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白藜芦醇行业研究一、白藜芦醇行业概述(一)白藜芦醇行业定义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中文别名:3,4',5-三羟基芪;虎杖甙元;茋三酚;芪三酚;3,4',5-三羟基茋;3,4',5-三羟基二苯乙烯;(E)-5-[2-(4-羟苯基)-乙烯基]-1,3-苯二酚,英文名称为Resveratrol。CAS号:501-36-0;分子式:C14H12O3;分子量:228.24;MDL号:MFCD00133799。在1940年首次发现白藜芦醇,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葡萄中含有这种物质,后来人们发现虎杖、花生、桑椹等植物中也含有这种成分。除特别需要外,本报告提到的白藜芦醇指白藜芦醇化合物产品。(二)白藜芦醇行业产品性质白藜芦醇无味、白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253-255℃,261℃即升华。2(三)白藜芦醇行业产品用途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结和血管舒张,保持血液畅通,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脂的防治作用。抑制肿瘤的作用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用于治疗乳腺癌等疾病。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白藜芦醇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揭示其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非正常凝聚,预防心肌硬塞、脑栓塞,对缺氧心脏有保护作用,对肥胖者可以起一个控制与减肥作用,对烧伤或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心输出量下降有效恢复,并能够扩张动脉血管及改善微循环。同时我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白藜芦醇的提取和工业化生产,现在已经初具规模。1998年美国艾尔·敏德尔编撰《抗衰老圣典》时,将白藜芦醇列为“100种最热门有效抗衰老物质”之一。中国农科院花生研究所禹山林研究员和国家著名医药专家毛文岳教授说,有关花生中白藜芦醇的研究开发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营养课题之一。迄今美国宇航局已将花生定为航天食品,常吃花生制品,可缓解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延缓衰老。白藜芦醇保健食品将会成为21世纪营养健康的新时尚。1、退烧与止痛白藜芦醇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发挥治疗功效,具有一定的解热和止痛活性。在完整小鼠和大鼠身上的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可在不影响血压的情况下赋予胃黏膜抵抗因胃分泌受压制而导致的应激性溃疡的能力。2、抗癌、抗突变1993年,Jayafilake等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芦醇和顺式白藜芦醇都具有抗癌活性,其原因是它们可以抑制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的活性。Jang等研究小组进一步指出,白藜芦醇在癌症发生的3个阶段即起始、增进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较大的防癌活性,且对癌症发生3个阶段都有抑制乃至逆转作用:一、抑制起始作用。减少自由基形成,诱导Ⅱ期药代酶增多,拮抗二恶英作用;二、抑制3增进作用。抑制环氧合酶(COX),抑制过氧化氢酶;三抑制发展作用。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分化,诱导癌细胞凋亡。白藜芦醇可望作为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抑制剂,诸多医学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对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卵巢癌、皮肤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997年1月,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药学院的JohnPezzuto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葡萄的天然产物白藜芦醇的抗癌活性》的论文,引起医学科学界的轰动。论文证明白藜芦醇能有效抑制与癌症各过程相关的细胞活动。作为抗氧化剂、抗突变剂和抗炎剂,白藜芦醇显示出对癌症的化学预防能力,能够防止细胞癌病变并阻止恶性肿瘤扩散,还能抑制蛋白铬氨酸激酶,通过阻止激酶功能而起抗突变作用,还可抑制细胞炎。白藜芦醇还可抑制细胞发炎。而细胞发炎与关节炎和其他疾病有关。白藜芦醇同时还能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这一催化酪氨酸磷酸化的物质。该激酶包含在有丝分裂调节的细胞内的细胞质信息传导中。利用白藜芦醇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可能是通过阻止激酶功能而起抗突变作用。