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主要内容基本原理研究类型一般实施步骤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优点与局限性第一节概述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也称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study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的患者组成病例组,以未患有该疾病者(或未发生某种临床事件者)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某个或某些因素的暴露史,通过比较两组暴露史的有无或暴露的剂量,研究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一种常用于广泛探索或初步验证病因假设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观察性研究,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人群是自然生病的,无人为干预)必须设立对照组(可比,未患某病)时间顺序:从“果”→“因”一般不能明确因果的时间顺序,但可为前瞻性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思考:病例对照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异同点?两种研究设计本质的不同是分组依据不同、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析思路不同。病例对照研究按是否患病分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暴露情况;历史性队列研究尽管是“回顾”过去的暴露和疾病发生资料,但分组是按暴露与否,前瞻性追踪结局-疾病发生与否。前者是回归性的研究设计,后者是前瞻性的研究设计(从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析思路来说),只不过是过去的资料,有点“回顾”成分而已,容易使人混淆两者。2适用情况疾病比较罕见,如恶性肿瘤的研究潜伏期较长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研究深入检验病因假说对疾病的发生还没有深入了解,可初步探讨病因研究人群流动性特别大,不适合队列研究第二节研究类型一、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和对照之间的关系不作限制和规定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1、成组匹配categorymatching或称频数匹配frequencymatching某些特征或因素在不同组的比例一致2、个体匹配individualmatching以个体为单位,对某些特征或因素进行匹配(最多做到1:4)1)病例与对照匹配的因素◆混杂因素confoundingfactor(已知+可疑)(所谓混杂因素就是要与暴露因素相关且与疾病结局相关)(比如研究吸烟与肺癌,性别就是一个混杂因素)常见因素:年龄+性别不能匹配的因素-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比如:高血脂是脑卒中的一个中间变量)-只与可疑暴露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变量如是否服用避孕药与宗教信仰有关,但宗教信仰与所研究的疾病无关,则不应作为匹配因素2)病例与对照匹配的目的(◎优点)提高研究效率研究效率=2R/(R+1)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作用3)匹配带来的问题增加工作难度(费用、时间)限制样本量匹配因素将无法再进行分析匹配过头overmatching把与结局变量关联性很强的独立变量作为匹配条件,从而低估真实病因的作用,称为匹配过头-损害统计效率-损害真实性-损害费用效益第三节一般实施步骤基本步骤复习文献,提出假设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选择病例及适宜的对照3确定样本量选定研究因素,获取相关资料数据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一、提出假设二、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是否进行匹配根据研究目的-广泛探索病因,可采用不匹配或频数匹配-深入探索或验证病因假说,应采用匹配形式根据病例数量-少→匹配;多→匹配或成组-匹配可使用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病例的选择1、选择原则选择的病例能够代表目标人群中病例的总体2、选择标准-诊断可靠,使用金标准-自订标准:宽严适度(假阳性、假阴性)-为了控制非研究因素的干扰,可对暴露情况作出规定3、病例的类型最好是新发病例4、病例的来源-Hospital-based(以医院为基础)诊断正确,易获得;代表性差(容易发生选择偏倚)-Communityorpopulation-based(以社区为基础)普查或抽样调查资料疾病监测资料疾病登记报告系统等※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中最困难、争议最多的方面1、设置对照的目的:-估计目标人群的暴露比例-与病例组的暴露比例进行比较-平衡研究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2、选择原则:-代表性:能代表目标人群暴露的分布情况-可比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尽可能一致对照应满足的条件对照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或者是产生病例的源人群(sourcepopulation)中全体未患该病者的一个随机样本对照一定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如有可能,应尽可能排除亚临床或处于潜伏期的疾病代表性强;不宜获得4对照可为不健康者,但所患疾病病因不应与所研究疾病的病因相同注意研究因素以外其他因素的均衡性无应答者要有统一合理的更换办法,慎重处理3、常见的对照来源1)医院对照hospitalorcliniccontrols优点:容易配合缺点:代表性差,对照的其他疾病影响2)人群对照populationcontrols优点:代表性好缺点:不易实施,不易配合3)特殊对照specialcontrols病例的邻居、朋友、同事、配偶、亲属等,用于匹配研究四、估计样本含量1、样本量的决定因素: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p0,及在病例人群中的暴露率P1d=P1-P0↑→样本量↓2)研究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估计值,即RR或ORRR/OR远离1→样本量↓3)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即第一类错误α4)要求的把握度,即1-β估算样本量需注意!