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多项检验指标在恶性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疗效评估【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疟疾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的特点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恶性疟疾患者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多项检验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胆碱酯酶(CHE),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L),低密度脂蛋白(LD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恶性疟CRP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治疗第五天,CRP有显著性变化(P<0.05)且Pre-A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恶性疟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达87.5%,且与IL—6阳性一致百分比为87.5%。结论血清检验指标对恶性疟患者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关键词】恶性疟疾;;检验指标;临床应用价值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全球性虫媒传染病。它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感染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其中恶性疟致死率最高。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时,受感染的红细胞体积增大成球形,较易粘附于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引起微血管局部管腔变窄或堵塞,使内脏组织细胞发生缺血缺氧变性坏死的病理改变,从而导致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目前我国的疟疾病例主要来自海外[1],近年来,随着人群流动和劳务输出的不断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渐上升趋势,这些输入性病例大多是恶性疟。因此及时有效的监测和治疗是降低恶性疟死亡的关键。本研究的临床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常伴有各种检验指标的改变,这些指标有利于临床病情的诊治,目前国内尚未见此方面报道。本研究分析多项检验指标在恶性疟中的改变,旨在探求其变化在恶性疟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恶性疟患者60例,其中男57例,女3例,平均年龄(34.65±10.06)岁。诊断符合传染病关于恶性疟的诊断标准[2]。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4例;平均年龄(34.57±8.7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患者治疗前空腹采血留取标本,分别采用2%EDTA-Na2和肝素抗凝,并同时采集无抗凝血样,其中EDTA-Na2抗凝血用于制作厚、薄血片;肝素抗凝血用于常规生化检测.包括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LB),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抗凝血样用于白介素-6(IL-6)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下均用缩写)。1.2.1镜检法:每份血样涂制厚薄血膜各1张,进行瑞-吉氏染色。油镜下观察血涂片,薄血片至少观察200个视野,厚血片至少观察20个视野,涂片中未见到疟原虫作为阴性诊断标准[1.2.2IL一6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进行检测,检测试剂盒购自罗氏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仪器采用Cobase411免疫分析仪,IL一6≥7pg/mL为阳性1.2.3肝功6项,血脂四项,CHE,PALB及CRP试剂分别采用Wako公司,北京利德曼公司及Diasys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仪器测定采用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2.4肺炎支原体抗体采用被动凝集法,试剂盒由富士康必欧会社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结果判定:样品与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2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而与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将显示出反应图像为(+)时的最终稀释倍数作为抗体滴度。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组间予以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进行Wilcoxon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O.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62结果2.160例恶性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肝功六项,血脂四项,Pre-A,CRP及IL-6的测定结果比较,ALT,AST,TBIL,DBIL,TG及IL-6水平均升高,而TP,ALB,P-ALB,CHOL,HDL,LDL,CHE水平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60例恶性疟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实验室生化指标对照(X±SD)参考值参考范围恶性疟组对照组t值p值ALT(U/L)7—5060.92±54.7217.84±9.355.54<0.001AST(U/L)13—3569.11±59.0319.78±4.025.89<0.001TBiL(umol/L)0—18.840.21±34.2112.17±3.915.76<0.001DBIL(umol/L)0—6.817.23±15.923.72±1.165.98<0.001TP(g/L)65—8565.13±9.5671.78±3.334.68<0.001ALB(g/L)40—5535.44±6.3045.12±4.449.70<0.001P-ALB(mg/L)100—40096.66±51.17215.2±29.8614.45<0.001CHOL(mmol/L)2.90—5.682.94±0.854.06±0.478.31<0.001HDL(mmol/L)1.09—1.920.34±0.221.43±0.3918.42<0.001LDL(mmol/L)0.00—3.361.27±0.722.55±0.639.82<0.001CHE(U/L)4000—110004898.8±1593.98996.1±1502.413.77<0.001IL-6(pg/ml)<7.00116.9±105.83.69±1.617.56<0.0012.2恶性疟患者治疗前后CRP,P-ALB的变化:恶性疟患者治疗前CRP明显升高,Pre-A明显降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恶性疟获得有效控制,CRP逐渐降低,Pre-A升高,治疗第五天,CRP有显著性变化(P<0.05,q=3.36),见表2表233例恶性疟患者治疗前后CRP,Pre-A的变化治疗时间(天)CRP(mg/L)前白蛋白(mg/L)0天148.83±89.0896.66±51.173天140.52±70.57105.37±44.655天41.98±27.04164.68±74.077天20.38±15.10181.27±71.2014天20.38±26.15265.11±85.42一月7.45±9.01F值23.0012.60P值0.0000.0002.316例恶性疟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14例,阳性率达87.5%,同时,肺炎支原体抗体与IL—6阳性一致百分比为87.5%。