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六章西欧封建社会2011330
1第六章西欧封建社会6世纪之后的西欧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世纪时代。在罗马和日耳曼两种历史传统以及各种时代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西欧的社会结构和面貌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其政治重心由以意大利为中心的环地中海地区迁至以法兰克为中心的内陆地区;其统治民族由罗马拉丁民族更换为日耳曼民族;其精神文化的主体由世俗性极强的罗马文化转化为宗教色彩甚浓的基督教文化。古典时代那种由希腊至罗马的单线一元发展模式全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日耳曼诸王国、法兰克、加洛林帝国以及法兰西,德意志、英格兰等不同国家的复线多元的发展趋势。而在诸种变革之中,最深刻的是以奴隶制为核心的古典经济体制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农奴制为核心的新的封建经济形态逐步形成,成为当时整个西欧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中世纪既不是“玫瑰红的理想时代”,也绝非“黑暗的愚昧时代”,而是一个既遍布着饥馑、困苦、暴力和不平等,又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时代。正是在这一时代所造成的种种磨难与机遇中,源自于古典时代的西欧文明获得了再次扩充和更新。一、中世纪的开端---法兰克王国与加洛林帝国5世纪前后,在衰败的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诸部落联盟兴建起众多国家政权。然而在此后绵延百余年的血雨腥风中,大多数蛮族国家夭折消亡,而唯独偏居高卢东北一隅的法兰克王国却日益壮大起来,最终成为西欧大陆的主宰。克洛维建国法兰克人,是属于西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原居住在莱因河入海口附近,其部落称萨利克法兰克人(意即滨海法兰克人)。481年,萨利克部落首领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因其出身于墨洛温家族,故称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建国后,克洛维率领部众,不断扩张。486年,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高卢的罗马残余军队,占领卢瓦尔河、塞纳河流域;又征服了阿勒曼尼人。法兰克王国能在当时那种风云变幻、残酷复杂的局势中生存发展,是由种种因素造成的。1、它地处偏僻,并未过多地介入诸日耳曼国家与罗马帝国的殊死博斗,因而未过早地削弱本不大强大的国力。2、建国不久,克洛维审时度势,决定皈依罗马基督教。既避免了与高卢罗马人在宗教上的对峙,又获得了高卢罗马教会强有力的支持。3、再次,在征服过程中,克洛维不曾明令剥夺罗马大地产主的土地,只是将旧有的罗马国有土地,及无主土地分赠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从而使高卢罗马地主与法兰克人之间不仅未产生严重的对抗,反而形成政治上的联合局面。法兰克新贵与罗马地主共同组成新国家的剥削阶级。4、克洛维本人突破传统习俗,秉持严厉打击氏族部落贵族的政策,逐步翦除潜在的对手,使新兴王权得以巩固壮大。克洛维之后的墨洛温诸王继续向外扩张,向南逐渐侵入高卢南部,向北征服图林根人,向东则威胁到萨克森人和巴伐利亚人。懒王与宫相新兴的法兰克国家尚处于初创阶段,内部统治还相当脆弱,尤其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行政统治机构。中央机构仅由为数不多、职责不明的官吏组成。639年以后的历代君主孱弱无能,不理政务,史称“懒王”。而国家大权落入名为“宫相”的王室总管手中。宫相多出自权贵豪门,是地方贵族的领袖。他们大权在握,成为墨洛温王朝晚期的风云人物。715年,查理出任宫相,为挽救危局,加强中央权威,查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以强力征用贵族和教会土地,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的采邑分封代替以往无条件的土地封赐,组建起以中小贵族和上层自由民为主的强大骑兵武装,史称查理·马特改革。查理由此获得了对国内分裂势力的强大威摄力和抵御外侮的军事力量。732年,在普瓦提埃战役中,法兰克人击溃来犯的阿拉伯人,逼其退回比利牛斯山以南,捍卫了国家的独立。查理的威望日高,被称之为“查理·马特”(“马特”意为铁锤)。742年,其子矮子丕平继任宫相。751年的苏瓦松会议上,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当选为法兰克国王(751-768年),从此开始了加洛林王朝的统治。为了回报教皇的支持,丕平两度出兵攻打威胁教皇的伦巴德人,并把征服来的从拉文那至罗马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加洛林帝国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君主查理(768-824年)雄才大略,率领封建主四处征伐,开创了法兰克国家最辉煌的时代。查理在位46年,共进行50余次对外战争,建立起一个西南至厄布罗河、北达北海、东到易北河、多瑙河,南括意大利半岛北部与中部的大陆性帝国,其疆域幅员可与昔日罗马帝国相比。799年,罗马教皇立奥三世被罗马贵族所逐,只得向查理乞援。查理率大军进兵罗马,恢复了教皇权位。800年圣诞节,立奥三世为报答查理的恩德,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加冕,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从此西方史书称查理为“查理曼”(查理大帝之意),把法兰克王国称为“查理帝国”或“加洛林帝国”。在不断扩张的同时,查理也整顿内政,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器。文功武治十分显赫的查理大帝,对文化教育也甚为关注。