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15级马哲复习考试重点(1)
2015级马哲复习考试重点1.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2.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象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简答题)(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5.(简答题)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3)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人们必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地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实践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我们要投身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当中,我们才能检验正确的认知。在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养老问题、就业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踏踏实实的解决掉而不是纸上谈兵,所以人们要充分人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形式和状态)(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8.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多选题)9.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10.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1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条件的、相对的。(简答题)12.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3.(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食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14.(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简答题)15.辩证否定管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1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是否承认矛盾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1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简答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总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泽东进一步阐发了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1(含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22.(材料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23.(材料题)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础过程,表明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沿着合理性方向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获得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人口问题)24.真理的三大特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25.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6.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事物(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意义)的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27.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28.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适度的人口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过密或过疏的人口对社会的发展则起延缓作用。(人口因素问题必考搜集相关资料)29.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30.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1.十八大报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5)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2.(论述题)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文化是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在当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当代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方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33.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34.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一是劳动资料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35.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者科学技术教育36.(简答题)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在科教兴国中发挥的作用:劳动者是人,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3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38.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3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0.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1.革命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42.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43.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44.基本形态:(1)唯意志论(万物存在和运动)(2)宿命论(绝对精神)(3)英雄史观:这种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5.(简答题)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6.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事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47.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和生产关系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8.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49.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50.(简答题)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51.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存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5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率公式:m’=m/v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54.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55.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小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56.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5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58.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59.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2)工人阶级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60.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61.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6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63.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1)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他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3)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6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6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不会成为现实。
本文标题:2015级马哲复习考试重点(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0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