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应用型本科院的校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朱婉珍胡月罗朝盛(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23)摘要: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学人才培养宗旨,建构的大学数学“菜单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即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专业、应用、拓展”等各个模块,各模块实施“合作教学小组”等不同形式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初步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科内外的师资合作,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词:大学数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菜单式模块化引言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实社会经济,并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教育改革正在成为各应用型高校的共识。课程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基础工具,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的改革也就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如何将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和相关专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学以致用、兼顾基础”的原则,并进行高效的教学和规范的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近年来,众多高校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如面向专业的“分类教学”,以及面向学生的“分层教学”,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2数学课程体系与教学要求仍大多参照我国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指导意见制订,与重点院校没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致使原有课程体系与应用型院校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对陈旧的课程内容和迅速发展的学科技术之间的矛盾;相对统一的课程内容和各专业领域应用所需之间的矛盾;相对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同许多同类本科院校一样,我校当时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以下一些主要问题:问题一,我校人才培养规格所需的“学数学、用数学”与现行大学数学要求存在着差异与矛盾;问题二,原大学数学教学要求与给定的学时数之间存在着差异与矛盾;问题三,大学数学在各专业的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存在分歧意见;问题四,学生掌握大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要求存在着差异。因此,如何对我校大学数学的教学进行改革,使之更紧密地结合专业,突出其对专业的应用性与适用性,充分体现“学以致用、兼顾基础”的原则,适应我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本项目研究依据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基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大学数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从应用的角度或者说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借鉴国内外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经验,改进原有大学数学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了“菜单式模块化”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1.项目研究的内容我们这里所指的“菜单式模块化”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即是我们试图借鉴德国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经验,改变原有大学数学的标准化课程体系,更新现行大学数学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弹性有序的“菜单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行多元化的“课程模块”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1.1构建“菜单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菜单式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总菜单为各课程群,各门课程为下属一级子菜单,每门课程又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应用模块、拓展模块”等四个模块。“基础模块”是指针对一类专3业进行通识教育的大学数学基本内容与基础性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模块也称为统一模块,如高等数学经典内容中的函数与极限和一元微积分。“专业模块”指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所需的大学数学知识与能力,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如针对经管类专业的差分方程。“应用模块”是指大学数学内容与方法在专业中的应用问题,应用模块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渗透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以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实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因此应用模块具有数学与专业的高度交融性。应用模块内容的开发与设计是本项目研究中的重要工作,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拓展模块”是指为学生个体需求和个性发展提供有一定高度和广度的各类数学理论课程、数学实践与实验课程,为爱好数学的、考研的、参加竞赛的、科技创新的等学生服务。1.2创新多元化的“课程模块”教学方法本项目研究中以大学数学的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各个“课程模块”采用不同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基础模块”是对所有学生进行基础性与教育通识性教育,是必修课程的主要部分,由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完成。同一基础模块应执行统一的教学要求;而不同模块则体现不同的教学要求。“专业模块”是专业所必需的独特性数学知识与能力。是必修课程的另一部分内容,由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完成。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教学方式中,鼓励教师积极改革与实践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模块”的主要特点是数学与专业的交融性,教学中应充分凸显数学的应用性。该模块教学根据具体内容而采用灵活多维的方法:①由数学教师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完成;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师生“教学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应用模块的这种开放性、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正是大学数学教学面向专业和凸显数学应用性的最好途径,对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拓展模块”的教学则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开设辅修专业、双学位、开放性实验与实践等各类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或选修课教学的方式完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4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效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1.3搭建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效能本项目研究十分重视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好大学数学学校网站(//0.计与制作与选用一定数量的教学软件。为开放性数学实验与创新学习项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项目研究的一些创新点2.1“模块化”结构形式的课程体系本项目研究面向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创新性地构建大学数学“菜单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较好地解决了面向专业的“分类教学”与面向学生的“分层教学”两种课程体系之间的不兼容问题。从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兼顾体现了“学生”和“专业”的双主体地位。2.2“应用模块”的教学方式“应用模块”创新性地采用开放性、合作式的教学方式,由师生共同组成的“教学合作小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较为新颖。“应用模块”的这种教学方法在充分凸显数学应用性的同时,渗透了一定的专业背景、专业知识,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更教给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3跨学科的“教学合作小组”本项目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由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组建“教学合作小组”形式的设想,并提出由“教学合作团队”共同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进行课程建设等活动。在本项目实施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资源,在组建“教学合作小组”的事项上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3.项目实践及其成果本项目自2007年起在我校实践,项目研究通过多个子项目展开,项目组成员队伍人数较多,教师参与面广。经过了三年多的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本项目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1为应用型院校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5本项目主要成果已经应用到我校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具体体现在2008版及后续的浙江科技学院教学培养计划中。本项目研究为基础课教学如何为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造就“卓越工程师”的教育战略目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省内外各应用型院校的大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起鉴戒作用。3.2有效促进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本项目研究有效推进了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促进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和数学应用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项目组成员在研期间修订了全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多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1人,获大学生学科竞赛省优秀指导教师3人。3.3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项目组教师几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总体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课程一次性成绩的优秀率与及格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学生自愿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和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的人数剧增,成绩明显提高。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已成为我校涉及面最广、参与学生数最多,竞赛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科竞赛,在浙江省高校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2009年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全国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获奖率居全省高校前茅,一等奖数位居浙江省第三。2009、2010年,我校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多项;我校学生获得“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等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中与数学应用相关的项目近20余项。三是,我校学生2009、2010年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较前几年有了显著提高,约30%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数学成绩,有助于他们顺利考取研究生。4.结语通过本项目研究,我们有许多的认识与收获,但最最重要的是促使教师实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必须实现几个转变:从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转变;从标准化课程体系向个性化(以生为本)、专业性(以专业“够用”为原则)课程体系的转变;从6重数学知识传授向应用数学能力培养的转变;从重数学解题技巧向数学思想渗透及问题解决的转变。本项目从研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我们还将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并希望得到同行专家们的指导与帮助。参考文献[1]李大潜.漫谈大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方法[C].2008大学数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8.[2]庞国斌.大学通识课程建设亟待走出误区的藩篱[J].教育科学.20084:50-53.[3]关于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修改稿.高等学校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1995年8月,西安.[4]郭树林.基于工科数学的合作学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162-16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金项目:浙江科技学教学研究项目2007-A07第一作者简介:朱婉珍(1964-),女,汉族,浙江温岭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本文标题:应用型本科院的校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6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