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导学案
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自己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课前预习案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有哪些表现?(1)(2)2、总体小康具有什么特点?(总体小康含义:总体小康就是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小康水平。由于我国的疆域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达到小康水平。)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哪些?(五个“成为”)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2)(3)【小资料】:“小康”一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给“小康”一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到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基本实现总体小康。21世纪之初,中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2002年,面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很大的现状,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人民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图景。“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伴随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中国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引起外界普遍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已进入“倒计时”。课内探究案【探究一】1989--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表年份城镇居民收入(元)农村居民收入(元)人均GDP(美元)198913766011998542521622000628022538542002770324762020预计18000预计8000预计超过3000注:①小康标准是人均GDP为800美元;②上海、北京、深圳等地,2001年人均GDP已经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而中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还处在温饱阶段。2000年还有近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还有1800万人的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问题1: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问题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Ⅱ、效果评估。1、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A.是低水平的小康B.是不全面的小康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2、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有()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④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的特点是()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些,落后地区要奋起直追B全面小康意味着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同步小康C必然存在着曲折和困难D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5.下列对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认识,错误的是()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必须保持各地区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差距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课后拓展案完成非常学案对应的练习题
本文标题: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6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