韧性。(三)教师职业行为特点1、工作的无私性;2、意识的师表性。三、班级社会心理学理论1、集体与群体的原则性区别的理论;2、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层次理论;3、人的社会化理论。第三节班级管理科学的管理学基础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强调研究人的行为和人的需要,着重于激励、引导。(一)需要层次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二)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提出,其主要论点是:1、金钱不是刺激人的积极性的唯一动力;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人的积极性或工作情绪;3、企业中除了有“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并且常常左右着其成员的行为;4、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职工的士气。(三)关于人性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和威廉·大卫提出。二、“三论”与管理理论1、系统论;2、控制论;3、信息论。第四章班级管理的机构与人员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班级管理机构与人员的构成和他们的职责;明确班级管理机构是班级管理的组织保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充分认识到班级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班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关键性因素。第一节班级管理机构与人员的构成和职责一、班级管理的间接领导者——学校负责人(一)学校负责人要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二)学校负责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负有间接领导的职责1、对班级工作思想上的领导;2、对班级工作组织上的领导;3、对班级管理工作业务上的领导;4、对班级管理人员政治上和生活上的关心。二、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指导者——班主任(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2、班主任是学校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在对学生的德、智、体教育中起整合作用;3、班主任是学校与社会和家庭联系的纽带,在三结合教育活动中起桥梁作用;4、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在培养团结、友爱、好学、上进的学习集体中起核心作用。(二)班主任的职责1、对本班学生进行日常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2、教育本班学生努力完成各项学习任务;3、对学生进行纪律、劳动和美的教育,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4、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5、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6、协调好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7、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8、做好班级工作的计划和总结。三、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学生干部(一)学生干部既是被管理者,又是具体管理者(二)学生干部的职责1、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2、发挥模范带头作用;3、各负其责,做好日常工作;4、上传下达,协调师生关系。四、班级管理的协同指导者——任课教师、共青团负责人和少先队辅导员1、任课教师、班级团队负责人的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2、任课教师、团(队)负责人的职责。五、班级管理的间接影响者——学生家长与校外教育机构(一)学生家长与校外教育机构间接地影响着班级管理工作(二)学生家长和校外教育机构的职责1、进行教育投资,创设学习环境;2、辅导和督促学生学习,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3、帮助班级开展活动,解决实际问题;4、向班主任或学校提出建议。第二节班级主要管理人员的选择与聘任一、班主任的选择与聘任(一)班主任的选择1、坚持条件,选贤任能;2、根据实际,用其所长;3、需要、愿望、两相结合。(二)班主任的配备1、知人善任,相对稳定;2、优化结构,促进合作;3、配备骨干,以点带面。(三)班主任的任免二、学生干部的选择与聘任(一)学生干部的选择1、依据标准,慎重挑选;2、全面了解,分析排队;3、委托工作,进行考察。(二)学生干部的配备1、综合考察,选好班长;2、根据实际,优化结构;3、依据特长,合理分工。第三节班级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一、班主任的素质与培养(一)班主任的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2、道德素质;3、心理素质;4、知识素质;5、能力素质;6、身体素质。(二)提高班主任素质的途径1、学习提高;2、研讨提高;3、在实践中提高。二、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训练(一)学生干部的素质1、思想道德;2、文化知识;3、工作能力;4、身体素质;5、心理素质。(二)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提高第五章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内容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班级管理的目标,并且明确班级管理的各项内容。第一节班级管理的目标一、班级管理目标的作用所谓班级管理目标即指集体发展的具体规格。1、班级管理目标指明了班级管理的方向;2、班级管理目标是班集体前进和发展的动力;3、班级管理目标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4、班级管理目标能指导班级管理人员统一行动。二、班级管理目标分类(一)班级管理总目标(二)班级管理分目标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行为目标。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一、学习活动的管理(一)班级学生学习活动的常规管理1、学生学习过程的常规与指导、管理;2、课堂常规与管理。(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管理1、激发学习动机;2、进行学习目标教育;3、端正学习态度;4、培养学习兴趣;5、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6、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三)协助任课教师搞好教学1、融洽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2、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3、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本文标题:班级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8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