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十一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十一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技术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答案:D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区位对工业来说最为重要。答案:D3.下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解析: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对其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因而图中的先儒之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答案:B(2009·北京高考)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第4~5题。4.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坐标图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环境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增,而在高纬度递减明显。答案:C5.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平流层气温降低。答案:B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6~7题。6.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解析: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答案:A7.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A.提供环境资源B.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解析: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答案:C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8~9题。8.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解析: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答案:B9.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解析: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答案:A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0~12题。10.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11.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12.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过度放牧,草原退化B.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域污染问题。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是在沙漠周围由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地运动造成的。答案:10.B11.D12.C(2009·浙江高考)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13~14题。13.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会移至秦岭—淮河以北。故选B。答案:B14.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解析:控制全球变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而采用节水措施、多种水稻、自备购物篮等与减少温室气体无关,故选A。答案:A15.(2009·宁夏高考)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解析:鄱阳湖地区近50年来,大量的围湖造田使大量湿地被开垦,湖泊面积不断减小。答案:B二、非选择题16.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美国城市垃圾的成分与我国部分城市垃圾的成分对照表国家城市成分美国中国全国统计(%)巴尔的摩(%)上海(%)北京(%)哈尔滨(%)南宁(%)金属8.508.900.530.800.880.47玻璃陶瓷12.008.402.0510.752.564.52厨余垃圾13.0029.0042.7049.7716.6214.58纸张51.0036.401.614.173.601.83纺织品3.00-0.471.460.500.60塑料4.007.300.400.611.460.56其他可燃物质3.00-----惰性物质5.00-52.2432.4474.3877.44其他0.5010.00----(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B.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2)上表所反映的城市垃圾的最主要特点是,此外城市垃圾还具有、的特点。(3)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有很大区别,美国垃圾的物质多,可的成分高,而美国一般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是。(4)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试举例说明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①废弃物的资源化,如。②废弃物的减量化,如。③废弃物的无害化,如。解析:第(1)题,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由人和城市环境两部分构成,缺乏足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只能依靠人为的措施来维持平衡。第(2)题,该表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品种多的特点,表明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另外的两大特点是数量大、变化大。第(3)题,主要依据表中美国与中国的对比分析回答。第(4)题,借助“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分析归纳。答案:(1)B(2)品种多数量大变化大(3)有机回收或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4)①把垃圾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②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③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污染17.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A.土壤肥力衰退B.毁林开荒C.旱灾加剧D.毁草开荒E.土地破坏F.粮食产量下降(2)造成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自然原因是。(3)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这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因为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毁林、毁草开荒,从而使生态失调、土地破坏、旱灾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这些生态条件的变化又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从而使人口的生存压力更大,出现图中的恶性循环。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除了上述人类的不合理垦殖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等。针对这些问题的产生要采取合理措施,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F、A、C、E、B、D。(2)不合理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3)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1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