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十课.爱因斯坦还小女孩
第十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棕、褐、缸、蓬、窝、射、领、踱”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了解它们的写法和意义,会组成词语。掌握“米、戈、方、钅、车、疒、小”等偏旁部首,注意所学生字与一些形近字的细微差别。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迎面、训导、蓬乱、朝着、纳闷儿、要领、布局、踱、对付、做鬼脸、玩意儿、茫然、憔悴、谈得上、手把儿、一塌糊涂、打算、裹、整个、推崇、酷爱、扣人心弦、消遣”等常用词及词组,“冲、即将、简直、将、直、但愿、通常、关于”等常用副词、介词等,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3、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像……着什么”“没等……,又”“连…,也(都)…,怎么。。。。呢”“我说也是嘛”“怎么谈得上……”“只有上……而不要上”“倘若……怎能上”“反之亦然”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过程与方法: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5、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6、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话说“方程”》,初步了解一些数学和物理等理科学科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8、每周课外阅读字数应不少于2000字,同时应有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9、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情感与价值观:10、通过对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解科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和凡人之处。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理解课文所说科学道理。教学难点:1、告诉我们伟人生活的另一方面,同样是充满着友爱、善良和淳朴的。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教学用具: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学课时:6课时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教学过程授课时间累计课时第一课时课时内容:检查课文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词语学习课时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过程与方法:2、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情感与价值观:3、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课时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板书:10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请同学们齐读三遍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课文(一)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什么?(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且积极思考,初步感受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2、(板书)词语。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5、疑难生字棕、褐、缸、蓬、窝、射、领、踱6、疑难词语迎面、训导、蓬乱、朝着、纳闷儿、要领、布局、踱、对付、做鬼脸、玩意儿、茫然、憔悴、谈得上、手把儿、一塌糊涂、打算、裹、整个、推崇、酷爱、扣人心弦、消遣7、句型学习1、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表示退一步说的假设——结果的关系。例如:即使你同意,他也不见得就会走。即使我们不去,班长他们也会按时完成任务。2、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动词后面的词语表示说的结果。例句:他硬是把老师说动了,老师同意了我们的要求。他把事情说穿了,矛盾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解决了。3、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例如:班里打扫卫生的活儿都让他给干完了。你让班长给老师说一说,就让我们去参加吧。4、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家有得到了好收成。。例句:他刻苦学习,因而考上了大学。老师细心做学生的工作,因而得到了家长的信任。5、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例句:没想到老师竟答应你去了。找了你半天,竟在这儿给碰上了。四、检查步骤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2、做练习一至四题。3、造句练习: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五、分段并概括段意。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3、分段,说说段意。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5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6、概括小标题(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7、填空练习。第一段是()自然段,写第二段是()自然段,写第三段是()自然段,写第四段是()自然段,写六、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课后反思:授课时间累计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情感与价值观: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4、通过对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解科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和凡人之处。课时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课时难点: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一、复习提问1.读拼音,写词语。xǜ()胡子guǒ()被子péng()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指名朗读第一段。(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2.阅读第二段。(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3.理解第三段。(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三、作业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3、作业:做练习二、三题。板书第十课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一次撞(相撞)第二次遇(相遇)第三次等待(相邀)相处课后反思:授课时间:总计课时:第三课时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能够模仿造句。过程与方法:2、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情感与价值观:3、通过对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解科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和凡人之处。。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教学难点:1、告诉我们伟人生活的另一方面,同样是充满着友爱、善良和淳朴的。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一、听写蓬乱纳闷踱步冷不丁衣衫不整蓄着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二、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2.组织讨论。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3)这还不简单!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
本文标题:第十课.爱因斯坦还小女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6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