3、心血管保护在民间,早已用富含白藜芦醇的中药虎杖治疗和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研究表明,白藜芦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从而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1、调节血脂;2、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作用;3、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内皮细胞增殖;4、保护血管平滑机细胞,抑制其增殖;5、抗白细胞作用;6、拮抗内皮素-1(endothelinl,ET-1)作用;7、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功能。有研究在内毒素或凝血酵素诱导的血小板激活作用的实验中发现,用白藜芦醇洗涤的血小板预孵化后,在生理血浆浓度中脂多糖单独或脂多糖和凝血酵素激活的血小板对胶原质的黏附被阻滞。用白藜芦醇预处理的血小板黏附纤维蛋白原也受到阻滞。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植物抗毒素,其心血管保护作用渐渐地成为研究热点,可望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开发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其作用机制远未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44、预防心脏和肝脏损伤白藜芦醇可抑制小鼠肝部甘油三酸酯和胆固醇的沉积。其同样可通过抑制小鼠肝部脂肪过氧化反应而促使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胺酸转氨酶水平上升。通过分析血清中这2种酶,可得到心脏和肝脏是否良好的诊断信息。5、抗血栓白藜芦醇可抑制脂氧合酶合成,该酶存在于白细胞、心脏、大脑、肺和脾中。因此白藜芦醇可防止血管中血液凝块的形成。且在使用可乐宁这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它同样可抑制血小板的集结。6、提升伤口治疗中的免疫系统活性白藜芦醇还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而促进烫伤愈合。有人研究了白藜芦醇在恢复烫伤小鼠的受抑制细胞性、体液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的功效,对白藜芦醇的受控使用提供了一种药物依赖式的免疫调节作用。对不同程度严重烫伤小鼠的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可恢复其受损功能,如对抗原信号的回应能力、增生能力、白细胞介素Ⅱ合成能力和通过淋巴细胞的抗体合成能力。严重烧伤的动物在利用受控白藜芦醇治疗后,其嗜中性粒细胞水平及其黏附率恢复到接近普通水平,而且存活时间延长。7、抗氧化、抗自由基白藜芦醇是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抗氧化剂,主要通过清除或抑制自由基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调节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等机制发挥抗氧化作用。多羟基芪类物质大都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当白藜芦醇在1.3μg/mL时,能明显抑制大鼠红细胞的自氧化溶血和由H2O2引起的氧化溶血,对小鼠心、肝、脑、肾的体内外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藜芦醇的抗氧化、诱除自由基和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理功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因为这些生理代谢5涉及到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许多生理疾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痴呆症、病毒性肝炎、胃溃疡、炎症与过敏反应等。8、抗炎、抗菌白藜芦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对孤儿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肠道病毒、柯萨奇A、B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藜芦醇通过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在抗炎过程中改变血小板的活性达到抗炎。9、延年益寿意大利比萨的一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葡萄中含有的白藜芦醇能助鱼儿延寿。接受实验的100多条鱼中,30条每天被喂少量白藜芦醇,60条被喂适量,20条被喂以很大分量,结果第1组鱼没见什么效果,第2组鱼的寿命延长了27%,第3组鱼的寿命延长了50%。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白藜芦醇对脊椎动物也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四)白藜芦醇行业的发展历史白藜芦醇的市场主要随着人们对白藜芦醇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市场宣传推广而逐步发展的。我国白藜芦醇行业自上世纪末兴起已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迁,究其历程大致可划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2001年):市场初创,少数企业生产和推广1997年-2001年是白藜芦醇的初期市场。