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是正常物质的数量异常增加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常伴有组织器官的功能降低。虎斑心:脂肪变性的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性的暗红色心肌相间,似虎皮斑纹。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坏疽: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后,激发腐败菌感染,以致坏死组织呈黑褐色溃疡:皮肤、粘膜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较深的缺损。空洞:内脏的坏死组织液化后经自然管道排出所留下的空腔。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钙化:骨和牙齿外的组织内出现钙盐沉积细胞凋亡: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再生:组织缺损后由其临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肉芽组织: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形似纤维素(纤维蛋白)。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发生溶解液化而变成液态。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比正常增多的状态。动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静脉性充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器官或组织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叫淤血。心力衰竭细胞:含有含铁血红素颗粒的巨噬细胞。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由于间质的结缔组织增生和含铁血红素的沉积可使肺质地变硬,颜色变为棕褐色。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脏的表面或切面上可见红(淤血)黄(脂肪变性)相间的花纹,状似槟榔切面。出血:血液自心血管腔流出体外(外出血)、组织间隙或体腔(内出血)。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流中的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梗死:局部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炎症介质: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主要参与炎症时血管反应和渗出的化学因子。变质:炎性局部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变性或坏死。渗出: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趋化作用:渗出的白细胞向着炎症区域的化学刺激物所在的部位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炎细胞侵润:炎症过程中渗出的白细胞聚集于炎症局部组织间隙内的现象。核左移:末梢血中相对不成熟的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假膜性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与坏死组织共同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覆盖在发炎黏膜的表面。绒毛心:发生在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搏动,渗出的纤维素被牵拉成绒毛状。化脓:炎区坏死组织被中性白细胞释放的蛋白酶溶解、液化的过程。脓肿: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常形成含有脓液的腔,多见于皮下组织、肺、肝、脑等处,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蜂窝织炎:指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窦道和瘘管:深部组织脓肿像体表或体腔穿破所形成的排脓管道称窦道;若另一端向自然管道穿破,则形成体表或体腔与自然管道沟通的排脓管道,称为瘘管卡他性炎:发生在粘膜的较轻的渗出性炎症炎性肉芽肿: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炎性息肉:粘膜的慢性炎症,局部腺体和间质增生所形成的带蒂肿物。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分化:肿瘤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间变: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肿瘤的演进: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其侵袭性增加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由于附加基因的突变作用于不同的瘤细胞,使瘤细胞的亚克隆获得不同的特性,如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抗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性质的肿瘤的过程。恶病质:病人极度消瘦、严重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综合征。交界性瘤:有时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这些介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称交界性肿瘤。癌: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指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有少数可能转变成癌。非典型增生:指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于诊断为恶性的状况。原位癌:一般指累及上皮或表皮全层的重度非典型增生或癌变,但尚未突破基膜而向下浸润性生长,称为原位癌。单纯癌:低分化腺癌,无腺管样结构,亦称实性癌。髓样癌:为一种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多,间质纤维结缔组织相对较少,质软如脑髓。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和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的临床症状,此类肿瘤为异位内分泌肿瘤,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原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编码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序列,一般以非激活形式存在。各种环境或遗传等因素可使其激活成为癌基因,导致生长信号过度或持续出现,细胞发生肿瘤性增生。抑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类基因,其产物能抑制细胞生长,即对细胞增殖起负调控作用。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积水:指水肿发生在体腔内。隐性水肿:皮下组织液增多,达原体重的10%,用手指按压不出现凹陷,称为隐性水肿。凹陷性水肿:当皮下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当手指按压体液流向四周而出现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肺气肿指末梢肺组织舍气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增大、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2.肺心病由于肺部疾病、胸廓畸形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以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为主的心脏病。3.支气管扩张症是以肺内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4.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时,由于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致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称肺肉质变。5.巨细胞肺炎病毒性肺炎时,细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肥大,并可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故称巨细胞肺炎,常见于麻疹性肺炎。6.硅肺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一种职业病。7.硅结节硅结节是硅肺的特征病变,早期硅结节主要由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组成,即细胞性结节;随病程进展,结节由增生的胶原纤维取代,即纤维性硅结节。典型的硅结节主要由同心层状或旋涡状排列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结节内可见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的小血管。1.风湿病(rheumatism)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2.阿少夫小体(Aschoffbody)纤维蛋白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病变。3.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4.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大多数为动脉)局限性异常扩张。5.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6.向心性肥大:.高血压代偿期内,心脏肥大,重量增加,左心室壁肥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脏不扩大,甚至略为缩小。*7.扩张性心肌病:是以进行性心脏肥大、心腔扩张和收缩能力下降为特征的一型心肌病。*8.限制性心肌病:是以心室充盈受限为特点,典型病变为心室内膜和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导致心室壁顺应性降低,心腔狭窄。9.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变硬,皮质变薄,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10.肥厚性心肌:是以心肌肥大、室间隔不匀称肥厚、舒张期充盈异常及左心室流出道受阻为特征。风湿小体:由纤维素养坏死、风湿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及少量单核、淋巴细胞构成,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赘生物:心内膜炎时瓣膜的闭锁缘上所形成的主要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的白色血栓。心瓣膜病:指心瓣膜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并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离心性肥大:伴有心腔明显扩张的心肌肥大。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镜下部分肾单位萎缩纤维化、部分肾单位代偿性扩张肥大。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呈细颗粒状,称为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多见于高血压后期。高血压病:高血压时,由于脑内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水肿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变现的症候群。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耗氧量骤增导致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心肌梗死:由于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心肌硬化:由于长期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广泛的心肌纤维化。动脉瘤:病变引起的动脉壁局限性膨出。肠上皮化生:是指病变区胃粘膜上皮被肠腺上皮替代的现象。嗜酸性小体: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胞质进一步浓缩,核也浓缩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得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毛玻璃样肝细胞:HE染色光镜下,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常可见部分肝细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胞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此种细胞为毛玻璃样肝细胞。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幽门腺化生:胃体和胃底部病变区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由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消化性溃疡病:是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高度水肿,由多角形变为圆形,胞质完全透明,称气球样变,是病毒性肝炎时常见的肝细胞变性。点状坏死: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桥接坏死:肝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肝细胞坏死带。常见于中度或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在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基础上,继发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肝性脑病:由于严重的肝脏疾患所引起的意识障碍为主的神经精神综合征。革囊胃:癌组织向胃壁内弥漫性浸润,导致胃壁普遍增厚,变硬,胃腔变小,状如皮革,称为革囊胃。印戎细胞癌:是粘液癌的一种类型,癌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粘液,将胞核挤压于一侧,使癌细胞呈形似印戒状,称为印戒细胞,由其构成主要成分的癌称为印戒细胞癌。Krukenberg癌:胃肠道粘液癌浸润至浆膜后,癌细胞脱落种植于卵巢,在双侧卵巢形成转移性癌,这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称为Krukenberg癌。
本文标题:病理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