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选择:1、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D)A.磷酸B.蛋白质C.类脂D.核酸2、通过性接触或吸毒共用污染注射器传播的病毒是:(A)。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水痘-带状疱疹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埃可病毒E.轮状病毒3、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机制(C)A.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B.阻止病毒进入易感染细胞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D.影像病毒装配E.拟制病毒的释放4、下列为病毒的特殊结构是(D)A衣壳B核心C核衣壳D刺突E壳粒5、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C)。A、痢疾杆菌;B、结核杆菌;C、痢疾杆菌噬菌体;D、大肠杆菌6、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A)。A.脂类B.多糖C.蛋白质7、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B)。A.DNA和RNAB.DNA或RNAC.DNAD.RNA8、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C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C.含有DNA和RNAD.对干扰素敏感E.耐冷不耐热9、HBV的核酸类型是()A、单股RNAB、双股RNAC、双股线状DNAD、双股环状DNAE.单股DNA10、朊病毒的主要特征是(A)A.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B.只有dsRNA,没有蛋白质外壳;C.只有ssRNA,没有蛋白质外壳;D.只有DNA,没有蛋白质外壳。11、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B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B.有包膜的病毒才有感染性C.衣壳由壳粒构成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12、病毒粒子中的一种结构是来自寄主细胞膜的,它是(A)。A.包膜;B.刺突;C.衣壳;D.核心。13、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A)A.糖蛋白B.脂肪C.RNAD.DNA14、温和噬菌体的核酸类型都是(A)。A、dsDNAB、ssDNAC、dsRNAD、ssRNA15、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D)A.吸附作用B.保护核酸作用C.病毒包膜的成分D.免疫原性16、下列为病毒的特殊结构的是:(E)A.核心B.衣壳C.壳粒D.核衣壳E.刺突17、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C)。A病毒分子量小B病毒增殖快C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18、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BA.ECHO病毒B.麻疹病毒C.柯萨奇病毒D.腺病毒19、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dA.突变B.基因重组C.加强作用D.表型混合20、人畜共患的病毒不包括(b)。A、流感病毒B、乙肝病毒C、狂犬病毒D、朊病毒21、22、有包膜的病毒侵人细胞的方式是EA.胞饮B.直接穿人C.吞噬D.膜融合E.裂解细胞膜23、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BA.微米(μm)B.毫微米(nm)C.微微米(pm)D.毫微微米(fm)E.微微微米(am)24、病毒的对称性有(B)1螺旋对称2二十面体对称3复合对称4复杂对称5辐射对称A1245B1234C1345D234525、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A.复制B.二分裂C.分枝D.减数分裂26、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CA.交叉复活B.多重复活C.温度敏感性变异D.互补作用27、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BA.含有DNA和RNAB.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C.含有核蛋白体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28、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DA.昆虫叮咬吸血B.呼吸道C.输血—注射D.粪—口途径E.经产道感染29、下列关于病毒说法错误的是(D)A.没有细胞结构B.近有一种类型的核酸C.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D.可以独立存活30、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是:EA.蝇B.虱C.蚤D.革螨E.蚊31、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D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32、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A)A.核衣壳B.核酸C.衣壳D.包膜E.壳粒与病毒释放的途径的33、白喉棒杆菌当其染色体DNA菌株,此种现象称为(D)。A.转化;B.转导;C.转染;D.溶源转变34、能吸附宿主细胞协助病毒侵入细胞的部分是(B)A.核酸B,衣壳C。包膜D。壳粒E,刺突35、以下哪种不是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B)A性传播B唾液传播C垂直传播D血液传播36、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C)A.管形颗粒B.小球形颗粒C.Dane颗粒D.HBeAgE.HBcAg37、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A.双股DNAB.双股RNAC.单负股RNAD.单正股RNAE.单股DNA38、有一类病毒的RNA是具有侵染性的,它是(B)。A.RNA病毒;B.+RNA病毒;C.-RNA病毒;D.反转录病毒39、T4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其早期转译所产生的蛋白质中,最重要的一种是(B)。A.T4的RNA聚合酶;B.修饰寄主的RNA聚合酶的更改蛋白;C.分解寄主细胞的DNA酶;D.T4的DNA聚合酶40、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范围主要取决于(B)A.细胞表面的受体B.病毒表面的接触蛋白C.病毒表面的血凝素D.病毒的衣壳E.病毒的包膜41、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是?(C)A列文虎克B罗伯特虎克C贝杰林克Dadolfmayer42、下列病毒中,属于是DNA病毒的是(B)。A.口蹄疫病毒B.马立克氏病病毒C.新城疫病毒D.禽流感病毒43、下列有关病毒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叙述错误的是(C)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内核组成C.病毒可以利用自身的营养分裂形成新个体D.病毒的繁殖是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的44、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D)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C.