讨论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援非人员的增加,近年来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由于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且其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于临床医务人员,了解恶性疟的实验室指标特点,对于及早诊断和治疗该病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IL一6是机体受炎症刺激后由T、B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分泌的,是细胞因子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研究60例恶性疟患者中,IL-6水平明显升高(P0.001),其原因是疟原虫侵入红细胞,造成其溶解破裂,释放疟原虫毒素,刺激巨噬细胞释放肿瘤转移因子(TNF),诱发各种细胞因子(如IL-6)的释放.有文献报道,TNF在恶性疟患者的血清中含量明显升高,并与脑型疟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3]。本研究发现:恶性疟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达87.5%,是否恶性疟同时伴随支原体的感染,其原因不明,需进一步探究其在恶性疟中的意义。同时研究发现:恶性疟肺炎支原体抗体与IL-6阳性一致性达87.5%,IL一6作为致热细胞因子在恶性疟患者中升高,它在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调节作用,是诱导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必需因子之一,直接影响成熟B细胞产生IgG,IgM,IgA,国外研究[4]发现:在发热持续3天的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中,血清IL-6含量明显升高,国内外大量文献显示:细胞因子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CRP在恶性疟发病早期水平升高(P0.001)其升高机制可能是机体感染疟原虫后,受感染的红细胞在血管内粘连、溶解破坏,加上疟原虫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造成微血管病变,引起多器官的局部病理反应,释放炎症因子(IL-6),IL-6作为肝细胞的刺激因子,诱导肝细胞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生成。同时本研究发现随着恶性疟治疗时间延长,疾病被控制,CRP水平下降,因此可以将CRP作为恶性疟感染早期的诊断的指标,动态检测CRP可判定疗效及预后,指导临床用药[5]。前白蛋白是反映机体营养状态和基础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当前国际评定营养健康状况和检测营养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指标[6],本研究中恶性疟患者Pre-A水平在治疗前明显减低,寄生在肝细胞内的疟原虫,摄取其营养并造成肝细胞的破裂,从而导致Pre-A的降低,同时研究发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情改善,Pre-A也逐渐恢复正常。可以将Pre-A作为恶性疟治疗及预后的指标。本研究发现恶性疟患者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增高(p0.001),胆碱酯酶明显降低(P0.001),与文献报道一致.恶性疟原虫在进入人体后,迅速进入肝细胞内繁殖,导致肝细胞破坏,血管内溶血,造成ALT、TBIL明显升高,同时恶性疟造成肝脏细胞大量破坏,CHE的活性明显下降,有文献显示恶性疟患者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检测值显著高于间日疟患者[7,8]。研究还发现,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机体的侵入,恶性疟患者TCHO、HDL-C,LDL-C水平降低(P0.001)。综上所述,恶性疟中多项检验指标均发生变化。对这些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恶性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指导临床用药等,对于临床恶性疟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参考文献1.谢琴秀,韩华,徐媛媛,等.输入性疟疾56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6):538—540.)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274.3.chungSJ.KwonYJ.ParkMC.da1.TheCorrelationbetweenIncreasedSerumConeentratiomofinterleukinandDiseaseActivityinRheumatoidArthritisPafients.Y0meiMedJ.2011janl:52(l):113一120.4.HsiehCC,TangRB,TsaiCH,etal.Seruminterleukin-6andtumornecrosisfactor-alphaconcentrationsinchildrenwithmycoplasmapneumonia[J].JMicrobiolImmunolInfect,2001,34(2):109-112.5.金灵肖,赵旭宏,张双丽,等.输入性恶性疟疾3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4,7(5):41-446.张博,孙琳琳,刘华子,等.射频消融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低分子肝素钠的干预作用.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2):99-101.7.胡绿荫,杨冀.上海市38例疟疾病例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08):1005-1006.8.KimJS,OhJS,ChangEA,etal.Alterationofplateletcountsandlipidprofilesaft
本文标题:疟疾生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3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