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四章(一二节)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道县一中地理学科导学案(必修一水平考试复习)2013年上期总第25-26课时范才石主编道县一中高二地理备课组2013-3-25-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二节)一、课程标准与要求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能力层级了解理解简单应用综合运用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重点、难点1.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复习过程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各种设施。2.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和。3.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地区聚落规模空间分布聚落形态人口规模平原地区呈型、式丘陵和山区多呈状、状(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差异:西部,东部。3.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密度布局形态造价山区小平原密集网状低4.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1)依据: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避开不利地段(2)表现尽可能降低设法减少对的破坏5.科学技术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如:我国的成昆铁路和青藏铁路。例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指古代的四川交通落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植被C.河流D.地形道县一中地理学科导学案(必修一水平考试复习)2013年上期总第25-26课时范才石主编道县一中高二地理备课组2013-3-25-2-练习1.电动公交车低碳环保、安静舒适,有利于减轻下列城市环境污染中的①噪声污染②光污染③水污染④汽车尾气污染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2.如图所示,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A.气候B.地形C.经济D.科技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西藏墨脱县,是我国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墨脱公路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C)A.终年多雨B.植被茂密C.地质条件复杂D.公路设计等级高4.墨脱公路建成后有利于(B)A.发挥该县的交通优势B.加强对外交流C.改善生态环境D.将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5.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计划修建B村到A村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建从B村到D村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发展需要,该地拟修建一条人工运河以沟通Ⅰ、Ⅱ两条河流,请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并说明理由。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l)图中A、B、D、E四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城市。(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①平原地形②气候因素③资源丰富④交通发达(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是、。(4)D城市适于发展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5)按目前图中表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请简述F地的区位优势。道县一中地理学科导学案(必修一水平考试复习)2013年上期总第25-26课时范才石主编道县一中高二地理备课组2013-3-25-3-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地球上的气候一直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期较长,期偏短;期与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期为主。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地球上的气候通常分为的气候、的气候和三个阶段。2、近代气候指近一二百年中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这一时期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现象。3、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雪线上升,表示气候变(冷或暖)(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近代气温的变化特点是。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②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④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显著。⑤全球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疾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例题:距今4000年左右的一次寒冷气候,使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衰亡;秦汉王朝统一期间,希腊河罗马两大文明正散发着勃勃生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文明灭亡和经济衰退的气候变化主要是()①气候变干②气候变湿③气候变暖④气候变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练习:1、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有()①地震②火山活动③暴雨④干旱A.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2、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蒸发旺盛,海平面下降B、陆地面积增加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D、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延伸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3~4题。3.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4.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道县一中地理学科导学案(必修一水平考试复习)2013年上期总第25-26课时范才石主编道县一中高二地理备课组2013-3-25-4-下图是中国近50年来增温速率分布图。读图回答5~7题。5.中国近50年来增温最明显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东地区D.东北地区6.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7.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包括()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③保护环境④大量减少资源利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10题。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852.250~1023400~15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290.000310.2512027068.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9.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10.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11.低碳经济谋求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发展()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太阳能12、下列关于雪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A、雪线升高——气候变冷B、雪线升高——气候变湿C、雪线升高——气候变暖D、雪线降低——气候变干13.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空间分布的格局,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B.全球气候变化使暴雨洪涝灾害增加,干旱频率减小C.全球气候变化使社会经济发生变化,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D.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本文标题:第四章(一二节)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7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