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六章第三节发展战略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教学内容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的要求掌握: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了解: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条件和困难。重点难点三步走战略的内容及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参考资料朱坚劲《东方社会往何处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思考题1、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条件和困难。一、“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一)“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及内容在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提出了“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达不到目的。”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提到了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二)“两步走”战略步骤1964年1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同志在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一)三步走战略1980年—1990年,GNP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1990年—2000年,GNP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00年—2050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发展战略)(二)第三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14亿以内,形成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建党百年时,GDP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2050年,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含义。小康社会和小康社会的标准是我国自己提出来的。“小康”这个词从古代就有,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要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汔(qì)通乞,求。)后来小康发展到仅仅是低于“大同”社会的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社会。《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原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爱护京城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小人行不良。掠夺暴行应制止,不怕坏人手段强。远近人民都爱护,安我国家保我王。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休息。爱护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为使君王得福气。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喘口气。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天下四方地。诡诈欺骗莫纵容,反覆小人须警惕。掠夺暴行应制止,莫让邪恶得兴起。仪容举止要谨慎,亲近贤德正自己。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国政变恶劣。你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舒服。爱护京师老百姓,国家安定无残酷。诡诈欺骗莫纵任,小人巴结别疏忽。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政权遭颠覆。衷心爱戴你君王,大力劝谏为帮助。邓小平关于小康的阐述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就用“小康”这个概念来描绘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应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4年小平又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小康”概念由孔子提出)199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报告,对小康的内涵的描述:“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2、小康的基本标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900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恩格尔系数50%成人识字率85%人均预期寿命70岁婴儿死亡率3.1%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电视机普及率100%森林覆盖率15%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到2000年,这16项指标中,除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三项指标外,其他13项指标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国家统计局用综合评分方法进行测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3、总体小康的含义低水平: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2000年底,我国入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不全面:偏重于经济方面。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的阶层之间,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而全面小康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20年后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0%,降低到30%。4、全面小康的目标(1)总体目标中国要在本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航标第四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14分)经济学家胡必亮全面解读“小康社会”的概念从具体内容来看,当邓小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小康概念时,他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在江泽民的报告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目标体系。胡必亮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着重完成四项任务一是完成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向法制主导的社会转型;三是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四是由较低收入水平向较高收入水平过渡。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0%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具体目标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我国已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1月16日公布的最终核实数据,中国经济规模2007年就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据彭博社14日报道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3%,高于以前估算的11.9%,达到257306亿元人民币(3.38万亿美元)。该社利用2007年平均汇率换算后得出,中国2007年的经济规模超过了德国的2.424万亿欧元(3.32万亿美元)。荷兰国际集团驻新加坡的亚洲研究部负责人蒂姆·康登说:“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过去20年的平均速度增长,而美国经济增长率保持不变,那么中国将在20年内超过美国。肯定是会赶上的,只是时间问题。”我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72.9%监测显示,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程度为65.5%,比2000年提高15.2个百分点;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为71.3%,提高13.8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78.3%,提高20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67.3%,提高11.8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72%,提高6.4个百分点。(二)21世纪头20年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有利条件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体制保障——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外部条件——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比较好的发展机遇——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基础和保证——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党的坚强领导。2、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困难(1)国内情况。经济增长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实现;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社会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资源形势严峻。(2)国际环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千方百计遏制我国发展,挤压我国际空间;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和世界经济波动,使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扩大,金融风险增加;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反倾销、保障措施、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我国经济对外依存
本文标题:第六章第三节发展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59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