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理论讲授部分绪论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了解:病理学历史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新技术(详见附录二),病理学在临床中的作用(详见附录一)。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掌握: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可逆性损伤(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概念、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和结局,细胞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类型;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常见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原因。细胞凋亡的机制。了解: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常见细胞可逆性损伤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发生机制;细胞、组织损伤对机体影响;凋亡的生理与病理意义;细胞老化的概念和可能的机制。第二章损伤的修复掌握:再生与修复的概念;细胞周期、生长因子和干细胞的概念;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熟悉:再生的方式;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与细胞再生中的作用;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和过程(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与神经组织的再生);骨折愈合过程。了解:影响再生的因素。细胞的再生与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掌握:血栓形成、血栓、附壁血栓、充血、瘀血、出血、血栓栓塞、栓子、梗死、败血性梗死、水肿的概念;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主要类型和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产生的条件、病变和结局。熟悉: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及透明血栓的形态学特点及好发部位;栓子的种类、来源及运行途径。了解:出血性梗死和贫血性梗死的形态学改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特征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第四章炎症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改变、细胞渗出和吞噬过程的机制;炎症的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急性炎——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炎;慢性炎——非特异性慢性炎、肉芽肿性炎;炎症的经过和结局;有关术语:脓肿、积脓、蜂窝织炎、窦道、瘘管、溃疡、糜烂、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肉芽肿等。熟悉:炎症的原因;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和结局;炎症介质的种类和作用;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第五章免疫性疾病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熟悉艾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熟悉器官与组织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的类型。了解自身免疫病的概念。第六章肿瘤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大体形态特点和组织形态特点(组织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途径;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恶性肿瘤分级与分期的原则;肿瘤命名和分类的原则(WHO分类)。有关术语:癌、癌症、肉瘤、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间变、异型性、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上皮内瘤变(CIN)、转移、副肿瘤综合征、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等。熟悉肿瘤生长的动力学特点、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的演进和异质化;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临床特点);常见肿瘤(如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等)和癌前病变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物学特性;癌与肉瘤的鉴别。了解肿瘤的病因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能够举例说明某一种肿瘤的可能发病机制,如Burkitt淋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过程及机制。第七章环境病理学自学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疾病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复合病变;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相关的预防知识。掌握重要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掌握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等。掌握高血压病的定义、分类及细、小动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特点,临床表现及后果;熟悉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掌握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外膜炎的病变特点。熟悉风湿病的临床病理联系,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慢性心瓣膜病基本病变特点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了解动脉瘤、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基本病变特点。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病理学、临床表现及结局。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及后果。三种肺炎病理和临床如何区别。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死因分析。掌握肺癌(支气管源性癌)的病因、常见肺癌的类型和分化程度的区别,病理诊断肺癌的常用方法。熟悉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肺硅沉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学特点。熟悉鼻咽癌的病因,病理变化,扩散途径,临床病理联系。第十章消化道疾病掌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主要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基本病理改变、临床病理联系。熟悉幽门螺杆菌在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以及胃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熟悉Barrett食管、阑尾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第十一章肝脏、胆囊和胰腺疾病掌握肝脏损伤的基本病变,各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改变、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以及临床病理联系。了解胆囊炎、胆石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第十二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掌握淋巴瘤的概念。熟悉霍奇金淋巴瘤的基本病理改变,熟悉淋巴瘤的分类原则和诊断方法。了解Burkit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能够正确理解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报告的含义。了解髓样肿瘤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急性髓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了解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概念。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熟悉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分类。掌握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各型的病理变化。了解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概念;狼疮性肾炎和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变与临床特征。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肾小管坏死的病因和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了解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征。第十四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熟悉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炎症的病因和病变特点;熟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熟悉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与内分泌因素的关系;了解常见肿瘤蔓延转移途径;熟悉卵巢肿瘤分类原则,了解卵巢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分类的临床意义。熟悉乳腺非增生性疾病与增生性疾病(包括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了解乳腺癌分型的临床意义。了解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癌、睾丸和阴茎肿瘤的病变特点。第十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了解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变特点。熟悉垂体腺瘤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熟悉甲状腺肿的病理改变;及其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甲状腺炎及甲状腺肿瘤的病变特点。熟悉糖尿病的分类和病理变化。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熟悉神经系统血管病变(AVM、出血、梗死)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无脑儿、脊柱裂)、神经系统创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Alzheimer病、Parkinson病)、Prion病、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神经系统常见肿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的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第十七章骨关节疾病自学第十八章传染病和真菌病熟悉传染病的基本传播规律。掌握结核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和转归规律;肺结核病的病理改变及类型;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区别。了解肺外结核病(肠、腹膜、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及关节、淋巴结)的类型。了解麻风病的病因、病理改变;熟悉伤寒、菌痢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伤寒及菌痢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肠结核与肠伤寒的区别。熟悉性传播疾病的概念、梅毒等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的病变特点,了解深部真菌病的发病条件、共同病变特征;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变特点。第十九章寄生虫病熟悉阿米巴病、血吸虫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肠阿米巴病和肠细菌性痢疾的区别。了解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猪囊虫病、棘球蚴病的病因、病理改变。
本文标题:病理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