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潜江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岗位练兵比武理论知识参考题库一、填空题1.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备的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善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预案管理与更新等内容。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4.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5.在确认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6.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是为了筛查可能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人禽流感病例及其它呼吸道传染性疾病。7.单个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院应在1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院应立即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会诊后即可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8.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为手足口聚集性病例。9.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10.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必须由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诊断专家组做出。11.开展接种前除了必要的告知相关事项外,要询问健康状况、以往过敏史和接种疫苗的反应,一旦发现有身体不适情况应当立即体检并记录检查结果。12.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原则。13.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14.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15.同一患者同时患2种传染病需要报2张传染病报告卡。16.在传染病由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或排除等情况下,要作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17.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18.灾后传染病监测包括重点传染病监测和症状监测。19.灾害发生后,应将饮用水安全作为工作重点,重点解决集中式供水、集中安置点的饮水安全问题。20.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21.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原则是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22.隔离措施是对感染的人或动物采取的控制其行动自由的措施,是将感染的人或动物限制在某些地方或置于某种条件下,以预防或限制病原体从这些传染源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其他易感或易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隔离期至少应与传染期相同。23.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4.暴露后疫苗预防主要针对某些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由于人群暴露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发病,对暴露者进行及时的疫苗接种后,能产生抵抗病原体的主动免疫力水平。25.在幼托机构、中小学校和大学等集体单位发生麻疹暴发,所有无法提供接种过2剂次及以上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均要接种麻疹疫苗,除非既往有明确诊断的麻疹既往病史或有麻疹免疫力的实验室依据。26.麻疹的病例接触者应该在暴露后72小时内尽早接种麻疹疫苗。对于未能及时接种疫苗的易感家庭成员、易于发生并发症的高危接触者(<1岁、孕妇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麻疹疫苗禁忌的情况下,在暴露后6天内尽早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获得部分或全部保护。27.免疫球蛋白预防是对暴露人群接种某病原体免疫球蛋白,可使易感者短时间内即获得外源性保护性抗体,以预防感染和减少发病。28.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需要对周边受威胁的风险人群进行评估,如果易感人群疫苗覆盖率较低,可采取疫苗应急接种措施。29.建立良好的传染病监测系统是公共卫生机构得以识别传染病疫情的基础。__30.按侵入门户分,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血源性传播疾病等。31.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应坚持调查和控制并举的原则。32.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33.我国现行法定传染病共3类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34.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3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36.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37.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依据是:该病的潜伏期。3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39.传染病疫情报告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手段,是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础。40.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评价指标是传染病报告卡的完整率、准确率、报出及时率。二、单选题1、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2、关于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A.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B.动物亦可能为主要的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C.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D.乙型流感均为散发3.哪些人具有感染HIV的高危险性?(D)A.有多个性伙伴者B.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性交时未使用安全套C.注射毒品者D.以上都是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信息的定期报告、反馈,不正确的说法是(C)A.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应由医疗机构保存,相关资料及时录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B.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应由县级疾控机构存档,根据需要将复印件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及调查处理报告应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病例标本送检表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填写。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送检单位。D.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表应由县级疾控机构负责填写、汇总,并及时逐级报告至省级疾控机构。5.不属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时重点了解的内容是(D)A.病例的流行病学史B.禽类或野生动物接触史C.禽类或野生动物排泄物暴露史D.食用生冷水和食物情况6.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现与报告,正确的是(D)A.医疗机构在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应当于6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B.报告疾病类别选择“甲类传染病”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C.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诊断后6小时内填写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D.县级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7.下列信息中,哪一项不是传染病疫情事件中公众最关心的基本信息(C)A这次传染病疫情威胁健康的因素是什么?B该威胁会怎么样危害人们?C感染后是否能够得到一定的治疗费用减免?D得病后的症状和体征是什么?8.传染病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网络直报是在(C).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9.传染病流行是指(C)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10.甲类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D)A.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B.城镇2小时.农村12小时C.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D.城镇农村均2小时11.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时,应该如何处理。(C)A.下年度补报B.年末集中补报C.及时补报D.不需报告12.外省某公司职员,因公到我省某市出差,住宿在宾馆,突然发生疾病,到当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感染性腹泻,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病例现住址应选择(C)A.职员家庭住址B.职员单位地址C.出差住宿宾馆地址D.就诊医院地址13.传染病报告卡上现住地址是指病例地址,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D)A.户籍地址B.医院地址C.工作地址D.发病时实际居住地址14.一位晚期胃癌病人,继发性贫血,结核杆菌阳性,检查乙型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应填报几张传染病报告卡?(D)A.四张B.三张C.两张D.一张15.在外打工的员工回到本省后发现在外感染输入性传染病,传染病报告卡需如何填报(A)A.在备注栏中标明输入病例B.在病例属于中选择外省病例C.在病例属于中选择外籍病例D.在现住址中填写输入地地址16.某乡村3名茶农近期相继发病,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疾病,发病前都上山采茶,其中1例已死亡,经县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该事件属于以下哪类事件(A)A.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B.职业中毒事件C.其它中毒事件D.其它公共卫生事件17.传染病的主要监测系统有(D)A、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B、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C、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D、ABC都是18.下列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D)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B.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C.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D.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9.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什么规定处理?(C)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B.《疫苗流通及预防接种管理条例》C.《医疗事故处理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应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B)A、5B、10C、15D、2021.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应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B)A、5B、10C、15D、2022.现阶段麻疹暴发的判定标准是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时间内发生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时间内发生例及以上麻疹病例。(D)A.一周,2,一周,10B.10天,2,10天,10C.一周,2,一周,5D.10天,2,10天,523.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风疹病例应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B)A、5B、10C、15D、2024.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应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A)A、3B、5C、10D、2025.接触者在接触传染期麻疹病例后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到最后一次接触后天。(B)A、15天B、21天C、10天D、7天26.被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方法何者错误:(E)A尽量挤出伤口处污血B持续肥皂水冲洗30分钟C局部涂碘酒或酒精D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E无菌缝合包扎27.如果发生脊髓灰质炎疫情则是:(C)A.普通疫情B.重大疫情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自然灾害发生后,早期的主要威胁是(A)A肠道传染病B虫媒传染病C呼吸道传染病D人兽共患传染
本文标题:疾控比武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4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