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电池箱专用自动灭火装置试验大纲20150817
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电池箱专用自动灭火装置试验大纲DCMH-01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2015】电池箱专用自动灭火装置试验大纲1要求1.1型号编制灭火装置的型号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DCMH1.2外观与标志灭火装置各构成部件应无明显加工缺陷或机械损伤,部件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涂层、镀层应完整、均匀。灭火装置铭牌应牢固地设置在系统明显部位,注明:装置名称、型号规格、执行标准代号、灭火剂充装总质量、工作温度范围、生产单位、设备编号、生产日期等内容。1.3电性能参数1.3.1电源要求1.3.1.1灭火装置工作电压范围为9Vd.c~32Vd.c。1.3.1.2灭火装置应具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容量应满足正常监视状态下连续工作240h,期间应保证装置可靠启动。1.3.2灭火装置工作电流不大于2A。1.4充装密度、充装压力1.4.1灭火装置最大充装密度:400kg/m3。1.4.2灭火装置工作压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部件最大工作压力单位为兆帕部件类别贮存压力(+20℃时)最大工作压力(+65℃时)最小工作压力(-20℃时)灭火剂瓶组5.7512.52.0集流管最大工作压力4.5管路、管件最大工作压力4.01.5喷射时间灭火装置喷射时间应不小于60s。1.6启动运行要求1.6.1启动方式1.6.1.1灭火装置应具有火灾探测自动启动和手动启动功能,且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手动启动功能优先。1.6.1.2手动启动应具有防止误动作的有限措施,并用文字或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1.6.2延迟启动功能灭火装置自动启动应有延迟启动功能,延迟时间可设定在10s~30s范围内,延迟时间设定误差不应大于设定时间的20%。1.6.3组合分配控制的动作程序DCMH–XX/XX输出规格(05代表5路,10代表10路)产品版本号(按01、02、03…………10………顺延)自动灭火装置电池箱专用灭火装置的组合分配控制的动作程序应在选择阀开启后或同时打开容器阀。1.7启动及报警功能1.7.1自动启动功能灭火装置控制组件应能接收火灾探测信号,自动启动灭火装置。1.7.2手动启动功能灭火装置控制组件应能在接收到火灾探测信号后接收手动启动信号,启动灭火装置。1.7.3故障报警功能灭火装置应具有压力泄漏、线路连接故障报警功能,且应能发出故障报警信号。1.7.4启动反馈功能灭火装置应具有启动后反馈报警信号。1.8绝缘性能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灭火装置的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Ω。1.9腐蚀性按2.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灭火剂喷洒到电池箱内,试验后不得腐蚀电池,且电池应能进行正常充放电。1.10高温运行按2.11规定的方法进行高温运行试验,灭火装置在试验中及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1.11低温运行按2.12规定的方法进行低温运行试验,灭火装置在试验中及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1.12耐湿热性能按2.13规定的方法进行耐湿热性能试验,灭火装置在试验中及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1.13耐振动性能按2.14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试验期间灭火装置不应出现误动作,不应出现零部件连接松动、破裂、显著变形。灭火剂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灭火剂充装量的0.25%,试验后自动启动灭火装置,不应出现任何故障。1.14耐盐雾腐蚀性能按2.15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试验期间灭火装置不应出现误动作,灭火装置及其附件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灭火剂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灭火剂充装量的0.25%,试验后自动启动灭火装置,不应出现任何故障。1.15灭火性能按2.16规定的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进行灭火试验,灭火装置在灭火剂喷射结束30s后不应有电池燃烧、爆炸现象。灭火装置喷射结束后持续抑制10min后,打开试验电池箱进行通风,锂电池不应复燃。2试验方法2.1试验要求参照被检样品的设计图样和相关技术条件对装置和部件的性能检验,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任何部件的气密性试验项目,均应有液压强度试验后进行。除另行注明外,本章规定的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kPa~106kPa。2.2外观和标志、工作温度范围、材料检查2.2.1外观和标志采用目测检查灭火装置与部件的外观及标志的内容和固定方式。