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宋朝流行的服饰、饮食、房屋、文化娱乐和节日风俗2.比较节日的古今不同,培养学生练习历史的能力3.通过学习,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教学重点】宋代服饰【教学难点】宋代瓦子的产生【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阅读教材61页-63页,第一标题“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认真回答问题1、衣着方面:北宋初年,崇尚____________。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受________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________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到的____________越来越严重。2、饮食方面: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_____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_____上的小吃很多,北宋的肉食中以______为多,南方人吃____多。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3、住的方面: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________。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____或___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________。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4、出行方面:宋朝缺____,人们多用____车,也有___车。达官贵人出门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骡。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________很多。㈡.阅读教材,63页-64页第二标题“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完成练习1、娱乐方面: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________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2、节日方面:今天的传统节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________为元旦,最受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________贴________。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________。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1、想一想,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三、反馈训练、巩固提高1.下列不符合北宋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的是()A.丝绸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服原料B、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C.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限制D.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2当时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出()A.当时妇女以小脚为美B.妇女缠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C.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D.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3、下列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有二百多种B.南宋时期的南方人吃牛肉较多C、宋代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4、下列关于宋代人民居住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5、在宋代时期的东京,如果你想去城内的娱乐场所应该去()A.瓦子B.肆子C.勾栏D.邸店6.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7.北宋初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A.到城里品尝冷饮B.在酒店使用交子支付酒钱C.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D.在瓦子里观看踢球表演8.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下列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中秋节最受重视B.宋代有贴桃符的习俗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D.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大多都有9.宋诗“邸店如云屯”中的“邸店”指的是(________)A.饭店B.驿馆C.旅店D.商店10.下列哪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A.春节B.端午节C.中秋节D.植树节12.两宋时期,达官贵人出行时所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A.马车B.牛车C.船________D.轿子13.判断改错题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其中几个场景的描述,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北宋年间,一位出身贫寒的穷苦书生在十载寒窗后准备进京赶考。临行前,他的母亲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蓝布长衫,准备了干粮、马匹送他出发,盼望他早日及第。因为旅店稀少,他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临安。毕竟是天子脚下,京城的繁华让他大开眼界:鱼店的生意很红火,食客不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货物品种齐全。⑴.错误: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⑵.错误: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错误: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⑷.错误: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错误: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2、食:3、住:4、行: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瓦子2、节日3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2.通过讨论元朝的进步表现和文天祥抗元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看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本课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教学难点】民族融合【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____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__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________,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______。3.蒙古政权的建立: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1、蒙古政权的扩展:______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____和_____,对______形成包围之势。2、元朝建立:______即汗位,于_____年定国号为____,此年定都____。______就是元世祖。3、南宋的灭亡:________年,南宋灭亡。________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4、元朝的社会经济:⑴经济上:元世祖重视________,治理_____;推广的种植;下令开凿运河________和________,还开辟了_____;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来华,居住了十几年。⑵政治上:A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②建立者:______。③主要内容:在中央设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简称“________”。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朝。B对边疆的管辖: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________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②加强对________的管辖。(今天的台湾)㈢.阅读教材69页-70页,第三标题“民族融合的发展”完成学案1、前提:____朝统一全国。2、表现: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②边疆各族包括_____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③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等族同汉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3.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_____、_____的发展与融合。三、展示提升、深度研习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帮助记忆,可以把本课内容归纳为三个年代、三个人物、三件大事。三个年代三个人物三件大事4四、重点点拨、完善提升_____统一蒙古(_____年)经济:重视统一_____建立元朝(______年)发展巩固统治政治:制度______统一全国(____年)民族五、反馈训练、巩固提高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B.真族C.项族D.蒙古族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回族最早生活在()A.宋朝B.唐朝C.辽国D.隋朝3.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A.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B.民族间的交往C.经济的发展繁荣D.少数民族大量内迁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⑴.20世纪之前,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很少有人可与图一人物相媲美。他是谁?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图二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3).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板书设计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统一蒙古射雕英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建立元朝创业之主—忽必烈经济统一全国中外巩固统治政治民族5第十三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火药的改进应用史实。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阅读教材72页-73页,第一标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完成学案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______人物:_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________年。2、朝科学家发明转轮排字盘。㈡.阅读教材73页-74页,第二标题“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完成学案战国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_______北宋时:出现________并开始应用于____________。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________影响:____的发明和应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唐朝中期:书籍里已有_____的记载。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_______宋元时:广泛用于____,13、14世纪传入________________。㈢.阅读教材74页,第三标题“沈括和郭守敬”完成学案沈括:____时期科学家,著有《》,他创制的________,领先世界________多年;这一名称由沈括开始使用郭守敬:____时期科学家,他编成的________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________年,还主持开凿了____________。二、反馈训练、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观察右图仪器,想一想,这一仪器什么时候开始被用于航海事业()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2、活动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是宋朝人,你们已经懂得哪些新的科学技术?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用黏土制成陶活字,然后排版印刷B.能制造火药武器C.掌握了转轮排字D.将磁化的钢针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3、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学习主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统揽的是()A.秦汉时期的历史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C.隋唐时期的历史D.宋元时期的历史4、假如以下人物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当他们指南:3、郭守敬和沈括:6看到下图的情景时,感到最欣慰和激动的应该是()A.蔡伦B.毕升C.张衡D.华佗5、王二在一次战斗中看见了
本文标题: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2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