当时受法兰西奇迹(TheFrenchParadox)及葡萄酒中发现白藜芦醇的影响,国内的企业开始关注,如:西安天诚,天津尖峰,西安崇信,西安华萃(前美德华林),凉山州生物研究所,陕西赛德等。当时98%的白藜芦醇的价格是3500-10000美元/公斤。第二阶段(2002年-2006年):市场开始扩容,行业乱象大生2002年-2006年,进入了白藜芦醇的市场培育期。这段时期受国际终端市场不成熟和产品缺陷的影响,总量在徘徊中增长着、企业在观望中成长。具体表现在:能大量获得白藜芦醇的虎杖不属药食同源植物,而葡萄等的成本很高;白藜6芦醇的疗效不明确,人们对白藜芦醇的信心不足;作用机理不明确等。98%的价格也回落到800-2000美元/公斤,年出口量从初期的300公斤增加到1000公斤。第三阶段(2006年-2009年):市场高歌扩张,企业蜂拥而上美国《Science》报道:科学家发现了热应激因子1(HSF1)、与SIRT1调节生命周期的新机制、高水平的SIRT1能有效地保护、SIRT1蛋白有助于限制热量以及延长寿命,它可以被白藜芦醇激活。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白藜芦醇行业开始真正火起来。2006年底到2009年下半年,白藜芦醇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全面进入市场增长期。这期间,国外客户纷来踏至,市场一度供不应求,陕西、四川、湖南等地大规模的生产蜂拥而起。国内生产白藜芦醇的企业数从不到20家迅速增至60家以上。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市场回归冷清,厂商注重创新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供过于求的局面就逐渐开始显现,市场的混乱以及盲目投产,令98%的白藜芦醇价格从4600元/公斤逐渐跌落至1900元/公斤,大多数企业惨遭亏损!据调查,目前正在生产白藜芦醇的企业可能在10家左右。市场回归冷清后,国内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陕西慈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鼎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巨野晨农天然产物有限公司、上海嶅稞实业有限公司、杭州广林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嘉兴市泰鑫医化有限公司等已能提供关于乙酰化白藜芦醇、氧化白藜芦醇和水溶性白藜芦醇等白藜芦醇的衍生物。甚至天津尖峰等老牌白藜芦醇生产企业已开始生产含有白藜芦醇的终端保健品——一杯红酒,进行产业链延伸。(五)我国白藜芦醇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白藜芦醇物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发展,但白藜芦醇行业处于快速成长的背后也存在隐忧:1、原料缺乏我国的确是“幅员广阔,地大物博”,原本拥有丰富的野生虎杖资源。但业内人士仍认为本行业的“瓶颈”在原料上,说明过度采伐天然虎杖资源造成环境7破坏,资源枯竭,已经制约白藜芦醇健康发展。2、装备简陋尽管近年来,部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白藜芦醇企业装备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前处理、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及粉碎、造粒、包装等设备。更有企业甚至引进膜分离、工业冷冻干燥、自动化工业色谱系统、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及分子蒸馏等设备及技术用于提取物产品的生产。但大多数白藜芦醇提取物企业的生产条件及装备较差,甚至还有不少手工家庭作坊在参与提取物的生产加工。3、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目前,基本每家白藜芦醇企业基本上都配有研发实验室和分析检测室,部分经济实力强的企业甚至拥有科研大楼,实验室装备比较先进,有些企业还与知名大学、研究单位建立了合作联系。但这些“科研硬件”有否充分利用呢?参观一下这些实验室不难发现,很多设备空置,甚至没有科研人员知道如何使用,原因何在?许多白藜芦醇生产厂家没有重视“科研软件”——-人才的投入,也没有以长期、稳健发展企业的目标处理科研开发问题,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如果想以短平快的方式开展研发工作,这不仅造成已投入的资金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也将造成需要系统研发的项目投入不足,不能真正达成目标,为白藜芦醇企业带来效益。4、质量控制(QC)和质量检测(QA)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在很多企业被认为是用些试剂、用些仪器,操作后得到个数据,说明原料或产品是否合格,签个字、盖个章,万事大吉。QC/QA的作用就是要保证白藜芦醇产品质量合格,对不合格的产品有权不签字、不放行,从而保证不合格产品不会流入市场而被“召回”,其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就是QC/QA的收入。而我国白藜芦醇行业目前的分析检测室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责任远远落后于国外的水平。85、标准欠缺近几年,国际市场越来越重视白藜芦醇物的质量安全问题。无论对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细菌总数等指标的要求日益严苛,这看似无可厚非的规定给在国际市场占有绝对份额的中国产品竖起了一道难以
本文标题:白藜芦醇行业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7608 .html