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数学科教案任课教师姜玉晶任课班级六年制课题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教案备课日期2013.1.4讲课日期2012.1.5—2013.1.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材分析知识点第六章所有知识点教学重点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利用统计图合理的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业全交流、学会描述。能力培养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的能力。课时安排共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与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主要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一、复习知识点(15分)二、巩固练习(30分)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梳理1、收集数据有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和目的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第四步:实施调查(形式多样,如问卷,访谈等)第五步:收集并整理数据第六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收集数据有几种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查找资料发)3、统计里的两种调查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4、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5、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抽查)。总体:所考察的对象的全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注意:只有抽样调查里,才有样本和样本容量.6、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1)样本容量不能太少(广泛性);(2)样本应具有代表性;7、你认为普查与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普查抽样调查优点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缺点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就得用抽样调查。8、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分组时例如:60—70表示可以等于60但不等于70。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提问式复习。(2)将数据适当分组,决定组距和组数,分组可以不唯一;(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9、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计算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3)画出扇形统计图。(4)标出百分比(5)写名称10、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5)在不同的统计图中,不能简单地根据百分比的大小来比较部分量的大小.11、三种统计图的特点:(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12、统计图有时可能会使人产生“错觉”,为了较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答:横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纵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也一致。13、为了较直观地反映几个统计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答:纵轴上的数值应从0开始。14、选择统计图顺口溜:统计图的本领大,学会选择使用它;条形表明数多少,折线显示量变化;扇形易看百分比,获取信息更容易.后附: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题板书设计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一、知识点梳理二、巩固练习学生练习课后总结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的重要教学目标,数感是人们对数学运算的一般理解,它帮助人们运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的判断,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从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体会数据对决策的重要作用,正是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因此有专家也称统计观念为“数据感”,把两者自然的柔合在一起作为本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标题:第六章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8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