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学案
1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学案一、本课考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二、考查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三、考点填空:(填、读背)1.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目标,现在人们生活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总体小康①表现:微观上,城乡、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大大增强。②特点:、的、发展很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有以下几项新要求。(1)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在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3)、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重难点思考】(看、读)1.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详见《名师面对面》P53)(1)区别: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是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以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为主,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是使全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小康。(2)联系: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升华。人民生活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由不全面到全面发展的过程。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详见《名师面对面》P53)五、易错易混知识点1.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过程是一种平衡的发展过程。改:2.GDP是衡量经济增长与成绩的唯一指标。改:六、课堂练习21、当前我们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这一目标,对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而言,要()A.着眼于GDP的增长,发展的更快些B.奋起直追,加快发展C.着眼于消除“三大差别”,缩小贫富差距D.更快发展,率先发展2、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在省委全会的小组讨论中讲了个造桥的故事,“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这样干了三次GDP,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但是真正形成财富的就是那一笔”。这说明()①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真正有效的经济增长②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③单纯的GDP不能衡量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方式④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3、.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A.是低水平的小康B.是不全面的小康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下列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要求的是()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D.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从进程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在发展中应该()A.同步向前发展B.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快一些,落后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C.重点保证发达地区进入现代化D.把速度放在第一位6.根据发改委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范纲要(2008-2020)》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到2012年将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7.“十二五”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A.核心B.根本方法C.基本要求D.第一要义8、“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石化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以人为本B.发展经济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10.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如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换取GDP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GDP,而是“带血GDP”。促进绿色GDP增长,必须()A.发展高科技产业,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B.淘汰小型企业,做大做强大中型企业C.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D.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11.东部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按其发展进程,有望在2015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部地区的基础虽然大都比东部地区差,但其发展速度可圈可点,这使其有可能在2017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说明()A.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C.2017年以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将彻底消失D.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只能越来越大12.山东省胶南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山东省德州市政府启动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开展太阳能推广利用工作,打造“中国太阳城”。两大措施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相同的是()A.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B.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作用C.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D.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引导经济健康发展13、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全会的小组讨论中讲了个造桥的故事:“建大桥,这是GDP,大桥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这样干了三次GDP,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是真正形成财富的就是那一笔。”这说明()①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真正有效的经济增长②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③单纯的GDP不能衡量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方式④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14、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任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阶段。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以及低劳动成本、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继续。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必须()①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④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任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阶段。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以及低劳动成本、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继续。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必须()①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4③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④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2012年8月16日,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目的是用更低成本实现减碳目标,200家企业被纳入试点范围。企业如不能完成减排目标,则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不足部分的配额来履行减排责任。同样,企业如果通过努力超额完成减排目标,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其剩余配额,从而获得一定收益。这一做法有利于()①确保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③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7.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①以人为本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国务院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上述规定主要体现税收的特点是()A.强制性B.无偿性C.固定性D.法制性1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想和期盼,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人民的郑重承诺。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中国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人民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图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文标题: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6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