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2008级文化生活教学设计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备课人:胡钢琴袁宝猛)课标解读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融注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要求。理解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内涵;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的意义。联系中华文化发展的实际,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责任感。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整个框题共分为三目,第一目是古代辉煌的历程,主要是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以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第三目,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整个教学内容与第二框有机联系,共同展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对文化的一般常识有所了解,但这种认识是比较抽象的,而自本课起学生会系统学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源远流长正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多结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而明确的认识,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振兴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本框的重点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的见证,教学难点本框难点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及意义。学法建议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析比较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埃及文化与中华文化发展的不同命运,体会古老的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结合汉字和史书典籍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作用,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所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聚焦前沿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本课计划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08级文化生活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预习提纲1、辉煌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的雏形。(2)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4)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5)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6)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是另一基本特征):(1)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3、中华文化的衰微和辉煌:(1)由于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悟文化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浓缩的艺术形式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钻木取火、女娲补天的上古时代,到今天“神七”上天、太空漫步的21世纪,古老的中华文明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历程。在这五千年的岁月长河中,中华文明虽历经风雨沧桑,但却以顽强的毅力生存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共同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探究问题:你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吗?二、学习提纲(自主合作学习)1、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有哪几个关键点?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哪个原因?其含义和意义是什么?4、我们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学习提纲内容分为两段完成第一段:解决1—2题2008级文化生活教学设计3活动要求:(1)分清要点,标明序号。(2)结合预习提纲和自主学习提纲仔细认真阅读课本。活动方式:(1)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第1--2问题,找出每个问题的相应答案并在课本上划出,答案不明确的或者有疑问的可以小组内部共同解决。(2)学生:回答相应问题,并引导同学们在课本上划出。(3)学生:落实识记基础知识;小组内互查;全班展示。第二段:解决3-4题活动要求:(1)认真审题,识别题目类型,再现答题模式。(2)按照做主观题的基本步骤,划出关键词或关键句,为答题作准备。(3)准确调动运用知识,做到分析和知识相对应。活动方式:(1)学习小组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形成本小组书面答案。(2)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学习小组适时给与补充完善。学生:代表学习小组回答;有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学生:代表学习小组回答。不足之处其他学习小组加以完善补充学生:识记以上知识点。三、教学内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有哪几个关键点?学生自主学习填写学案,梳理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举例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内统一观点,小组代表发言,纠错(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文字如何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你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吗?2、请举例说明关于我国史学典籍的发展历程。3、请简要说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含义,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是什么?2008级文化生活教学设计4教师:要求结合预习提纲和学习提纲认真阅读课本明确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小组内合作学习统一观点,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并最终统一观点。(三)简要分析一下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和后果?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教师:要求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思考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初步结论;小组内讨论统一观点;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最终统一观点。学生巩固。四、构建框架:当堂检测1、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的时期和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分别是在A殷周时期和秦汉时期B春秋战国时代和宋元明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和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A全面接受和虚心学习B和而不同和一脉相承C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D一脉相承和继承创新3、“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文化A经历了衰微的过程B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C盲目自大和闭塞落后D源远流长4、下列关于文字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金文是汉字正式文字的开始④中华文化创造的灿烂文化都使用汉字记录下来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学生评价:随即与课后结束具体要求:2008级文化生活教学设计51、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上述题目。2、学习小组内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内交流答案,经过交流还不明确的问题标出。3、学习小组间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代表出示本组答案,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们通过学习小组间的合作探究解决不了,教师要适当点拨。课后作业复习背诵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雏形时期;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自尊地位;隋唐,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有巨大的成就,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和特有的包容性。①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4、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求:10分钟内自主完成。教师:通过看作业了解出错情况,下节课点拨出错率高的题目。2008级文化生活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预习提纲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主要是通过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这三个方面表现出来。2、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有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问题:请列举一些文学艺术的典型作品)(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创造的科技成果,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问题:让学生列举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典型成果。比如,勾股定理、甘石星经、浑天仪、地动仪、圆周率、齐民要术、四大发明等)3、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问题: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是不是完全相同呢?是有什么因素造成的?能不能举例说明?)4、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多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民族的文化,即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交流。)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6、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激发思考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部光耀千秋的兵学盛典,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和战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中国人习诵不衰,而且影响波及海外。《孙子兵法》于唐代传到日本,18世纪以后被译成法、英、德、俄、西、越等语言,在世界广为传播。西方军事家称其为“世界第一兵书”,世界许多著名军事学院、工商学院和行政学院将其定为经典必修教材。1991年海湾战争时,50多万美军人手一册,作为行军打仗的指南。问题:《孙子兵法》的广泛传播与影响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2008级文化生活教学设计7二、学习提纲(自主合作学习)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3、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具有什么特点?4、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本文标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1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