2.2.2工作温度范围检查灭火装置铭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给出的工作温度范围。2.2.3材料检查对照样品、设计图样和相关技术文件资料,检查灭火装置和部件的材料。2.3电性能参数检查灭火装置铭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给出的工作温度范围、电性能参数。2.4充装压力、充装密度对照样品、设计图样和相关技术文件资料,检查灭火装置和部件的工作压力、灭火装置的充装密度。2.5喷射时间测量灭火装置放置在20℃±5℃环境中4h。将灭火装置安装在固定位置,通过自动或手动启动灭火装置,记录喷射时间。2.6启动试验及报警功能检查2.6.1自动启动试验给火灾探测器施加火灾模拟信号至灭火装置发出灭火指令,使灭火装置自动启动并喷放灭火剂。2.6.2手动启动试验给火灾探测器施加火灾模拟信号至灭火装置发出灭火指令,用手按下灭火启动报警开关按钮,长按3s使灭火装置启动并喷放灭火剂。2.6.3故障报警功能检查将灭火装置连接线路断开模拟线路连接故障,至灭火装置启动报警开关发出故障报警信号。2.6.4启动反馈功能检查灭火装置喷射结束后,灭火启动报警开关应立即发出启动反馈报警信号。2.7绝缘电阻试验试验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也可用兆欧表或摇表),试验电压DC500V,测量范围0MΩ~500MΩ。测试时应保证触点接触可靠,试验引线间绝缘电阻足够大。2.8腐蚀性试验按正常的安装方式,在电池箱体安装喷头,启动灭火装置向电池箱体内喷洒灭火剂,喷洒结束保持24h后,开箱检查,电池表面无腐蚀现象,电池应能正常进行充放电。2.9液压强度试验按GB25972-2010中6.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2.10气密性试验按GB25972-2010中6.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2.11高温运行试验将处于工作状态的灭火装置放入初始温度为室温的恒温箱中,温度升至65℃±2℃后保持4h,试验过程中产品应工作正常。2.12低温运行试验将处于工作状态的灭火装置放入初始温度为室温的恒温箱中,温度降至-20℃±2℃后保持4h,试验过程中产品应工作正常。2.13耐湿热试验将处于工作状态的灭火装置放置于40℃±2℃、相对湿度90%~96%的湿热试验箱中,保持48h。试验过程中产品应工作正常。2.14振动试验2.14.1试验条件灭火装置振动试验参数见表2,在X、Y、Z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每个方向依次振动8h。表2振动试验参数频率Hz振幅mm加速度m/s2扫频速率oct/min每一方向试验时间h10~251.21825~50030注:表中的振幅和加速度适用于“Z”方向,对于“X”和“Y”方向其振幅和加速度值除以2。2.14.2按产品的正常安装方式固定在试验台上,产品处于不工作状态,试验期间灭火装置不应出现误动作,不应出现零部件连接松动、破裂、显著变形、灭火剂泄漏等现象。振动试验后,产品应能正常工作。2.15耐盐雾腐蚀试验2.15.1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GB/T25208-2010中11.2的规定,灭火装置内压力的测量采用0.4级精密压力表。2.15.2试验条件6.15.2.1试验温度:35℃±2℃。6.15.2.2氯化钠溶液质量浓度:(5±0.1)%,按GB/T25208-2010中11.4的规定配制。6.15.2.3盐雾沉降速率:1mL/80cm2·h~2mL/80cm2·h(经24h喷雾后,在80cm2面积上接收的盐溶液量平均到每小时的盐雾沉降量)。2.15.3试验步骤将样品清除油渍,封堵阀类部件的进出口,以防止试验盐雾进入内腔。按正常使用位置放置在试验箱工作室中间部位。试验周期10d,连续喷雾。试验结束后,将样品用清水清洗并置于温度﹢20℃±5℃、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环境中自然干燥放置24h,检查样品的腐蚀情况并记录。试验后,读取瓶组压力值或称重的要求与试验前进行比较,并以自动方式启动灭火装置,进行功能检查并记录。2.16灭火试验2.16.1试验准备将试验火灾模型锂电池电量充满。加热装置采用功率为150W,长60~80mm。2.16.2火灾模型火灾模型由金属箱体、汽车用18625锂电池、加热装置、专用喷头、探测器组成。火灾模型外形尺寸为850mm×690mm×250mm,每组电池间采用PVC板隔开(见图1a1和图1a2,图1a1用于10路电池灭火装置;图1a2用于5路电池灭火装置)。锂电池充满电,总电量为150Ah。加热火点布置原则:上角落2处,下角落2处,中下部1处,M1、M2、M3、M4四个角落加热点位置距角落两边缘a边数起第二排电池、b边数起第二排与第三排之间,M5布置在灭火模型中间部位,M1、M2、M5加热点位置距离底部数起第二层与第三层电池之间,M3、M4加热点位置距离底部数起第二层与第三层电池之间。(见图1b)。图1a1:火灾系统连接示意图图11a2火灾系统连接示意图图1b电池箱加热火点布置图2.16.3试验程序将电量充满电后的锂电池,持续保持充电并用外温模拟锂电池内部起火燃烧,观察电池箱内部电池状态,当有电池爆裂或明火出现后,终止外温加热,30s后手动启动灭火装置,灭火装置喷射结束持续抑制10min后开箱通风检查,记录试验结果。2.16.4灭火结果判定灭火装置在灭火剂喷射结束30s后不应有电池燃烧、爆炸现象。灭火装置喷射结束后持续抑制10min后,打开试验电池箱进行通风,锂电池应无复燃,视为试验成功。
本文标题:电池箱专用自动灭火装置试验大纲201508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8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