总样本量相同的情况下,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量相同时,统计学效率最高公式计算出的是估计值,不精确样本量大,结果的精确度较好,但也会增加调查工作的负担和费用五、研究因素的选定与测量1、暴露因素的选择1)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线索2)参考前人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3)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2、暴露因素的测量暴露的定义、暴露水平、暴露方式、测量方法。。。第四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基本步骤资料的整理1.原始资料的重新核查2.资料的分组、归纳,或者编码、输入计算机数据的统计分析1.描述性统计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进行均衡性检验2.关联性的统计推断数据的统计分析5(一)描述性统计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如进行了匹配需描述匹配的因素与方法2、均衡性检验检查病例组与对照组是否均衡可比如果不可比,在后续分析中需进行调整(二)统计推断将资料整理成表格形式病例和对照组暴露比例差异的显著性检→即回答E和D是否有联系?估计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计算95%可信区间结果解释→可能存在哪些偏倚?得出什么结论?关联强度分析1、不匹配或成组匹配的资料分析要记得相应的卡方公式,检验四个表X2=(ad-bc)2T/m1*m0*n1*n0T表示a+b+c+d病例对照研究用OR来表示关联强度OR:oddsratio,比数比,交叉乘积比OR定义为病例组的暴露比值和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病例组的暴露比值=a/(a+c)比上c/(a+c)=a/c,相当于用暴露的除以未暴露的对OR的理解由于病例对照研究无法得知危险人群的大小,也即无法获得发病率资料,故无法计算相对危险度(RR),只能通过OR估计关联强度,也即OR是RR的估计值OR的意义与RR相同,表示的是暴露者发生某种疾病的风险是非暴露者的多少倍对于罕见病(发病率5%)来说,通过OR可以很好估计RROR值是一个样本的点估计值,他不能反映总体OR值,故需用样本OR推测总体OR所在范围。95%CI不包括1,说明OR=2.97不是抽样误差,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1︰1匹配的资料分析OR=c/b(病例组/对照组)第五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一、选择偏倚1、入院率偏倚admissionbias也称Berkson偏倚研究对象从医院获得,与一般人群有差异,不同医院来源的对象也有差异控制方法:设计阶段尽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对象,在多个医院选择病例,在人群中选择对照暴露因素病例组对照组合计有aba+b=n1无cdc+d=n0Totala+c=m1b+d=m0a+b+c+d=nbcaddbcaOR//1:1对照组病例组合计有暴露史无暴露史有暴露史aba+b无暴露史cdc+d合计a+cb+dT(a+b+c+d)X2=(b-c)2/(b+c)62、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prevalence-incidencebias,也称奈曼偏倚Neymanbias研究对象多为现患病例,更多提供了与存活相关的信息,且可能改变暴露因素控制方法:尽量以新发病例为纳入对象,或进行队列研究,同时将暴露程度、暴露时间和暴露结局联系起来进行结论推断3、检出症候偏倚detectionbias也称暴露偏倚unmaskingbias有暴露因素者某种与疾病无关的症状而就医,从而提高了早期病例的检出率,导致过高地估计了暴露的作用,产生系统误差控制方法:如果延长收集病例的时间,使其超过由早期向中、晚期发生的时间,则检出病例中的暴露率会趋于正常二、信息偏倚1、回忆偏倚recallbias控制方法:选择不易为人们忘记的重要指标做调查,重视问卷的提问方式和调查技术2、调查偏倚investigationbias,包括诱导偏倚和报告偏倚inducementbias&reportingbias控制方法:尽量采用客观指标,做好调查员培训,对调查结果进行复查三、混杂偏倚控制方法:设计阶段进行限制、匹配,数据分析时进行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第六节优点与局限性优点研究效率高,需要的样本量小,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适用于发病率低的罕见病的研究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系还可进行疾病预后因素、临床疗效、疫苗免疫效果等多方面的研究缺点偏倚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大,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获得既往信息时存在回忆偏倚不适用于人群暴露率很低的因素的研究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难以判断,因果推断能力较差,难以验证因果关系无法计算发病率、RR,只能用OR来估计RR总结病例对照研究就是“病例”和“对照”的研究对象选择的可比性,对象选择的代表性数据整理分析方法
本文标题:病例对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4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