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户外/运动 > 病理生理学名解(完整版)
1.疾病(disease):指机体在病因作用下,因稳态(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出现的内环境紊乱,及一系列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process):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理过程可以局部变化为主,也可以全身反应为主。3.病因(causesofdisease):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4.条件(condition):在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它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需的,也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5.脑死亡(brain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标志着全脑机能的不可逆永久性丧失。6.恶性循环(viciouscircle):在某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因果转换时,某些变化可互为因果,周而复始,形成环式运动,而每一次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恶性循环。7.诱因(precipitatingfactor):能够加强病因作用,从而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8.完全康复(completerecovery):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全面恢复了内环境的稳态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即功能代谢恢复正常,受损结构得到修复。9.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recovery):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了基本控制,主要症状已经消失,但体内的某些重要病理变化并未消失,呈慢性化过程,甚至持续终生。10.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即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的科学证据基础上。1.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dehydration):指体液丢失,以水的丢失大于钠的丢失,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2.低渗性脱水(hypotonicdehydration):指体液丢失,以钠的丢失大于水的丢失,血清Na+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3.等渗性脱水(isotonicdehydration):指体液丢失,以水和Na+成比例地丢失,血钠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4.脱水热(feverofdehydration):指脱水严重的患者,由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机体散热受到影响,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婴幼儿因为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生脱水热。5.脱水貌(appearanceofdehydration):指由于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小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液进入血管内,进而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面容消瘦、婴幼儿前囟门凹陷的脱水体征。这种体征叫作脱水貌。6.脱水(dehydration):各种原因造成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2%),此时水代谢呈负平衡状态,并伴有Na的丢失。导致机体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7.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8.隐性水肿(recessiveedema):指组织间隙液体量增加原重量10%,无游离液体存在;但有重量的增加。9.凹陷性水肿(pittingedema):即显性水肿(frankedema),组织间隙有游离液体存在,组织重量增加10%。10.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11.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高钾血症。12.脑水肿(brainedema):脑组织体液含量增加所引起脑体积增大和重量增加,称脑水肿。13.反常性碱性尿(paradoxicalalkalineurine)高钾性酸中毒→细胞内碱中毒→泌H+下降→尿液反而呈碱性。反常性酸性尿(paradoxicalaciduria)细胞内酸中毒→泌H+增多→尿液反而呈酸性。1.超极化阻滞(hyperpolarizedblocking)因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现象。2.去极化阻滞(depolarizedblocking)静息电位过低,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消失,使细胞丧失兴奋的能力的现象。1.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disturbance):病理情况下引起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制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2.,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平均值40mmhg4.SB(standardbicarbonate):即标准碳酸氢盐,指全血在标准条件(T:38℃,PCO2:40mmHg,Hb完全氧合)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它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5.AB(actualbicarbonate):即实际碳酸氢盐,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5.BB(bufferbase):即缓冲碱,指标准条件下,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缓冲碱的总和,它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6.BE(baseexcess):即碱剩余,指标准条件下,将全血标本滴定至pH7.4时所用的酸或碱的量,它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7.AG(aniongap):即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即AG=UA-UC。8.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acidosis)原发性HCO3-减少→pH值趋向于或7.35。9.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alkalosis)原发性HCO3-增多→pH值趋向于或7.45。10.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acidosis)血浆H2CO3原发性升高→pH值趋向于或7.35。11.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alkalosis)血浆H2CO3原发性下降→pH值趋向于或7.45。12.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mixedacid-basedisturbance)同一病人体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13.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ombiningpower):指血浆HCO3-中的CO2含量,主要受代谢性因素的影响。CO2CP增高见于代碱或代偿后呼酸;CO2CP降低见于代酸或代偿后呼碱。14.反常性酸性尿(abnormalacidicurine):低钾血症时,细胞内的K+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的H+向细胞内转移,造成代谢性碱中毒而使细胞内H+增多。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缺K+,K+-Na+交换减少,而H+-Na+交换增多,H+排出增多使尿液呈酸性,称为反常性酸性尿。15.PaCO2:指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它是反映呼吸性因素的指标。1.应激反应(stressresponse):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或应激(stress)。2.应激原(stressor):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包括外环境因素、内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3.热休克反应(heatshockresponse):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表现的以基因表达变化为特征的防御性适应反应。4.应激性溃疡(stressulcer):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表现为粘膜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发生穿孔。5.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应激反应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是一种非分泌型蛋白质。6.急性期反应(acutephasereaction):指许多疾病,尤其是感染、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于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诱发机体产生以血浆蛋白增高为特征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7.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phaseprotein):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8.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产生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被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1.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一种继发于某些基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以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相继激活、并导致广泛微血栓形成及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emolyticanemia):因微血管发生病理变化而导致红细胞破裂引起的贫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裂体细胞(schistocyte):当红细胞随血流通过纤维蛋白丝时,不断受到冲击和挤压,造成红细胞发生机械性损伤,导致外周血涂片可发现新月形、盔甲形、星形、三角形等变形红细胞,这些红细胞被称为裂体细胞。4.FDP/FgDP(fibrinor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bn和Fbg被纤溶酶水解后可生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多肽片段,这些片段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gDP都有很强的抗凝活性。1.发绀(cyanosis):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5g/d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2.缺氧(hypoxia):由于组织氧的供应减少或对氧的利用障碍,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3.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cyanosis):因进食引起血红蛋白氧化,造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青紫。当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L时,皮肤粘膜可出现青紫颜色,称为肠源性紫绀。4.低张性缺氧HypotonicHypoxia:PaO2下降,动脉血供应组织的O2不足。5.血液性缺氧HemicHypoxia:Hb数量下降或性质改变,血液携带氧量减少,导致的供氧不足.6.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Hypoxia: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组织供血量下降引起的缺氧.7.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Hypoxia:在组织供应氧正常的情况下,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8.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Hb-Fe2+氧化为HbFe3+OH,Fe3+与羟基牢固结合,失去携氧能力,剩余的Fe2+与O2亲和力增强,氧离曲线左移。1.发热(fever):指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值0.5℃。发热的基本特点是: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功能正常,属于主动性体温升高。2.过热(hyperthermia):指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体温调定点。过热的基本特点是:体温调定点不变,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属于被动性体温升高。3.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EP):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细胞因子。4.发热激活物(pyrogenicactivator):指各种能够刺激机体某些细胞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即内生致热原)的物质。发热激活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外源性非微生物发热激活物和体内某些代谢产物。5.外生致热原(Exogenouspyrogen):指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6.热限(febrileceiling):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依赖性,即随着致热原剂量的递增,发热效应相应加强,但到达一定水平后,再增加致热原剂量,发热效应不再增强,表明体温上升被限制于一定高度,此现象被称为热限。1.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2.无复流现象(no-reflowphenomenon):指在再灌注时放开结扎动脉,重新恢复血流,部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流的现象。3.自由基(FreeRadicals)外层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4
本文标题:病理生理学名解(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