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课本第48—49页,练习十一教学目标: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从而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用7、8、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口算,并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商的。24÷4=15÷5=8÷2=12÷4=30÷6=25÷5=16÷4=10÷2=24÷6=15÷3=20÷4=4÷4=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准备着装扮节日的彩旗、五角星和彩球,你们看,这幅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讲授新课:教学例1课件出示图,上面的文字开始只出现“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汇报交流结果,引出除数是8的除法及用口诀计算56÷8的方法。变换上题中的一个条件,将“挂成8行”换成“挂成7行”。提问:要算“平均每行几面?”应怎样列式?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56÷7,并想一想用哪句口诀算的。汇报计算结果及所用的口诀。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二组信息“有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分几颗?”(学生独立计算,并想想用哪句口诀算的,然后小组交流汇报)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三组信息“有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归纳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板书。巩固练习:第49页下面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2题都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不同的是,第1题中的除数是7、8或9,而第2题中的商是7、8或9。把练的背景放在小猴爬梯摘桃和小兔过河采蘑菇的童话背景中,使学生将计算和小猴登梯摘桃、小兔过河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练习时,可以采用人人参与和集体比赛同步的方式进行。如,计算第1题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大组完成左边9题,另一大组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哪一大组完成得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这样,每人都完成了18道计算题,同时在竞争的氛围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和信心。第3、4题是用所有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练习仍安排在儿童喜欢的童话中。所不同的是,第3题用连线的方式完成,第4题则直接写在小猪吹泡泡的算式中。两题都要求人人动笔独立完成,使每位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达到较熟练的程度。第5题是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的变式练习。通过这个练习,一方面提高学生应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孕伏方程思想。如,4×□=36,式中的“□”就是要求的未知数,将它用一个字母代替,就变成了一个方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受方程的思想。第6题是一道综合练习。它将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和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综合在一起,意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逻辑地分析思考:要比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较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然后再来填空。第7、9、11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3道题呈现的方式是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背景中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适的算法。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1)认真读题(读懂文字和图意)的习惯;(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3)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10题是综合练习课的内容,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两题呈现的方式不同,第8题是表格式,让学生在表格中填出商;第10题是“函数”式,通过计算商一定的除法,渗透函数思想(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这里只是渗透,让学生有直观感知即可。两题在计算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要达到正确、较熟练。第12题是百以内加、减、乘、除的基本练习,也是考察学生口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1)让人人参与,可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2)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使多数学生大约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例2、3,练习十二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复习“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两人一组摆小棒,互相说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一学生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另一学生摆出他的5倍。一学生用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另一学生摆出他的3倍。教学例2。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观察图(2),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师:“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板书:3×6=18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师:“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教学例3。1、让学生先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的问题。在学生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让学生应用解题思路解答“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巩固练习:练习十二1、第1、2、3题是运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1、3题,题中给出了多个信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指导练习时,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在题意清楚的基础上再解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完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的练习时,只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它,就算达到要求。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引导挖掘题意中提供的一切素材,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并解决。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2、第4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深化练习。第(1)题是封闭型的,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第(2)题是开放型的,它放手让学生通过涂两种颜色的圆片,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为使学生的涂色活动减少盲目性,增强思维含量,可让学生先完成下列填空。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表中的某一种方法涂色,并根据涂色情况提出问题。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1234567892、第5题,是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基本练习。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经常带着练习这些基本口算,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3、第6题,是为例4的教学做准备的练习。它通过让学生解答两个简单的乘、除法问题,一方面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会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所需条件的一般分析推理方法,提高自己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解题过程中,它首先让学生直接应用乘法的含义求出月季花的盆数,再应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求出月季花的盆数是蝴蝶花的几倍数。指导练习时,首先仍强调让学生自读题意,根据题中出示的问题独立分析解答。当学生作出答案以后,删去“一共摆了多少盆月季花”的中间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月季花的盆数是蝴蝶花的几倍呢?”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分析解答过程,便能很快理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先求月季花的盆数(4×9),再求月季花的盆数是蝴蝶花的几倍(36÷6)。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仅仅是算出了一个结果,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第7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应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指导练习时,先让每位学生看清条形统计图,明确每格表示2个单位,然后在统计表中填上每种活动参加的人数和三种活动参加的总人数,最后让学生解决题中给定的问题。第8题,第(1)题是基本题,第(2)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提高题。它要求学生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正确解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指导练习时,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如果学生清楚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则第(2)题的难点也就随之化解了。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4,练习十三教学目标:学会综合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杂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学会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所需条件的一般分析推理方法,提高自己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教学重难点:综合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口算:3×6=6×6=3×4=3×8=18÷6=36÷6=36÷9=12÷4=24÷8=2×5=3×3=4×4=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教学例4课件出示例4的两副图,让每位学生先观察两副图,理解图意。先在小组内说说图意,进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把两副图联系起来看,即说一说第一副图中有几和船,每条船上有几个人;第二副图中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答。每位学生尝试解答后,组织学生在班上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引导并突出列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板书:6×4÷3=24÷3=8让学生看书上的例4,完成例4的计算。师:在实际解题,列分步式和综合式都可以。巩固练习:练习十三的习题:1、第1、2题是例4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认真解读题意的基础上,尝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乘(或加)、除的含义确定每一步的算法,正确计算出结果。指导练习时,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进行解答。2、第3题,是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它给出了运算的顺序,让学生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加减混合运算一样,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学生练习时,可直接在书上填结果,保证人人参与,做到计算正确、熟练。3、第4题,是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综合练习。它将乘除混合、乘加、乘减混合、数的大小比较融合在一起。通过该练习,提高学生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第5题,用连线的方式完成乘除混合运算。指导以上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对于计算错误的学生,应帮助他们寻觅错因,同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5、第6、7、8题,都是需要通过两步计算(而且涉及乘、除计算)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目的的练习。第6题由两幅图出示题意,每幅图都以学生对话的方式给出相关信息,同时图的顺序也暗示了解题的步骤。第7、8题则是让学生在整体解读一幅图的基础上理解题意,用分析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两个步骤,然后再计算出结果。第62页的思考题,应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顺畅了。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练习十四教学目标: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一定的规律合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7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