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为了集中研究商品贸易的基础和影响,贸易理论中一般都假定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但在现实生活中,生产要素不仅在各国之间流动,而且通过改变各国经济结构而对贸易模式和贸易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本身会对各国要素市场的供给、需求和社会福利产生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两国贸易、生产、消费和福利的影响,劳动力和资本国际流动的基本情况,以及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第一节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概况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有移民和外籍劳工两种。一般来说,“移民”是指到别的国家定居,最终成为该国居民。而“外籍劳工”只是在别国临时工作。从流动的性质看,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多数是永久性移民,到日本、欧洲、或中东国家的,多是外籍劳工。从流动的方向看,基本上是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口相对少的国家,从经济落后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工资高的经济发达国家。据历史学家考察,世界人口迁移大约在4万年以前就开始了。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此后,世界人口主要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迁移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5世纪初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发达国家的殖民扩张导致人口向新大陆的大规模迁移,包括大量的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据估计,被拐运到南北美洲的非洲人口有3500万到4000万,不过实际到达目的地的只有大约1000万人,大部分人在途中死亡。这些非洲奴隶主要分布在巴西(365万)、加勒比海的英法荷丹殖民地(380万)、西属美洲(155万)和英属北美州(40万)。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由欧洲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扩张引发,生产率的增长和医学的进步导致这一时期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快速增加的人口压力需要通过人口向外迁移来缓解。在19世纪20年代,仅有14.5万人离开欧洲,而到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已高达900万,每年有近100万移民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了人口迁移的第三次浪潮。躲避战争的难民、战败国被遣返战俘和平民以及许多民族国家的新建与独立,在欧洲和亚洲引发了两个庞大的人口迁移流。从20世纪后半叶至今,世界人口迁移的规模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国际移民组织于200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2说,现在全世界的移民共1.5亿人,达到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比十年前增加了3000万。其中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移民输出国,到90年代初,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移民超过了3000万人。而近十年来更是增加了至少1000万,总数应当在4000万以上。这是全球首份有关全球移民趋势的综合性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移民大量增多的原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译本,第233页,第308-310页。2参见WorldMigrationReport:2000,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Migration,Geneva,Switzerland:U.N.Publications,2000.2因,其中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内战频繁和贫富差距导致穷国大批人口外移。国际移民组织的报告也指出,虽然人口的跨国流动趋势不断增强,在母国以外地区生活超过一年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到3%。统计显示,欧洲是合法和非法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亚洲和北美是新兴的移民地区,吸引的外来移民人数等同于甚至超过了欧洲。资料:国际移民组织简介国际移民组织是非政治性的人道主义组织。1951年12月5日在比利时和美国的倡议下,在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移民会议”并决定成立“欧洲移民问题政府间委员会”。该组织的章程1953年产生,1954年生效,1955年交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并编入“联合国条约集”。1980年,该组织改名为“移民问题政府间委员会”。1987年5月,该组织修改章程,新章程于1989年11月14日生效。根据新章程,该组织改用现名。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确保移民有秩序地移居他国,为此规定了五大职能:一,安排由于现有设施服务不足或没有特别协助不能移民者有组织地迁移至那些提供有秩序移民机会的国家;二,参与对难民、流离失所者和其他需要国际移民服务的个人进行有组织的迁移,对这些人可由本组织和有关国家,包括承诺接受这些人员的国家做出安排;三,应有关国家的要求并同其达成协议,提供移民服务,如招募、选择、分类、语言培训、定向活动、医疗检查、安置、有助于接收和融合的活动,并就移民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和符合本组织目标的其他协助;四,应各国要求或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合作,为移民自愿返回包括自愿遣返提供类似的服务;五,为各国及国际组织和其他组织提供论坛,交换意见和经验,促进国际移民问题上各种努力的合作和协调,包括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寻求切实的解决方法。主要出版物:《国际移民》(季刊,英文);《国际移民组织拉丁美洲移民杂志》(英、西文);《移民与健康》(季刊,英文);《国际移民组织新闻》(月刊,英、法、西文);《年度报告》(英、法、西文)。该组织的网址为:。从移民流向来看,美国是目前吸纳移民最多的国家,每年收留的合法移民就有100万人,另外还有30多万非法移民。移民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在早期经济发展中技术主要来源于欧洲,特别是英国,而实现技术引进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在德国实行种族迫害政策,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大批高级科技人才逃至美国定居。20世纪70年代中越南战争结束后,大量的越南难民通过各种途径到了美国。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又有许多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科技人才、艺术人才和二次世界大战时逃到苏联的犹太人移民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利用其在经济与科技上的优势地位,在体制、法律、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了人才引进模式从而使移民的总体素质比较高。美国学者卡灵顿分析了美国移民的教育程度。