构成病毒衣壳蛋白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45、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AA.核酸+包膜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D.核心+衣壳E.核酸+蛋白质46、1、病毒的复制过程依次是(B)a.脱壳b.吸附c.装配与释放d.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e.侵入A.badecB.baedcC.ebadcD.abedc47、关于狂犬病病毒描述正确的是(B)。A.有囊膜、核酸为DNAB.有囊膜、核酸为RNAC.无囊膜、核酸为DNAD.无囊膜、核酸为RNA48、具有分段基因组的病毒是(D)。A.+RNA病毒;B.-RNA病毒;C.RNA病毒;D.RNA病毒49、病毒主要有什么组成(A)A、蛋白质和核酸B、蛋白质和DNAC、蛋白质和RNAD、核酸和核糖体50、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的五邻体位于(A)。A.12个顶角上;B.20个面上;C.30条棱上;D.分别位于12个顶角上、20个面上、30条棱上5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C)A包涵体B特异性新抗原.C细胞转化.D细胞融合名词解释:1、病毒基因重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遗传物质(核酸)的交换,称为(病毒)基因重组,其子代称为重组体。2、人畜共患病:也称人兽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3、毒粒(virion)是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所以说一般具有侵染性是因为有些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是分节段的,如雀麦花叶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四种。而且RNA1、RNA2和RNA3、RNA4分装在大小形状相同的三种球形颗粒中,只有三种颗粒混合,才具有侵染性。4、非增殖性感染:由于病毒或细胞的原因,只是病毒的复制在病毒侵入敏感细胞后的某一阶段受阻,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结果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粒子5、horizontaltransmission:泌尿生殖道传播。6、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母亲)传播给子代(胎儿/新生儿)7、粘性末端:某些线性双链DNA分子延伸出来的同源的单链碱基序列,可配对形成环状结构,或两个病毒形成二聚体。8、干扰素:是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生物活性9、朊病毒(prion):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10、包涵体:某些病毒侵入细胞后,常可使宿主细胞形成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小体,称为病毒的包涵体。11、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12、溶源转变(lysogenicconversion):少数溶源菌由于整合了温和噬体的前噬菌体而使自己产生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表型的现象。13、无义突变:碱基改变使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子密码子,使蛋白质合成中断,产生无活性的多肽。14、自发突变:是指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突变。15、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显、隐性感染后,病毒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基因被激活而急性发作,增殖出病毒颗粒,出现显性感染。16、ts突变株:就是温度敏感性突变株。即在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则不能增殖。这是因为ts变异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高温度下失去功能,故病毒不能增殖。17、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18、病毒学:是以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19、病毒:是由蛋白质包裹的、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必须进入易感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20、复制周期:病毒增殖是复制,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复制一般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经过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21、病毒的概念:一类既具有生物大分子属性和生物体基本特征,又具有细胞外感染性颗粒形式和细胞内繁殖性基因形式的十分独特的生物类群22、干扰现象(Theinterferencephenomenon):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23、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24、核衣壳:核衣壳是病毒蛋白质衣壳和病毒核酸的合称25、刺突(spike):有些病毒粒子表面尤其是在有包膜病毒粒子表面具有的突起物称为刺突。26、病毒吸附蛋白(virusattachmentprotein):病毒表面上能够识别特异的宿主细胞的结构蛋白,称为病毒吸附蛋白。27、病毒灭活:是指在一定的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破坏病毒的结构使其失去感染性。被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抗原性和血凝特性。28、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群既不依赖抗体参与,也不需要抗原刺激和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29、肝炎病毒:是指以侵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脏炎症的一组病毒,主要包括A、B、C、D和E5个型肝炎病毒,在我国分别叫做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30、顾氏小体(Guarnieri'sbody):痘苗病毒引起的细胞质内嗜酸性的包涵体,称为顾氏小体。31、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通过有序的基因调控而诱导的细胞自杀。大题:1、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①输血及血源性传播;②母婴围产期传播;③医源性传播;④接触传播,主要是以性接触为主的密切接触传播。⑤其中,有些传播机制(部分类别)可发生重叠。2、什麽是干扰素I型干扰素和II型干扰素有何特点?答: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功能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糖蛋白.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分为α,β和γ三种.α干扰素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二者构成I型干扰素,而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
本文标题:病毒学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