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秦汉时期中央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之间的关系。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两汉以来汉与匈奴的和战情况:包括汉初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的基本史实。理解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汉与匈奴关系的和战情况,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知道国力的强弱是决定对外关系的关键因素。通过汉武帝时期大破匈奴史实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匈奴的战争也是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实行的军事措施,使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匈奴兴起和与汉朝和战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匈奴对祖国历史的贡献,培养学生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交往,是值得后人尊敬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汉与匈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课:PPT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这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诗中表达了对胡人的痛恨、并且提出如果有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在,那些胡人就不敢侵扰中原。那么,飞将军李广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使得匈奴人害怕呢?今天,我们学习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板书: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师:我们经常讲,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历史也是由包括汉族在内的诸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他们也在很早的时候就生活在祖国这片大地上,他们在历史上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过贡献。这些少数民族有的今天还存在,比如说:蒙古族、满族;有的已经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消失了,比如汉朝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等。今天我们要讲到的这个少数民族就是在秦汉之际兴起的匈奴。请大家阅读课本77页第一目的内容,了解一下匈奴的兴起。生:阅读师:匈奴族是怎样兴起的?生:秦汉之际,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师:通过课本,我们了解到,匈奴族原本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在秦汉之际,匈奴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首领,就是冒顿单于。冒顿单于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就是依靠这支军队,使冒顿单于逐渐打败周边的游牧民族,从而统一了蒙古草原。师: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之后,对匈奴的发展起了什么影响?生: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冶铸业、农耕。匈奴进入鼎盛时期。师:想一想:匈奴对我国的历史作出了哪些贡献?生:统一了蒙古草原,经济生产迅速发展。师: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后,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特别发达,冶铸业也获得发展,匈奴人也逐渐使用铁器作为生产生活用具和打造兵器。在与中原的交往中,匈奴人也学会了农耕,开始了农业生活。总之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兴起了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并且这个国家还不断南下,骚扰中原地区。严重威胁到当时的中央政权,给国家的安定,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师:同学们想想,我们在学习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讲到了秦为了抵御匈奴,曾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生:修长城,派蒙恬驻守,并迁移人们在河套地区垦田戍边。师:当时,秦朝的势力比较强大,秦始皇对于匈奴的侵扰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采取积极防御的措施。一方面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另一方面,又让蒙恬修筑长城,以便阻挡匈奴人南下骚扰。然而,到了秦末,中原地区发生战乱,匈奴人趁机多次南下扰边,又重新取得了河套地区。到了汉代,汉与匈奴的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整个两汉时期,汉政权与匈奴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我们一起看第二、三目——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板书:二、汉与匈奴的关系1、汉初和亲师:请大家预习课本第二目和第三目,梳理出整个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和战关系。生:阅读,整理。师: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分为几个阶段?生:师:首先是汉初。汉王朝被迫和亲。什么是和亲?古代,为实现民族关系的友好相处,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采取联姻的方法,以巩固双方的关系,维护汉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相处。这种政策就叫和亲政策。师:为什么西汉初年,要实行和亲政策?生:国力弱。师:对,前面我们学习两汉经济的发展一课时提到,汉初社会经济萧条,社会的物资也十分匮乏,就连皇帝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就何况普通老百姓了。而相比起汉朝,匈奴的政权正处于鼎盛时期。我们刚才提到了,匈奴的畜牧业发达,所以,匈奴拥有强大的骑兵。汉高祖曾经亲自率兵出击匈奴,结果被匈奴单于围困于白登,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由此之后,汉朝统治者被迫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尽量换取和平。师:但就是这样,也不能阻止匈奴挥师南下。这样,匈奴始终在汉初威胁这中央政权,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情况才有所改观。师:汉武帝时,汉与匈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2、汉武帝时期反击生:大规模反击,取得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师:大家想想,为什么汉武帝时期不再实行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反击?生: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有条件进行大反击。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师:汉武帝时期,涌现出许多抗击匈奴的名将,我们在本节课开始讲到的飞将军李广,就是抗击匈奴的名将。而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卫青和霍去病。师:大家结合课本找找,卫青和霍去病有哪些功劳?生:……师:经过漠北战役,匈奴人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师:想一想:汉武帝为什么能够打败匈奴?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师:匈奴发展到公元1世纪中期,分裂为几个部落,其中一个部落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板书:3昭君出塞师:怎样看待昭君出塞?此时的和亲与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有何区别?生:讨论。师:昭君出塞为促进汉与匈奴的友好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值得颂扬的。PPT昭君墓人们的题诗师:我们再看看东汉时期,匈奴又进行了哪些活动?生: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与汉族融合;北匈奴退居漠北,并控制西域地区,还一度侵扰中原,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反击,北匈奴大败,开始了西迁。板书:4东汉时期反击师:大家通过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变化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史实西汉初期和和亲;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织品,开放边境市场,进行贸易汉武帝时期战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期和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王昭君自请前往东汉时期战派窦固、窦宪北击北匈奴匈奴与汉有战有和,决定战和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生:总结,思考。师:国力是根本。1.(2006年,四川宜宾)比较题。很多历史事件有相同的名称,然而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有着不同的含义,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不同。1.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西汉初期,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和亲”;2.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提示:可从性质、原因入手,解答此题。)解析:此题是以比较的方式来考查不同时期类似的历史事件。考查了学生对汉代不同时期实行的和亲政策的原因的理解。答案:第一个“和亲”是被迫的,是为了抵御匈奴而进行的;第二个和亲是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的。2.(2007年,黄石)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汉代王昭君出塞历史作用的理解。要求学生首先对“昭君出塞”图能够记忆和再认,在此基础上选出正确的答案。答案:D六、同步检测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A.可汗B.单于C.赞普D.大王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4.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A.白登之围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蒙恬出击匈奴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下列历史人物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7.阅读下列材料: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请回答:①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③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8.问答题:简述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参考答案:1.B2.C3.C4.B5.A6.B7.①霍去病;②为国忘家,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③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维护了北部边郡的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8.①汉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才解围。②白登之围后,汉与匈奴“和亲”。③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把匈奴赶到漠北,从此不能与西汉抗衡。④汉元帝时,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本文标题: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