他将初到美国的移民的受教育年限分成三类:初等(受教育年限为0~8年)、中等(9~12年)和高等(超过12年)。结果表明:只受过初等教育的移民,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数量看都微不足道,700万当中只有50万(7%);占最大比例的主要是来自北美及中美各国受过中等教育的移民;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比重排第二3位,其中亚洲移民占很大比重。菲律宾73万名到美国的移民中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印度移民中有60%上过大学,而中国40万名移民中受过中等与高等教育的移民各占一半。3专栏:千年写就的中国移民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离开故土出外谋生的历史,如果从唐朝算起已历经千年的沧桑了。历史虽然悠远,但是在近代之前,由于人数少,规模小,区域局限,几无史料可查。16世纪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才出现了大规模迁居海外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一百年里,中国人出洋人数将近1000万,足迹遍及五大洲数十个国家。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中国大陆与外界的隔绝,正常的移民一度中断。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移民史又续写新章。美国是一个主要的移民国家,也一直是中国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19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移民美国的浪潮,以此为开端,中国在美国的移民人数稳步增加,1890年达到了107488人的高峰。其后,由于一系列排华法案的实施,华人移民的数量在1920年下降到61639人。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出现了华人移居美国的第二次浪潮。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华裔人口已超过160万,其中近70%是移民。早期的移民生活非常艰苦,除了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外,还饱受歧视之苦。旧金山湾有个“西埃利斯岛”,曾是美国移民局的审查中心。在1940年改为战俘营以前,许多企图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被关押在这个岛上过,有的甚至长达两年。不少人在墙上留下了文字诗画,记录了他们的心酸与绝望。1860年以前,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大多数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及其他太平洋沿岸地区。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由于美国内陆地区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为中国移民进一步向内陆拓展生存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从19世纪80年代到战后初期,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主要局限在族裔商业的范围内,以回避与白人社会的经济竞争和社会冲突,法律的不公正待遇使他们在更多行业内施展拳脚受到了束缚。最典型的歧视性政策是限制华人妇女移民美国,其结果是唐人街中的男性远远超过女性,形成了著名“光棍社会”现象。不少外界人士对唐人街内没有少年犯罪感到诧异,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当时美国的唐人街内只有很少的华人家庭和儿童。直到1965年以后,唐人街中国人的性别比例才趋于接近,到1990年时几近相等。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中国向美国移民的人数逐年增加,移民的知识结构和经济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始于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扩大了各国移民的平等权利和平等待遇;二是1965年新移民法的颁布,废除了种族配额,建立了将直系亲属、熟练及非熟练工人、难民、科技人员列入不同范畴的优先类别的移民体系,从而使移民行为更为规范化。从中国状况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推动了新的移民:一是台湾和香港60年代的经济起飞,大大改善了港台的经济状况,到美国的自费留学和投资移民大大增加;二是政治波动的冲击,如70年代美国与台湾的断交和海峡两岸的对峙,对香港的回归的担心等;三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更多的中国人开阔了视野,认识了世界,很多青年愿意去美国学习深造和开创事业。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到国外工作或移民的人数逐渐增加。其中移民最多的是去美国和加拿大,平均每年3万多人(中国近年来向北美地区的移民情况见表6-1)。另外还有3荣芳,何晋秋,“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可持续性探讨”,《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6期,第82-85页。4大量并未移民但在世界各国工作的中国公民(见表6-2)。改革开放22年来,中国对外工程承包服务,从零开始,由最初的4家公司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家,1998年有30家公司跻身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评选的世界225家最大承包商行列,其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分别列第24位和第59位。从1998年起,每年对外签订的承包合同突破100亿美元,在外劳务人员近40万人。1999年中国冶金建设集团中标美国钢铁厂项目,进入美国本土,实现零的突破。2001年年末中国在国外从事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人数有为42.6万,主要分布在香港、俄罗斯、巴基斯坦、澳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表6-1中国近年来向北美地区的移民情况(万人)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美国2.482.512.582.873.213.183.303.896.565.403.554.174.113.69加拿大0.190.190.260.280.440.801.391.041.971.251.331.751.851.98注:美国的数据是中国大陆出生的移民。加拿大的数据是从中国大陆前往的移民。资料来源:美国司法部,《移民和归化统计年鉴1998》,加拿大就业移民局,《移民和入籍统计(1993,1994)》,《移民概览:数据与事实1996-1999》。表6-2中国近年来年末在外从事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人数(人)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对外承包工程38250383703881647809610775533055612劳务合作184328226165246598285529290771382275369348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9,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网站,中国对外经贸统计数据与早期移民相比,新移民少了几分辛酸,多了几分辉煌。新移民多数在国内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拥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远赴重洋的目的是寻求更好的发
本文标题: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9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