为改变日耳曼人文化落后的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的。2帝国的分裂814年,查理大帝病故,其子虔诚者路易继位(814-840年)。终其一朝,父子相争,兄弟阋墙,世俗贵族反叛,教会修道院乘机占地,各种事端接踵而至,从未间断。路易死后,长子罗退耳继位,其弟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起兵反抗,3王子之间爆发内战。841年,双方在奥塞尔附近的丰特内展开大战,未见胜负。842年,路易与查理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盟誓,2人誓词分别使用古德语(条顿语)和古法语(罗曼斯语)。这是至今所知最古老、有准确时期的德语和法语文献。843年,路易之子日耳曼路易、秃头查理、和罗退尔缔结凡尔登条约,3分帝国。路易为东法兰克王,领有莱因河右岸和巴伐利亚地区,其地域大致在现德国西部,是在语言和血统方面主要属于条顿人的国家;查理为西法兰克王,领有大体在今法国境内的地区,主要讲罗曼斯语;罗退耳保留皇帝头衔,并兼意大利国王,领有意大利半岛中、北部及东、西法兰克之间狭长的洛林地区。870年,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签订墨尔森条约,瓜分夹在他们中间的洛林地带。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3个国家疆域的基础。频繁的外族入侵9世纪以后,正当查理帝国日趋分裂之际,整个西欧又遭到来自东、南、北3面的外族侵袭。东方的入侵者是马扎尔人,即匈牙利人。10世纪中叶之后,马扎尔人因自身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德皇奥托一世的顽强抵御,逐渐停止侵掠。由南方侵入西欧的是阿拉伯人。及至11世纪后,阿拉伯人对西欧的侵扰渐渐停止。对西欧最大的侵袭是来自北方的诺曼人。诺曼人是属于古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包括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原居住在易北河口以北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79世纪以后,诺曼人开始向外侵略、移民,形成对当时基督教西欧各国最严重的威胁。侵略方向大致有3:西路主要是挪威人进攻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中路为丹麦人,主要袭击法国和英格兰;而东路则是瑞典人,他们向东欧发展,即古罗斯历史中的瓦里亚格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⒈罗马封建因素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⒉基督教会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⒊日耳曼因素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3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之所在。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后又形成综合派。封建制度在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帝国时代已经逐渐形成。到加洛林帝国末期繁盛起来。10—11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度达到鼎盛,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典型形态。(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法兰克人五世纪时分为两支,一支迁莱茵河中游,称河滨一里普阿尔人,一支进入北高卢,称海滨一萨利克人,即克洛维为王的那一支。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所占领的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社,他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高卢一罗马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就有三种: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王室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一般认为,农村公社是从氏族公社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特点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最初,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参加社员大会。到六世纪下半叶,国王希尔伯利克(561~584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这样,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但是,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并不是经济分化的结果,因为当时系自然经济,经济分化缓慢,而主要是外部暴力所造成。外部暴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俗贵族地主利用特权强力兼并公社农民的自主地,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6~10世纪战争兵役频繁,对外扩张,外族入侵,社会不安定,豪强官吏勒索,这一切使自由农民无法进行
本文标题:第六章西欧封建社会201133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0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